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良晚年坦言:殺楊宇霆前我從不迷信,但殺他後我不得不信

百年曆史老號 2024-02-26 18:25:05

1929年1月10日,夜幕降臨,遼甯省大帥府的老虎廳內,一場會議正在進行。然而,晚上七時,會議室內突然響起兩聲槍響,震動了整個大帥府。這兩聲槍響,是張學良授意下的一次暗殺行動的結果。

當時,張學良深知楊宇霆及常蔭槐二人對東北的穩定構成威脅。他決定采取果斷行動,以防止他們危害東北的和平與安甯。在這次暗殺行動中,張學良精心策劃,組織了一支精幹的暗殺團隊。

這支團隊由8人組成,他們都是張學良手下的精銳警衛和特工人員。在張學良的指揮下,他們悄然進入會議室,迅速制服了楊宇霆和常蔭槐的警衛。然後,他們將槍口對准了這兩位目標人物,毫不猶豫地扣動了扳機。

隨著兩聲槍響,楊宇霆和常蔭槐應聲倒地。這次行動幹淨利落,沒有給其他參會人員留下任何反應的時間。整個過程只持續了幾秒鍾,卻改變了東北的曆史進程。

然而,對于這次事件,張學良晚年坦言:殺楊宇霆前我從不迷信,但殺他後我不得不信。這句話到底是什麽意思呢?

楊宇霆,這位在張作霖麾下威名赫赫的得力幹將,無疑是當時奉系軍閥中一顆耀眼的明星。不同于那些整天在戰場上喊打喊殺、毫無文化底蘊的軍閥匪徒,楊宇霆的早年生活可是與書香墨氣緊密相連。

清朝末年,國家動蕩不安,社會的變革與矛盾日益激化。而此時的楊宇霆,卻猶如一股清流,堅定地走上了求學的道路。他憑借著過人的才智和不懈的努力,成功考中了秀才,成爲了當地有名的讀書人。

然而,楊宇霆並不滿足于此。他深知,要想爲國家、爲人民作出更大的貢獻,必須不斷學習和深造。于是,他作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赴日留學。

那個年代,出國留學是需要勇氣和決心的。但楊宇霆毅然決然地踏上了日本的土地,開始了新的學習和生活。在異國他鄉,他克服了種種困難,努力學習日本的軍事知識。

畢業後的楊宇霆心懷壯志,選擇回到了祖國。他接受了東三省都督府軍械廠廠長的職務,這個職務在當時是個極其重要的職位,關乎整個東北地區的軍事力量。楊宇霆並沒有被這個重任壓垮,相反,他憑借自己的真才實學和過人的能力,將這個軍械廠管理得井井有條。

在他的帶領下,軍械廠的衛隊連成爲了一支軍紀嚴明、戰鬥力極強的部隊。他們的訓練有素和整齊劃一,在東北地區的街頭巷尾都引起了人們的注意。每當他們出現在街頭,那種威武的氣勢和嚴謹的紀律都讓人不禁爲之側目。

也正是因爲這支部隊的出現,“東北王”張作霖才得以注意到楊宇霆。

張作霖,東北的霸主,心思缜密且獨具慧眼。當他第一眼看到楊宇霆時,他的內心深處便認定這是一塊未經雕琢的璞玉,一個帶兵治軍的好材料。他心中暗自決定,要將楊宇霆收入麾下,讓其成爲他壯大的東北軍中的一員猛將。

1916年,張作霖大手一揮,任命楊宇霆爲督軍署參謀長。楊宇霆一上任,便展現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他整頓軍隊,剔除陋習,強化紀律,使東北軍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他的鐵腕手段,讓士兵們敬畏,他的英明決策,讓敵人膽寒。在他的帶領下,東北軍聲名鵲起,成爲了全國矚目的強軍。

在加入奉系部隊僅僅兩年後,楊宇霆便開始展現出他的才幹和膽識。他與同學徐樹铮緊密合作,策劃了一次大膽的行動。他們直接劫持了直系政府向日本借款4000萬元買下的軍火,這批軍火原本是用來裝備直系軍隊的。然而,楊宇霆卻巧妙地將這批軍火轉手,用它們爲奉軍裝備了7個混成旅。

