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芭蕾舞團第十四屆芭蕾創意工作坊|讓青年的靈感“乘風行”

文旅中國 2024-05-21 17:34:44

▲ 中央芭蕾舞團第十四屆芭蕾創意工作坊演出現場 本報記者 盧 旭 攝

“第十四屆芭蕾創意工作坊的主題‘乘風行’,寓意著14年的不斷探尋、積累、曆練、攀登,如同一場在藝術海洋裏的探索遨遊。衆多才華橫溢的青年創作者在藝術創作的道路上不斷開拓創新,勇于將自己對生活的感悟融進作品。他們用青春飛揚的活力與大膽嘗試的動力,將不同角度的思考展現于舞台,相信觀衆也會從不同視角對作品産生情感共鳴。我們銘記以往的不懈追求,我們憧憬未來的乘風前行。”5月7日,曆時3天的中央芭蕾舞團第十四屆芭蕾創意工作坊在北京天橋劇場落幕後,中央芭蕾舞團團長、藝術總監馮英如是說。

芭蕾創意工作坊(Workshop)是中央芭蕾舞團培養青年編導人才的知名品牌。作爲“北京文化藝術基金2023年度資助項目”,本屆工作坊由中央芭蕾舞團青年編導李旸擔綱總導演,彙聚了13位創作者的11部精彩作品,彰顯了青年藝術工作者蓬勃的創作力量。

本屆工作坊中,將民族情懷融入芭蕾創作中的作品令人耳目一新。由李旸編創的《曠野之歌》源自他近年來紮根新疆采風的藝術體驗。李旸與青年舞蹈家玉米提合作,讓作品在新疆民族舞蹈與芭蕾舞的融合與碰撞中,展示了自強不息、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劉雪晨編創的《明月十年間》的創作靈感來自蘇轼名作《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作品以現代的視角,解讀詩中對逝去愛人的追思。

本屆工作坊中,還有不少從音樂舞蹈碰撞中迸發的靈感,來表達創作者心聲的作品。其中,張旗編創的《命運之歌》在德國作曲家卡爾·奧爾夫的名作《布蘭詩歌》中,表達了他對愛情與命運的思考。徐琰、王濟禹的《哥德堡變奏曲》試圖通過不同的舞蹈形式,從音樂的律動與情感色彩中捕捉動作主題和發展動機,在將音樂視覺化的同時,賦予舞蹈新的想象空間和視覺意象。彭捷的作品《旅程》表達了人生就像一段旅程,每個人都會在兜兜轉轉中長大、成熟和老去的主題。

關注現實、關注當下的現實題材作品,是本屆工作坊的一大亮點。盧陳奇編創的《心靈相依》以病重的父親與患有孤獨症的兒子這樣特殊的人物設置,表達了他對父子關系的思考。蘇洋、武思明帶來的作品《不要忘記我》則將創作目光投向阿爾茨海默病的患者,希望能爲經曆病痛折磨的患者和患者的親人送去溫暖與關愛。鹄禾倫《機械心跳》的主角是個AI仿生人,展示了作者對于科技改變生活的想象。

本屆工作坊依然延續傳統,設立演後談環節。青年創作者從幕後走到台前,與觀衆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

“演出非常精彩,舞者的技巧、編者的創意、舞美燈光等各方面都非常精彩。《明月十年間》《不要忘記我》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雖然是以芭蕾語彙進行敘述,但是能從中感受到編創者的文化底蘊以及對生活的觀察、思考、感悟和表達。工作坊給了年輕人一個機會,把自己的想法在舞台上實現,也讓觀衆能近距離地接觸到更多新穎的舞蹈類型。”觀衆孔先生表示。

責編:武玥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