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發布2023年財報:海外狂賺532億元,攻入美日韓腹地

財經偵探社 2024-03-20 20:24:23

3月20日,騰訊發布2023年全年財報。財報顯示,騰訊遊戲國際市場年收入占遊戲總收入的30%,達到532億元,連續多年逆勢保持增長。

2023年,騰訊與網易、米哈遊、三七互娛、莉莉絲等衆多中國遊戲廠商一起,通過高質量的制作和本地化,攻入美國、日本、韓國、德國、英國等發達國家市場。據統計,在這五個國家的用戶花錢數最多的100款移動遊戲當中,至少有30款遊戲是中國遊戲廠商研發的。

這樣的成績,對于中國遊戲産業來說,可以說是具有裏程碑意義的。然而,很難想象在20年前,當時的中國遊戲産業,還幾乎是“一窮二白”。與衆多的中國産業一樣,中國遊戲産業的發展史,可以說是一部震撼人心的逆襲史。

中國遊戲海外收入持續下降,騰訊逆勢連續多年增長

3月20日,騰訊發布2023年全年財報,其中網絡遊戲業務收入1799億元,同比增長5.39%。國際市場成爲騰訊遊戲的新增長引擎。

據悉,2023年第四季度騰訊國際遊戲市場實現收入139億元,全年收入532億元,占遊戲總收入的30%。自2019年Q3單季收入貢獻達10%,再到如今年收入貢獻占比創新高,這一躍升標志著騰訊遊戲海外擴張取得關鍵進展,並開啓了其業務全球化的新起點。

同時,遊戲出海已經成爲騰訊遊戲業務新的增長點。騰訊在2023年國際遊戲市場的收入相比2022年增長14%。排除彙率波動的影響後,增長8%。即使排除彙率因素影響,國際市場遊戲收入的增速超過公司整體收入增速以及本土市場的收入增速。

財報顯示,國際市場遊戲收入的強勁增長得益于《VALORANT》的強勁表現,以及最近發布的遊戲《勝利女神:妮姬》和《Triple Match 3D》帶來的貢獻。此外,《PUBG MOBILE》在2023年下半年也迎來了複蘇。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海外遊戲賽道競爭加劇等因素,中國自主研發遊戲在海外市場的實際銷售收入在2021年達到180.13億美元的頂峰後,在2022年、2023年接連出現下降,分別降至173.46億美元、163.66億美元。

但從財報來看,騰訊在海外遊戲市場的收入連續多年逆勢迎來上漲。在2020年至2023年,騰訊在海外遊戲市場的收入分別爲337億元、455億元、468億元、532億元,連續多年保持增長。

據統計,2023年移動遊戲占全球遊戲消費支出的56%,遊戲機遊戲收入占22%,PC/Mac占21%,而掌上遊戲機約1%。在最重要的移動遊戲領域,騰訊同樣是遙遙領先于其他廠商。

根據Appmagic統計,在全球手遊發行商收入排行榜,騰訊排名第一。在除去平台分成後,2023年騰訊旗下手遊在蘋果App Store和Google Play的總收入達到了48.8億美元,超過第二名和第三名的總和。

網易、米哈遊分別穩居第二和第四。2023年,網易移動遊戲總收入約爲18.4億美元,米哈遊爲17.1億美元。由騰訊控股的Supercell位居第十一,收入爲7.62億美元。來自中國的三七互娛以及莉莉絲分別位居第十六、十八,收入分別爲6.09億美元、5.94億美元。

“一窮二白”的中國遊戲産業,已經完成逆襲

如今的中國廠商,在海外遊戲市場有著優異的成績和表現。

然而,衆所不知的是,出海難,難于上青天。

回顧一下中國遊戲産業的成長之路,不難想象如何從“一窮二白”到走向世界。

早在1947年,就有美國人申請《陰極射線管娛樂裝置》的專利。最早有記錄的電子遊戲誕生于1952年,爲井字棋遊戲(Tic-Tac-Toe),運行于真空管計算機上。

1972年,電子遊戲的始祖雅達利(Atari)推出首款街機Pong,以簡單點線接口仿真打乒乓球的遊戲。值得一提的是,1974年,當時年僅19歲的蘋果創始人喬布斯加入雅達利,負責開發電子遊戲。電子遊戲的興起,成爲1970年代末美國、日本和歐洲一個重要娛樂工業的基礎。

隨著80年代和90年代電子遊戲技術的快速發展,任天堂、世嘉、索尼等大型遊戲公司相繼湧現,憑借制作精美的高質量遊戲風靡全球。同時,互聯網的發展也爲遊戲産業帶來了新的機遇,在線遊戲開始興起。