這個消息傳到了張作霖耳中,他深感震驚,並對楊宇霆的能力贊不絕口。張作霖明白,楊宇霆是一個難得的人才,他能夠爲奉軍帶來巨大的利益。因此,張作霖決定賦予楊宇霆更大的權力,讓他在奉軍中發揮更大的作用。自此以後,楊宇霆在奉軍中的地位直線上升。

1921年,楊宇霆的目光緊緊地盯著海洋。他深知,要想真正實現東北的強大,海軍的力量是不可或缺的。于是,他毫不猶豫地投身于海軍的籌備工作中。他親自挑選了5艘最先進的軍艦,每一艘都裝備精良,威力巨大。然後,他開始在東北各地招募人才,組織起了一支近2000人的海軍隊伍。這些士兵都經過嚴格的訓練,他們技藝高超,忠誠勇敢,成爲了東北的海洋守護者。

有了這支強大的海軍,東北的防線變得堅不可摧。這不僅提升了奉系東北軍的作戰能力,更讓他們在與其他軍閥的鬥爭中占據了優勢。楊宇霆的決策讓東北的海陸空裝備全部配齊,成爲了當時中國最強大的軍事力量之一。

除了海軍建設,楊宇霆還十分注重奉天兵工廠的發展。他深知,只有擁有了自己的軍事工業,才能真正實現軍事上的獨立自主。

于是,他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對兵工廠進行了全面的改革和擴建。在他的督導下,奉天兵工廠的生産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不僅可以生産各種常規武器,還能制造出一些先進的武器裝備。

楊宇霆的這些舉措,不僅讓奉系軍隊的戰鬥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同時也爲東北的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積極的影響。

楊宇霆,自上任以來,其行事果斷,智謀過人,實乃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的軍事奇才。然而,這位功勳卓著的將領,最終卻慘遭張學良的槍殺,令人扼腕歎息。究竟是何原因,讓張學良痛下殺手?

整件事情的緣由,還要從張作霖被炸死說起。1928年,日本關東軍的陰謀籠罩在東北大地上。他們決意謀殺張作霖,爲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精心策劃了一場暗殺行動。提前在張作霖乘坐火車的必經路段埋好了炸藥,只待目標出現。

當張作霖乘坐的專列緩緩駛過京奉、南滿鐵路交叉處的三洞橋時,一場驚天的大爆炸突然發生。火光沖天,煙塵彌漫,整個天空都被染成了一片血紅。張作霖的專列車廂被炸得支離破碎,鐵軌扭曲變形,周圍的一切都化爲一片廢墟。

幸運的是,張作霖在爆炸中並沒有立即死亡。他被炸成重傷,滿身是血,但仍然頑強地保持著意識。隨行人員急忙將他送回沈陽,希望能在那裏得到及時的救治。然而,由于傷勢過重,張作霖在返回沈陽當晚便離世了。

這個消息震驚了整個東北,局勢一度動蕩不安。爲了穩定東北局勢,張學良從前線趕回沈陽。他深知自己肩負著重大的責任,必須盡快穩定局勢,防止混亂擴大。在處理完父親的後事後,張學良很快接手了父親的一切職務,開始全面執掌東北大權。此後,他才正式公開發喪,向全國公告了張作霖的死訊。

張學良的繼位,卻引發了楊宇霆的不滿。在楊宇霆的內心深處,他視張學良如稚嫩的孩童,全無資曆與威望。他認爲,這樣的張學良,絕無資格擔任東北軍統領大帥之職。于是,自視甚高、居功自傲的楊宇霆,開始在張學良面前展露他的野心。他不斷地挑戰張學良的權威。

每次當有公務需要張學良審批時,楊宇霆總是顯得極爲隨意。他直接闖入張學良的臥室,無視張學良的私人空間,仿佛那裏就是他的辦公室。他從不敲門,也從不經過通報程序,這種不禮貌的行爲已經成爲了他的習慣。

更爲過分的是,當他進入臥室後,他會毫不顧忌張學良的休息,高聲催促:“快起來,有公務!”他的聲音充滿了命令和不耐煩,仿佛張學良是他的下屬僚。這種態度和語氣讓張學良感到被輕視和不被尊重。

