該如何看待張海的破鋒行草,膽量和眼界,終究沒有擺脫俗套

七陸書法 2024-05-14 11:38:57

近日,著名書法家,前中書協主席張海先生“行穩致遠——張海八十以後新作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展出張海八十歲以後創作的書法作品120余件,讓這位卸任多年的書協掌門人再次回到了人們的視野當中。

張海先生並未出生于書香門第,但是從小就喜歡上了書法,憑借著踏實的努力最終走上了職業書法家的道路,最終執掌書協,並榮獲中國書法最高獎“蘭亭獎”終身成就獎殊榮。張海先生常年堅持學習創作不辍,于八十歲高齡依舊能夠創作百余件作品辦展,實在令人敬佩。

張海先生書法諸體皆長,書風淡雅,與傳統書法上有創新,個人風格明顯,尤其他獨創的破鋒行草書,充分利用了破鋒強調了作品的虛實、濃淡、黑白、輕重之間的對比,結合他特有的結字,辨識度很高,別有一番韻味。

破鋒是指毛筆的筆鋒散開,寫出的筆畫分叉,這在書法當中屬于敗筆一類,但是張海先生能夠從敗筆中找到藝術靈感,加以充分的利用進行創作,爲別人極力避免的敗筆注入了藝術靈魂,將敗筆寫出了藝術感。

從這一點上來評判,張海先生是具有過人的膽識和獨到的藝術眼光,只有擁有獨到的藝術眼光的人才能夠從廢棄和失敗中找到成功的啓迪,而也只有擁有過人膽識的人才敢用別人都遺棄的東西和方式進行創作。

破鋒書法並非張海先生首創,古人就充分利用破鋒寫出飛白的效果,但是張海先生的破鋒行草書卻與之不同,他更強調了筆鋒的劣,通過劣而不止、劣而不修,給人一種情難自已、肆意縱情的韻味,還略帶倔強的感覺。

通過張海先生的創作視頻可以看出,張海先生書寫時執筆較爲靠上,筆直腕平,以筆尖著紙,運筆靈活、輕快,而筆鋒破處並不僅僅局限于筆尖,而是從筆根處就已經頗爲多股,就好像一支缺毫的劣質筆一樣。

其實無論是質量多差的毛筆,如果不在筆根處反複蹂躏,也很難出現從筆根處就分叉的情況,從這一點上來分析,可以推測張海先生毛筆的破鋒並非是由獨特的用筆習慣自然而成,很有可能是張海先生在書寫前對所用毛筆進行了特殊的處理。

如果真是這樣,這種通過額外的處理來達到書寫效果的行爲就顯得頗爲刻意,並不符合自然書寫的藝術要求。

傅山曾說過:“甯拙毋巧,甯醜毋媚,甯支離毋輕滑,甯直率毋安排。”此語被後人尊爲書法創作的真谛,如果張海先生真的爲了追求破鋒效果刻意處理過毛筆,那麽他的這種行爲顯然是有悖傅山的這一理論的,大有故意扮醜之嫌。

對于頂級書法家往往要求不擇紙筆,信手拈來,呈現自然天真的書寫面貌,張海先生的破鋒行草顯然是不滿足這樣要求的。

爲了破而破,甚至不惜破壞毛筆達到破鋒的效果,這樣的做法並不顯得高級,相反有些投機取巧,略顯俗套。張海先生作爲當代知名度非常高的書法家,如此刻意安排創作,實在不值得提倡。

0 阅读:157
评论列表
  • 2024-05-14 19:52

    這樣的書法我是欣賞不了,象是火柴棒在湊字,就這也是大肆宣揚,既沒有米芾的險絕,又缺乏書法的金石的,煩

  • 2024-05-17 21:11

    不知道書法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