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自幼便喜歡戲劇,在人文主義思想影響下創作衆多佳劇

史海撷英 2024-04-22 17:20:22

文藝複興是14世紀到16世紀歐洲新興資産階級反對封建階級的一次思想文化運動,同時又是一次文化革命運動。當時,歐洲封建社會正逐漸解體,資本主義萌芽剛剛出現,整個歐洲正處在變革時期。但是封建主義仍占優勢地位,資本主義自由的發展必須與封建主義作鬥爭。文藝複興就是具有人文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以學習古代爲幌子,舉起了反封建的旗幟。英國文學是文藝複興時期歐洲文學的頂峰。而莎士比亞正是站在峰尖上的傑出代表。莎士比亞是一個文化的巨人,是一個時代的巨人。1564年4月23日,威廉・莎士比亞出生于英國的一個小鎮斯特拉福鎮。祖輩務農,父親經營手套生意,還擔任過當地的議員與鎮長,家境很富裕。

在莎士比亞幼年時期,斯特拉福鎮經常有一些倫敦城裏的大劇團到此地巡回演出,小威廉很早就表現出對戲劇的濃厚興趣。少年的莎士比亞在文法學校學習,接觸了古代羅馬的詩歌與戲劇,于是在小威廉的心中便有一種朦胧的心願:將來要寫出古人那麽偉大的作品。但是不久,父親的生意破産,家境一下子破落下來,無力供養小莎士比亞繼續上學,使他無法走正統的成才之路。少年的莎士比亞被迫辍學,稚嫩的肩膀擔起了人生的重擔。

1585年,莎士比亞獨自去倫敦謀生。出于對戲劇的偏愛,他在一個劇院中落下腳來。開始,他在裏面打雜,爲看戲的紳士們看管馬匹。但是,莎士比亞常常禁不住那精彩的戲劇的誘惑,他偷偷地掀開劇棚的一角,一下子便入迷,忘記了自己現實的處境。由于莎士比亞的服務不周到,他經常受到紳士們的抱怨,並傳到了劇院經理的耳朵裏。經理把莎士比亞叫去,見他對戲劇如此迷戀,又見他眉清目秀,像個聰明的孩子,于是把他調到劇團裏當了名演員,經常演一些小角色。這樣,莎士比亞如魚得水,才華漸漸顯露出來。後來,他參加了編劇工作,並成爲劇團的股東。

莎士比亞的創作從改編舊劇開始。他結交了一些大學生與青年貴族朋友,從他們那裏,莎士比亞進一步接觸到了輝煌的古代文化,並吸收了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的文化與人文主義思想。這爲他日後的創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開始,莎士比亞對美好的未來充滿了幻想。他相信人文主義理想不久就會實現。這使得他早期的作品充滿了樂觀的浪漫主義色彩。如他在1595年創作的《仲夏夜之夢》描寫了一對相戀的青年男女在仙人的幫助下,沖破了家庭的阻礙,最後爭取到自由的婚姻。

威廉・莎士比亞

1596年發表的《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亞早期作品中最著名的喜劇,威尼斯商人安東尼奧爲了幫助朋友,從高利貸者夏洛克那裏借了一筆錢。但由于自己生意的不如意,沒有能力及時還上錢,于是對安東尼奧恨之入骨的夏洛克就堅持要割安東尼奧的一磅肉以抵債。雙方圍繞割不割這一磅肉展開了激烈的爭論,最後法律顧問鮑西娅以巧妙的手段讓夏洛克知難而退,放棄了報複。

《羅密歐與朱麗葉》是早期悲劇中的典範。故事以兩個家族的沖突爲背景,演繹了一個度美的愛情故事。

1601年以後,莎士比亞對社會了解得越來越透徹,他看到了人性中的弱點與社會的不公。從此,莎士比亞創作出了一部又一部令人驚心動魄的悲劇,其中最爲著名的是五大悲劇是:《哈姆萊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雅典的泰門》等。其中最爲人所熟悉的是憂郁王子“哈姆萊特”。

