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奇葩的日軍戰俘:戰俘營主動申請加班,因太卷被德軍獄友群毆

妙之評過去 2024-05-25 19:02:35

1945年8月,在對日最後一戰中,百萬蘇軍出兵東北以席卷之勢殲滅了日本關東軍。

而有關于蘇軍爲何出兵東北,也是衆說紛纭。有一種比較冷門也很搞笑的說法是——他們是奔著日軍的“人”去的,確切的說他們是饞關東軍那幾十萬丁壯。

可俘虜這種東西,一來需要大量人員去管理,二來還需要供給食物和生活物資,況且西伯利亞的戰俘營裏面,早就有很多德國戰俘了,管理這些戰俘,對戰後一窮二白的蘇聯是一個不小的負擔。

那麽問題來了,既然知道收容戰俘的弊端,日本戰俘究竟有什麽魔力,能讓蘇軍出兵百萬只爲將他們拐到西伯利亞呢?

原因無他——不是德國戰俘用不起,而是日本戰俘們太有性價比了。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輕松探討一下,在西伯利亞戰俘營的“內卷之王”——日本戰俘。

戰俘營卷王——日本戰俘

日本戰俘,前往西伯利亞

我們先來看看,爲何很多人說蘇聯出兵東北,是爲了抓戰俘。

在二戰中,蘇聯一共動員了3000多萬青壯上戰場,到了1945年的時候,蘇軍的兵力達到了巅峰的1000萬。幾乎所有的男性青壯都在軍中服役後方的兵工廠裏面也多是老人和婦女從事流水線工作。4年的衛國戰爭也造成了蘇軍青壯大量損失,說打光20年代出生的蘇聯青壯也不無道理。

特別是在戰爭末期,隨著大規模戰事的結束蘇聯也回歸經濟建設,但在這時候,他們卻發現因爲青壯損失,導致國內勞動力短缺,特別是在遠東和西伯利亞地區,本身就天寒地凍,更沒人願意去。但當時該地區又是蘇聯的工業和生産基地。

而勞動力的短缺,自然也蘇聯人把主意放在了外國人身上,花錢雇傭肯定是不現實的,免費勞動力最好,而什麽樣的勞動力是免費的呢?

答案是——戰俘。

前往西伯利亞工廠的日本戰俘們

可在衛國戰爭期間的,蘇聯人從歐洲俘虜的德意國戰俘,無論是在數量和配合程度上都堪憂,壓根無法正常進行勞動作業,因此,他們在二戰末期自然也將目光定在最後一個軸心國——日本身上,而近在咫尺的關東軍自然就是他們目標。

近代蘇聯學者卡拉曼在他的研究中說過,二戰蘇軍對于日本戰俘的要求:

“將日本戰俘安置到遠東地區“的主要目的在于,利用他們在那些勞動消耗最大、體力勞動最繁重的部門—有色金屬、煤炭、采礦、林業、漁業部門從事勞動,因爲這些部門的人力資源嚴重匮乏。”

而且,早在進攻期間,人家蘇軍就已經開始做了周密的部署。

“宣布對日作戰之後,蘇軍先後在東北修建了20個前線戰俘營,它們分布于哈爾濱、長春、奉天(沈陽)、佳木斯、牡丹江、吉林、撫順等地。”

可以說,二戰末期蘇聯針對日軍的抓俘行動是已經籌備已久。

日本戰俘們在堵宿舍樓前合影

那麽,在二戰結束的時候,有多少日本戰俘被送到蘇聯?

根據近年來解密的蘇聯材料,的二戰結束的時候,蘇軍一共在東北(包含半島)合計消滅來的70多萬關東軍,其中俘虜了63.96萬。其中關押在東北的有6.5萬人(多數是傷員),這些人裏面並非只有日軍,還包含了僞滿軍人,半島軍人甚至還有蘇聯人(哥薩克人),這些人在蘇軍撤離東北之前,就被遣返回家。

而真正被蘇軍帶回去進行經濟建設的勞動力,實際只有58萬余人。

在開往用工單位列車上的日本戰俘們

這58萬人,被安置在遠東地區的“獨立勞動營”裏。

在剛開始的時候,因爲那裏的條件簡陋,以及第一年過冬設備匮乏,有將近1萬人被凍亡,其中1945年12月有3300人,1946年1月有5100人。

這倒不是因爲蘇聯對待日本戰俘苛刻,而是因爲本身當年蘇聯也是物資匮乏,就連食物也是配給,因此自然顧不上日軍戰俘們。

條件艱苦的西伯利亞戰俘營

事實上,蘇聯對于這些戰俘並沒有想象中那麽糟。

在日本著名漫畫家齋藤邦雄的回憶錄中說到

吃的是食物是黑面包和雜糧。如果發的是雜糧我們就用飯盒煮了吃,所以水和炊具是必須要有的……這些男女從衣服上看都挺貧窮的,而且對我們也沒采取什麽侮辱的態度,蘇方偶爾也會發發善心照顧我們去看場電影。

所以,日本戰俘們在西伯利亞的日子,其實也就1946年冬天很難,其他時候他們過的並不算太差。

蘇軍工頭檢查戰俘們指甲?(開個玩笑,實際上檢查凍瘡)

戰俘營牛馬,內卷之王

當然,日本戰俘們之所以能在西伯利亞的日子過的相對舒坦,能獲得認可,主要還是他們確實在建設西伯利亞的時候,貢獻了很多,而且還是超額完成任務。

對于這樣如同在職場之中的牛馬打工人,蘇聯管理人員嘴角都快咧到耳根了……

那麽,當時的日本戰俘,有多牛馬?

