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八路軍和新四軍中,兩位幾乎同名的高姓司令員遭到錯殺

追夢的年 2024-05-04 23:41:17

1939年,日寇的攻勢因實力不足稍有緩和,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但這並不意味著我黨的處境就此好轉。

相反,國民黨認爲自己沒有生存威脅後,將重點從對外逐漸轉向對內,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我黨面臨著多重壓力,處境極爲不妙。

可在形勢如此嚴峻之時,北方八路軍和南方新四軍分別有一位頗具威望的高姓司令員被自己人所殺。

北方的“高”是冀東抗聯高志遠,南方的“高”是新四軍高敬亭,兩人著實有太多相似之處:

都能發展出一支隊伍、在當地相當有名,可跟上級都處不來,最終在同一年被錯殺。

更巧合的是,高敬亭原名高志員,同姓、幾乎同名、同命運,這個概率萬中無一。那麽,他們當初各是出了什麽事呢?

先說高志遠,他1907年出生于冀東灤縣多余屯村,家境不錯,接受過私塾教育,自幼對嶽飛、文天祥這類民族英雄非常崇拜。

九一八事變後,有幾個參加過抗日運動的愛國大學生從東北逃難到余屯村,高志遠從他們口中得知抗聯英雄們的事迹,便也湧起要率部抵禦侵略者的想法。

沒多久,日寇將侵略的魔爪伸向了高志遠的家鄉。國民黨在長城抗戰後對日妥協,冀東被劃爲“非武裝區”。

明面上日寇沒有派軍隊入侵,但背地裏卻扶持大漢奸劉佐周在當地搞親日政策,百姓們苦不堪言。

高志遠義憤填膺,先是組織民團發動“馬城起義”,失敗後又找機會單槍匹馬成功刺殺劉佐周。如此壯舉讓高志遠成了冀東的傳奇人物,在當地極有號召力。

往後的幾年裏,高志遠一直秘密聯絡愛國人士,積攢抗日力量。待全面抗戰爆發,他便與共産黨員李運昌等人商議發動武裝暴動。

毛主席得知後決定全力支持,讓宋時輪、鄧華兩部合編爲八路軍第四縱隊前去冀東配合。

在各方的齊心協力下,冀東的革命之勢如火如荼。暴動的波及範圍覆蓋了20多個縣、大量村鎮,有超過20萬人參與。

起義部隊接受八路軍改編,番號爲冀東抗日聯軍,高志遠出任總司令。當時這支部隊相當壯大,光是高志遠創建和親自領導的“抗聯第一路”軍就有2.49萬人。

如果我軍能順利在冀東站穩陣腳,那高志遠絕對能成爲一地的代表。

可惜冀東是華北的咽喉,日寇在南方戰事稍緩後就調動大量部隊前來圍攻,最終宋時輪、鄧華也不敢堅持,只好率領八路軍第四縱隊、冀東抗聯向平西轉移。

這條退路非常艱辛,冀東抗聯原先有超過7萬人,抵達安全地帶後就只剩3000人左右。他們都是冀東子弟,每一刻都想要打回去。

可在平西駐紮一段時間後,部隊遲遲沒有反攻迹象,很多人就坐不住了,希望高志遠能去做做工作。

高志遠自己也有這個想法,此時的冀東抗聯已並入了冀熱察挺進軍,他就去向挺進軍司令員蕭克請示。

本來想回家是人之常情,但蕭克新官上任,剛到就有人想脫離單幹,內心有些不悅。且此時冀東局勢艱難,回去是徒增犧牲,因此蕭克就拒絕了高志遠。

沒多久,更出人意料的事情來了,蕭克收到別人舉報,說高志遠跟吳佩孚有勾結,准備叛變做漢奸,隨即高志遠就遭到逮捕。這件事,蕭克的回憶錄裏也有記述:

“高志遠是靠辦民團起家的有武裝的地主,冀東暴動失敗後,高部與宋、鄧部隊撤到平西整訓,高志遠對平西八路軍的領導人心懷不滿,想脫離挺進軍,撤出平西。

爲達到目的,他正與日本人秘密談判,又與北伐時期被國民革命軍消滅的北洋軍閥吳佩孚聯絡(此時吳氏正准備出山組織僞軍),陰謀叛變投敵...