每當張學良向楊宇霆詢問軍政事宜或者提出自己的看法時,楊宇霆總是以一種輕蔑和不耐煩的口吻回應:“你不懂這些,別瞎摻和,我會做出正確的決定。”這種態度讓張學良感到十分不悅,但又無可奈何。

常蔭槐也是張學良手下的將領,但他對張學良也是陽奉陰違,並不真正尊重。他曾寫信給蔣介石,信中寫道:“東北的事情不必找張學良,他每天沉迷于打毒針、跳舞等娛樂活動中,不務正業。”這封信後來不知怎麽落到了張學良手中。

更爲過分的是,在楊宇霆父親七十歲的生日之際,楊宇霆的野心昭然若揭。他決定大操大辦,以此展示自己在東北的權勢和地位。這場祝壽宴會,無疑是他權力的一次盛大展示。

楊府門前,紅綢飄揚,彩燈高挂,宛如一片璀璨的星海。來往的賓客絡繹不絕,車水馬龍,人聲鼎沸,仿佛整個東北的名流都聚集在此。張學良也親自攜同夫人于鳳至前來祝壽,他的到來更是讓這場宴會增色不少。

走進楊府的客廳,一股熱鬧而又不失莊重的氣氛撲面而來。紅木家具熠熠生輝,古董擺件錯落有致,但此刻這一切都被人來人往、熙熙攘攘的賓客所淹沒。當張學良步入客廳時,人們對這位東北最高長官的到來視而不見,仿佛他已經融入了空氣之中。

然而,當楊宇霆步入客廳時,情況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原本喧鬧的人群瞬間安靜下來,仿佛時間在這一刻凝固。全廳的人員肅然起立,目光齊刷刷地投向楊宇霆。隨後,熱烈的掌聲如潮水般湧來,回蕩在每一個角落。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張學良心中的殺意已經如同暗夜中的霧氣,悄然滋生,逐漸濃厚。而促使他下定決心對楊宇霆采取行動的,是楊宇霆向他提出的建議,要將東北的鐵路統一管理,成立一個“東北鐵路督辦公署”,並由常蔭槐來主管。

楊宇霆的這一提議,在張學良心中點燃了一簇無法抑制的怒火。他感覺自己的權威受到了挑釁,而楊宇霆的這一做法,無疑讓他的憤怒如同烈火般熊熊燃燒。然而,他並未立刻顯露出來,而是面不改色地答應了楊宇霆,讓他晚上再來商議此事。

在夜幕降臨之時,張學良已經布下了天羅地網。他暗中調集了精兵強將,精心策劃了一場暗殺行動。他要確保這次行動的保密性,讓楊宇霆和常蔭槐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命喪黃泉。

隨著夜色的加深,張學良心中的殺意愈發濃烈。他仿佛看到了楊宇霆和常蔭槐倒在血泊中的場景,那畫面讓他心中的怒火愈發熾熱。然而,他仍然保持著冷靜,等待著最佳的行動時機。

終于,在夜幕的掩護下,張學良發出了行動的命令。精兵們迅速而悄無聲息地包圍了楊宇霆和常蔭槐。隨著兩聲槍聲響過,楊宇霆和常蔭槐的性命就此結束。而張學良心中的怒火,也隨之平息。

在晚年的采訪中,張學良深情地回憶起那段曆史的轉折點。他淡淡地說,在那個決定性的時刻,他本是一個堅定的無神論者,然而在槍殺楊宇霆之後,他卻開始對超自然的力量産生了深深的敬畏。這究竟是怎樣的一個過程呢?

張學良原本的計劃是處決常蔭槐,而楊宇霆的生死則讓他猶豫不決。在那個風雨交加的夜晚,他手中捏著那枚決定兩人命運的硬幣,心中卻充滿了迷茫。他反複地抛擲,一次、兩次、三次...直到第六次,那枚硬幣的正面朝上。連續的正面出現,使得原本搖擺不定的張學良下定了決心——他要殺死楊宇霆。

事後,張學良始終不能釋懷。每當想起那個決定命運的夜晚,他都會陷入深深的沉思。他開始懷疑,那連續的正面是否真的是命運的安排?是否冥冥之中真有神靈在操控一切?這種對未知力量的敬畏與恐懼,讓他從此改變了對世界的看法。

6 阅读:2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