在經曆過1946年寒冬之後獲得很滋潤的日本戰俘,在打棒球

看看當時蘇聯的管理人員怎麽形容,這幫日本戰俘。

“日本士兵組織性強、還具有相當的專業技能,可以用來充當免費的勞動力。這種勞動力在政府的監督下能夠從一個勞動部門抽調到另一個勞動部門,可以派到那些氣候條件惡劣的、不通電、日常生活條件極度乏、最艱苦的地區以及對健康有害的部門去工作。”

說白了就是公司(蘇聯)的一塊磚,哪裏需要往哪搬。

在對蘇軍命令的執行上,日本戰俘將服從貫徹的非常徹底。

如同我們現在的職場社畜一樣,對于領導的話,我們也是無條件的回答“好的”,“收到”。

在工作之余還在學習的日本戰俘,OS:卷死德國佬

在《日本武士的俄國墳墓》這本書中提到,日本戰俘的表現

“日本戰俘在泥炭開采場工作,幹活非常賣力,從不偷懶。”

和德國盟友對于蘇聯人的工作分配抵制不同。

面對蘇聯分配下去的任務,日本人都會選擇服從,而且每次蘇聯人分配工作任務和季度KPI,在日本戰俘營內,都會有營長(管理1000人)帶頭,將任務平分到各個小組,而且還自發形成一個生産車間産能比賽,自己人之間就卷起來了。

執行任務不打折,這妥妥的牛馬打工人。

進行重物勞動的日本戰俘

除了執行命令之外,日本戰俘也堪稱是戰俘部門的大動脈,基本蘇軍用于戰俘生産和建設的每一個領域,以1945年濱海邊疆區日本戰俘分配爲例

“在重工業上,煤炭企業2.5萬人,軍工生産0.8萬人,有色金屬冶煉0.2萬人;建築業1.2人,林業0.5萬人,運輸業1.8萬人”。

這些行業,涵蓋了采礦業、 木材采伐加工廠、城市和道路建設工 地、 石油勘探和采集、 加 工;甚至于一些農業種植,鹽礦開采也有日軍的身影。而且從解密的材料上看,蘇聯第一顆原子彈的建造和設計,也有日本戰俘參與的身影在裏面。

以至于蘇聯在這些戰俘和國際壓力之下,依然不肯輕易放走他們,真把他們“裁員”回國,可就真的裁到大動脈了……

日本戰俘就是蘇聯工廠的一塊磚

當年的日本戰俘對蘇聯貢獻有多大?

1947年蘇聯測算了一下當年自己的GDP,其中這裏面0.7%就是由于日本戰俘創造,很多蘇聯在遠東的城鎮和鐵路,也都是日本戰俘們建造的,比如高加索冶金廠、阿穆爾鋼鐵廠、索契水電站等等,堪稱蘇聯的基建狂魔。

當然日本戰俘的職場社畜一面,還表現在他們的內卷上。

而且,在完成工作任務之余,日本戰俘也是將東亞特有的“卷文化”帶到戰俘營裏面。

新時代的日本社畜依然保留他們前輩們的傳統

當時的日本戰俘們有多卷呢?

主動申請加班,工資還低

在德國戰俘還在抗議蘇聯早上八點幹活的時候,淩晨6點的日本戰俘營,工人們早就洗漱完畢 ,在等長官訓話,交代和分配當日任務,吃完早點,唱著軍歌去工作;而到了晚上收工的時候,日本戰俘們會聚集在一起商討和總結,同時甚至還主動要求加班,去幹活或者進行集體活動,總之是不能閑著。

當時日本人的內卷,也傷害到了德國盟友的利益。

因爲德國人真的怕蘇聯真的用日本人的標准要求自己,因此多次抗議,甚至在一些混合的戰俘營,經常發生德日戰俘們互毆的事件。

這真的是卷到……連盟友都看不下去了

德國老大哥最不喜歡就是的他們的日本卷弟

還有一個日本戰俘內卷的例子。

當時蘇聯對于戰俘們是有工資補貼的,德國戰俘是13盧布,而日軍是11盧布。

可就這樣,日本戰俘們卻也拿不到全部的工資,原因在于當時他們還是現役軍人,當時蘇軍和關東軍在二戰結束前,還有一個協議——“關東軍按戰時日軍役期,去蘇聯和蘇聯指定的國家繼續服役,從事生産勞動,直到到滿期爲止,以此做爲對蘇戰爭補償”

累死累活,卷自己卷盟友(德國),還被克扣工資,可哪怕是這樣,日本戰俘們也是夜以繼日勤懇工作。

按照當時在戰俘營的齋藤邦雄的話來說

“這一點已經算好的了,蘇聯人還給我們面包吃,我們在中國戰場長官吃粳米,我們吃爛米,動不動還對我們拳打腳踢,在這裏他們卻對我們一視同仁,再也不怕長官早晚打我們耳光了……”

這……內卷簡直了

反戰鬥士齋藤邦雄

這裏需要說明的是,這些日軍戰俘所表現出來的內卷,並非只是表面做樣子,而是真的發自內心的“卷”,這也很符合日本這個民族的特性。

因此,可以說二戰期間的日軍絕對是最殘暴的軍隊,但因爲其一根筋和深受武士刀荼毒和慕強的本性,也讓他們成爲二戰參展國裏面最好的戰俘。

甘當牛馬打工人,內卷之王的日本戰俘,確實也對得起他們的“躬匠精神”……

4 阅读:658
评论列表
  • ZJW 2
    2024-06-16 19:39

    典型的強則爲寇,弱則爲奴

  • 2024-06-16 14:58

    所以對日就要打殘才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