《哈姆萊特》是莎土比亞于1601年創作的。《哈姆萊特》的故事情節取材于12世紀末的一部丹麥史,前人曾經寫過同名的劇作。據記載,1596年倫敦曾多次上演由托馬斯・基德創作的《哈姆萊特》,但劇本已經失傳,莎士比亞把這個故事重新改編,從而使哈姆萊特的形象震撼了世界。劇情寫的是丹麥王子爲父複仇的事。年輕的丹麥王子在德國大學接受人文主義教育。他突然接到父王逝去的消息,懷著悲痛的心情回國奔喪。但是當他回到祖國時,看到的卻是母後與霸王(他的叔父)大辦婚宴。

哈姆萊特感到不可思議:父王的屍骨未寒,母後竟然另尋新歡,而這個新歡寬然是叔父。哈姆萊特在疑惑中徹夜不眠,夜晚時,父王的鬼魂顯現,告訴了事情的其相。原來叔父觊觎父王的王位,用毒藥殺了父王,堂而皇之地成了國王。王子十分震驚。他陷入了爲父報仇與殺害現任國王這種不義行爲的劇烈矛盾沖突之中。心煩意亂之際,王子趁機裝瘋。同時,哈姆萊特的叔父從他的言行中也開始懷疑他已得知秘密,于是用金錢收買了哈姆萊特的兩個好友去試探他,哈姆萊特苦于找不到證據,他趁戲班子進宮演出的時候,改編了一出用毒藥殺死兄長的戲《貢劄古之死》讓戲班子演出,以此試探叔父。

戲到了高潮之時,叔父坐立不安,臉色惶恐,借口退席,這一切都被哈姆萊特看在眼裏。他深信不疑,是叔父殺死了父王。叔父覺得事情不像王子表面說的那麽簡單,趁王子與母後談話時,大臣自薦去帷幕後偷聽。王子正怒不可遏,覺察到帳後有人,以爲是叔父,一劍刺去,誤殺了大臣波洛涅斯。叔父覺得陰謀敗露,便想出一個借刀殺人的方法。讓監視他的兩個朋友帶著密信陪王子去英國。密信上要英王在王子一上岸就殺了他,幸運的是,陰謀又被聰明的王子察覺,他對朋友的出賣行爲傷心至極。于是哈姆萊特偷偷換掉密信,讓英國國王殺掉了這兩個不義的叛徒。王子跟隨海盜船回國。

回來後得知情人奧菲利娅因父親被自己殺死,自己又離她遠去,經受不住打擊而發瘋落水而死。而此時奸王又利用大臣的兒子雷歐提斯爲父報仇的機會,密謀在決鬥中用毒酒、毒劍害死哈姆萊特。結果雷歐提斯偷襲成功,刺中了哈姆萊特,但機警的王子也反手刺傷了他。

王後知道兒子已活不成,羞愧難當,飲下毒酒。雷歐提斯知道自己也活不長了,當衆揭穿了奸王的陰謀,所有人都爲老王的死痛心不已,哈姆萊特在臨死前,奮力刺死了殺父篡權的叔父,自己也倒地身亡,全劇以悲壯的場面結束。劇中有許多富含哲理的精彩獨白,莎士比亞借哈姆萊特之口傳達了一個思想者的聲音。例如,他對于母親的善變發出的對于所有女性的感慨:“脆弱啊!你的名字就叫女人!”又如“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這一大段獨白,無不表現了一個思考社會的人文主義哲人的深刻思想。莎士比亞正是在這一點上突破了前人,使得哈姆萊特如一個高高的巨人俯視著人類社會。

1608年,莎士比亞厭惡了政治上的紛爭,回到自己的故鄉,從事傳奇劇的寫作,有《暴風雨》、《冬天的故事》、《辛白林》3部,還有一部曆史劇《亨利八世》。在傳奇劇中,莎士比亞盡展人世的悲歡離合,把希望寄托于將來。

1616年4月23日,莎士比亞悄悄地離開了人世。莎士比亞在短短的20多年的創作時間,共完成長篇敘事詩兩部,十四行詩一卷,戲劇37部,其中很多部都爲人們百看不厭。莎士比亞是一個時代的巨人,他獨立于文藝複興的巅峰,以一雙哲人的眼睛注視著人生百態,看盡了人世滄桑,表達了他對于人類的思考。人們將永遠難以忘懷哈姆萊特的光輝形象,也不會忘記偉大的莎翁。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