在掌握證據後,就把他逮捕,召開公審大會,由公訴人楊春甫提出公訴,地下黨員陳飛等人提供證據,高志遠供認不諱。審理完畢,執行死刑。”

鄧華和宋時輪都曾力勸不要殺,再不濟可以將高志遠送到延安學習,但蕭克沒答應。高志遠一死,原冀東抗聯的人瞬間跑了大半,且整個抗戰時期,冀東都沒能再現當初的輝煌。

在“二高”之中,高敬亭的知名度要更高,他功績也很突出,一直堅守著鄂豫皖蘇區。

在紅四方面軍主力、紅25軍主力兩次出走後,高敬亭面對四面環敵的處境,仍可以拉起一支紅28軍,並堅持了三年遊擊戰爭,這個能力和毅力不是一般人具備的。

後來兩黨合作,他率部下山接受改編成爲新四軍第四支隊司令員,此時他麾下有1500人,實力冠絕整個新四軍。

後來的一年多裏,高敬亭率部與日寇、日僞大小戰鬥近百次,共殲滅1700多名日軍及4000多名僞軍。到他被殺前,四支隊已有8000多人,仍是新四軍中最強支隊。

從這方面看,高敬亭功勳卓著,沒理由會遭遇波折。但人無完人,長期獨立作戰,高敬亭也沾染了一些不好的習氣,慢慢還有擁兵自重的傾向。

鄂豫皖蘇區的“肅反”是非常厲害的,從張國焘開始,有很多同志犧牲到自己人手裏。紅四方面軍主力出走後,這類情況並沒有減少。

紅25軍重建後下轄了74師、75師,其中的75師師長是姚家芳,政委是高敬亭。姚家芳等近千名指戰員都被高敬亭“肅反”掉了。

後來紅25軍轉移,高敬亭奔赴皖西與紅82師彙合並出任師政委。然而沒過多久他就以肅清“第三黨”爲由把師長林維先抓了起來。

本來林維先也要遭遇不幸,但紅82師大部分指戰員都在求情,高敬亭也不敢惹衆怒,就退了一步把林維先發配到苦工隊。

再後來重建紅28軍,高敬亭成了鄂豫皖的絕對領導者,江求順、余雄、羅作凡、劉正北等一大批幹部被“肅反”,就連協助他重建紅28軍的主要幫手徐成基都沒能躲過去。

新四軍成立後,高敬亭又比較抵觸中央派來的幹部,鄭位三、戴季英都被排擠走。組織要求他率第四支隊迅速東進,他也遲遲未動。1939年1月項英在致電中央時就說得很直接:

高敬亭仍在現地收編土匪、擴大部隊,企圖在懷桐廬一帶創造根據地,對黨及上級使用他認爲是限制他發展,因此正對黨及軍部極不滿。

後來組織多次派人跟他聯絡,都沒有用,軍長葉挺無奈之下只好去往舒城相勸,說第四支隊東進“不僅是爲鞏固與擴大統一戰線,而主要的是爲了使第四支隊得著更大的發展前途。”

在幹部會議上,第四支隊都贊同葉挺軍長的命令,高敬亭見事不可爲,也舉手同意。然而,葉挺一走,高敬亭又命令已經開拔的部隊停止東進,把事情搞得很僵。

如果是這樣,高敬亭還不一定會被極端處理,偏偏在5月20日,第四支隊發生了一起極爲惡劣的事件——7團團長楊克志、政委曹玉福帶著警衛班叛逃了。

這兩人一直都被高敬亭視作親信,如此敏感的時間節點,做出如此敏感的事,這是在向組織示威?新四軍軍部隨即決定做最後的處置。

6月4日,高敬亭被江北指揮部扣押,隨後新四軍對高敬亭展開了批判。對于要不要殺,當時軍部是一直認爲需要。

案子呈遞到中央後,毛主席批示將高敬亭押赴延安處理,還是想以教育爲主,可惜主席的命令沒到,事情就已成定局。6月24日,高敬亭被葉挺的警衛班槍殺于肥東青龍場。

高敬亭一死,第四支隊也出現過騷動,所幸沒有釀成大亂。主席一直覺得高敬亭不該殺,1975年還指示重新偵辦。

最終在1977年4月27日,總政發出《關于給高敬亭同志平反的通知》文件,給出了最後的結論:處死高敬亭同志是錯誤的。

這兩位高司令員能力都很強,本來也都有機會去往延安學習,奈何跟上級關系太惡劣,最終出現最慘痛的解決。對革命來說,也是很大的損失啊。

3 阅读: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