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貸新變局!銀行與大廠系平台已悄悄開始

讀懂數字財經 2023-12-28 12:34:30

2023年11月1日,金融監管總局發布了《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資本辦法》)。

看似與助貸平台無關的政策,卻不可避免地影響到助貸行業,有消息稱:不少互聯網大廠旗下的金融業務正在與合作銀行修改産品和協議,將在協議中說明,給客戶的授信是給客戶的借款預估,而不是借款承諾。

緣何如此?

1、變化

資本充足率是銀行的主要監管指標之一,它的分母是風險加權資産,而《資本辦法》發布後,分母發生了一些變化。

《資本辦法》發布前,助貸業務中影響資本充足率分母的只有在貸余額一項因素,按照75%的權重計入,而銀行對于助貸用戶的授信多屬于“可隨時無條件撤銷的貸款承諾”,按照0%轉換系數得到等值的表內資産,等于沒有影響。

此處說一下“可隨時無條件撤銷的貸款承諾”,根據《資本辦法》相關附件的定義:“可隨時無條件撤銷的貸款承諾是指商業銀行在協議中列明,無需事先通知、有權隨時撤銷,或由于借款人的信用狀況惡化,可以有效自動撤銷的貸款承諾。商業銀行應證明其能夠積極監控借款人的財務狀況,並且其內控系統足以保證在借款人信用狀況惡化時能夠撤銷貸款承諾。”

而《資本辦法》發布後,“可隨時無條件撤銷的貸款承諾”的轉換系數變成了10%,也就是說銀行通過助貸平台發放的授信要按照10%的系數轉化爲表內資産,于是對銀行資本充足率分母的增量從“75%*在貸余額”增加到“75%*(在貸余額+10%*未用授信金額)”。

故此,便有了大廠系平台將給客戶的授信“從借款承諾改成借款預估”的操作。

2、影響

“從借款承諾改成借款預估”的操作,也讓讀懂君想到了2017年末的一個故事。

彼時小額現金貸(後稱“714高炮”)猖獗,監管要求“暫停發放無特定場景依托、無指定用途的網絡小額貸款”,在某大廠系平台的“帶領”下,各助貸平台、金融機構在發放貸款時給用戶增加了一個貸款用途的選項,用戶只需要簡單勾選一下就算是“有場景、有用途”的貸款,但本質上與之前並無太大不同。

在讀懂君看來,從借款承諾改成借款預估的轉變也是同樣的道理,“借款承諾”與“借款預估”之間字眼不同、含義不同,但落在業務和用戶層面的實質怕是相同的,這次監管會買賬嗎?尚未可知。

但從監管的態度來看,“授信”的轉換系數從0%到10%本質上是出于審慎考慮,若是監管默許了這種轉變,那麽《資本辦法》帶來這一審慎考慮也就變成了空談,除非“授信”實質上就是貸款預估而不是貸款承諾,但這也會衍生出新的問題,在此不做展開,看大廠後續的産品如何更改吧。

如果監管不買賬,授信的10%轉換系數對助貸機構與銀行會有什麽新影響?

讀懂君認爲,第一個影響是:大額授信作爲營銷噱頭有成本了,過去給優質用戶授信20萬元額度,讓用戶覺得爽了,銀行也沒什麽損失,現在資本充足率多了1.5萬元的分母,有影響了,而且這個影響不能小觑。

第二個影響基于第一個:銀行及助貸平台授信習慣的變化。

比如讀懂君滴滴金融裏面常年躺著156000元授信,從沒用過,對于銀行來說,讀懂君可能就會變成性價比極差的用戶,這類用戶如何處理呢?

一個選擇是降低甚至解除授信,另一個選擇是死扛著期待讀懂君有一天會成爲它們的客戶,你猜它會選哪一個?

我猜,這兩種選擇會同時出現、動態調節、高頻變化,各個助貸平台和銀行的系統及運營人員要根據上述兩種情況綜合考慮,逐漸優化自己的授信習慣。

可以預見,粘性高的存量用戶更寶貴了。

不可預見的一些變化,我們也可以開下腦洞:對于新用戶,可能一開始就要用高授信、超低利率給他砸迷糊,以此增加轉化率,實在轉化不了就及時止損,降低授信,但這樣一來似乎又會改變新用戶的使用欲望、惡性循環......所以動態調節、高頻變化具體要怎麽做,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課題。

第三個影響是:助貸平台對于銀行的議價權。

因爲銀行的資本充足率的分母是實實在在的受到了更大的影響,授信也將成爲銀行與助貸平台博弈的籌碼,助貸平台如果想要更多授信去增加用戶體驗、提高自己與友商的競爭力,是否需要讓渡更多利益,比如付出更高的資金成本?值得觀察。

不過,讀懂君相信這一變化不至于動搖銀行與助貸平台合作的意願,因爲銀行面臨著比助貸平台更嚴峻的資産荒問題,而且即便是不通過助貸平台,銀行自己放貸也會出現授信的煩惱,實質並無不同,這是個能夠適當獲利的籌碼,但不是決定性的籌碼。

一切,等2024年去驗證吧。

6 阅读:4639
评论列表
  • 2023-12-29 02:21

    自己去銀行貸款就是過不了[呲牙笑],找個助貸公司包裝後提額都要借給你[得瑟]。

  • 2023-12-28 21:22

    貸款公司越多。害了人。太多了

  • 2023-12-29 17:17

    說白了助貸就是壘高借款人的利息,附在借款人身上的吸血蟲

  • 2023-12-28 19:50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時光荏苒,世事變遷。銀行之事,乃是經濟之脈絡,利益之所系。然而,銀行之存貸之道,亦需謹慎斟酌。

  • 2023-12-29 03:02

    想借又借不了

  • 2023-12-28 16:47

    讓銀行的錢永遠放在保險櫃裏

  • 2023-12-28 17:39

    助貸新政對銀行和助貸平台的合作意願是否會産生動搖?

  • 2023-12-29 00:39

    吾觀此事,實乃時代之變遷也。銀行與大廠系平台相結合,乃是順應時代潮流之舉。然而,吾以爲在行事之前,宜三思而後行。

  • 2023-12-28 13:43

    監管層是從降低金融風險的角度考慮的。

  • 2023-12-29 15:33

    興業銀行漲停板,

讀懂數字財經

簡介:用數據,說點財經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