但這個時候,在全球遊戲的任何排名上,沒有一家中國遊戲企業。改革開放之後,在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中國遊戲市場才開始形成,遊戲産業還處于起步階段,沒有出現具有影響力的國內遊戲。這個時期的遊戲産業主要依靠國外的技術和産品,缺乏自主研發和創新能力。

進入2000年後,網易、騰訊等企業才通過自主研發和不斷創新,逐漸在遊戲市場中占據了一席之地。從這個角度講,中國遊戲産業的發展相比美國、日本、歐洲等國家或地區,晚了整整至少將近20年,與國外存在著巨大的技術差距。

這個時候,外國遊戲産品依舊占據著中國遊戲的大量市場。當時,盛大網絡創始人陳天橋還是憑借代理韓國端遊《熱血傳奇》,成爲中國最年輕的首富。在2003年首次舉辦的ChinaJoy展會上,超過95%的遊戲來自國外。

從2010年至今,中國的遊戲産業才進入快速發展的階段。2018年更是被稱爲“出海元年”,中國遊戲廠商參與全球化競爭,與國外的遊戲巨頭同台競技。

但在海外市場,競爭壓力時刻威脅著每一個出海的中國遊戲企業。首先是技術壁壘,國外的遊戲巨頭經過多年的發展,早已積累了巨大的技術優勢。其次,國外的遊戲巨頭具有更豐富的經驗和更強的競爭優勢。

據業內人士透露,騰訊的遊戲出海就遇到了重重難關。不僅要接受本地化的政策、標准挑戰,更要接受海外挑剔用戶的“放大鏡”審視。像《王者榮耀》這樣的中國自研遊戲更是因爲帶著濃厚的中國文化色彩備受挑戰。

然而,來自中國的遊戲企業經過披荊斬棘,在海外不斷獲得新的發展。2012年,中國遊戲在海外市場的整體收入僅5.7億美元。6年之後,已飛漲至95.9億美元。在2023年,達到163.66億美元。十年間,中國遊戲出海收入飛漲了近30倍,不僅在東南亞新興市場取得了成功,還反攻至歐、美、日、韓等發達市場,展現出強勁的競爭力。

根據知名分析公司Newzoo發布的數據,在遊戲收入收入前十大的企業中,中國企業占了兩家,其中網易排名第六,騰訊更是力壓索尼、動視暴雪、藝電、任天堂等巨頭,遊戲收入排名全球第一。

騰訊、網易取得的成就,不僅是中國遊戲企業多年奮鬥取得的成就,也是中國遊戲産業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多年發展取得的成就。

中國遊戲攻入美日韓,出口創彙兼輸出文化

1月29日,中國音數協遊戲工委、中國遊戲産業研究院、伽馬數據共同編寫的《2023年中國遊戲出海研究報告》顯示,從中國出海遊戲在各國的市場收入來看,2023年中國移動遊戲出海收入主要集中在發達國家。

其中,美國、日本、韓國、德國、英國是中國遊戲出海占比最高的五個國家,分別是32.51%、18.87%、8.18%、4.42%、2.76%。

數字的背後,是中國遊戲企業在全球市場中完成了諸多壯舉。比如,在有著“孤島市場”之稱的日本地區,中國遊戲廠商數年來前仆後繼,幾乎搶占了其當地遊戲暢銷榜單頭部的三分之一,成爲一股重要的外來力量。

在規模全球領先的美國市場,來自中國的模擬經營、SLG和休閑遊戲也表現出了相當的競爭力,收獲海量海外玩家的喜愛。此外,在巴西、在中東和東南亞等新興市場,也有諸多中國遊戲産品各領風騷。

報告還顯示,在重要的海外移動遊戲市場中,中國遊戲企業在海外地區的競爭力持續增強。2023年,在美國、日本、韓國、英國、德國這五個移動遊戲市場,用戶花錢數最多的100款移動遊戲當中,至少有30款遊戲是中國遊戲廠商研發的,中國遊戲企業有更多産品進入頭部榜單。

中國遊戲企業在海外的發展,不僅是在爲全球用戶提供優質産品和服務,還成爲提升了中國國際形象和文化輸出的重要力量。遊戲一直被譽爲“第九藝術”。海外用戶在接受中國遊戲的玩法、角色和風格的同時,也在了解遊戲中的中國傳統文化,理解其中蘊含的文化屬性和價值。

從經濟的角度來講,中國遊戲企業在海外的發展不僅是在出口創彙,還反哺國內研發、在國內貢獻就業崗位、帶動産業鏈上下遊發展。當然,從更長遠的角度來講,中國遊戲企業的發展還推動著國內前沿科技的發展。

20年時間,中國遊戲企業從“一窮二白”,到力壓傳統巨頭登頂全球第一和第六,再到反攻指美、日、韓等國家的腹地,其發展史可以說是一部震撼人心的逆襲史。

1 阅读:306

財經偵探社

簡介:細節見證章 只看細節的財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