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曹髦不像康熙除鳌拜,召入宮中除司馬昭,卻率領百人攻打他?

貓咪鏟史官 2024-05-22 18:33:27

倘若曹髦真能統領數百名宮廷侍衛,他或許有理由策劃一計,設法誘騙司馬昭入宮,隨後借助侍衛們的力量圍困並除去他。

但現實情況卻是,他並無此等實力!

實際上,誇張地說,在曹髦生死攸關的最後關頭,即便是他身邊願意追隨他的人群中,恐怕也難以尋得一名武裝侍衛的身影。

就在曹髦武裝沖出宮外的幾小時前,他滿腔怒火地向尚書王經等人傾瀉了多年積壓的憤怒,並誓言要與司馬昭決一死戰。可面對這位曹魏政權的名義最高統治者的怒火,王經卻直言不諱地潑了一盆冷水,告誡他:“且宿衛空阙,兵甲寡弱,陛下何以資用?”

曹髦不幸遇害後,王經因支持曹髦而遭到司馬昭的殺害,可見這位尚書大人不僅是曹魏政權最後的忠臣之一,也是一位堅決反對司馬昭的“挺曹派”成員。但在面對曹髦的冒險提議,這位擁有軍旅背景的大臣依然表達了自己的深深憂慮,並強烈反對曹髦冒險行事。

從王經的這句話中,我們不難看出,此時的皇宮內部,不僅武器匮乏,連專業的武裝力量也幾乎不存。曹髦,你又將如何憑借這微薄的力量與司馬昭抗衡呢?

這也表明,自早年曹芳試圖發動兵變以來,司馬家族早已對皇宮中的曹姓皇帝加強了嚴密的防範。因此,皇宮內的專業武裝侍衛很可能已被清空,避免他們被曹髦收買利用。留在皇宮內的男性,或許只剩下了一群太監,他們自然不能算作真正的戰士。

正因如此,在後續的史書記載中,出現了這樣一句令人尴尬的描述:“帝遂率僮仆數百,鼓噪而出。”曹髦率領數百人沖出皇宮,但這數百人並非專業的士兵,而是一群“僮仆”,即我們所說的太監。

想象一下當時的場景:曹髦身披铠甲,手持武器,英勇地沖在前面。而他身後的幾百名太監,或許拿著木棒,或許握著菜刀,甚至有的可能赤手空拳。他們毫無戰鬥經驗,只是一群烏合之衆。

盡管曹髦身爲曹魏政權的皇帝,即便他處于傀儡的地位,人們依然會疑惑爲何他的身邊沒有專業的警衛人員來保護他的安全。在如此龐大的皇宮中,難道真的連一個專業的武裝侍衛都找不到嗎?

當曹髦決定沖出皇宮時,他遭遇了司馬昭勢力的迅速反應。文王(司馬昭)的弟弟屯騎校尉司馬伷在東止車門遇到了曹髦,他的部下在認出是皇帝後,紛紛驚愕並奔逃。這表明司馬伷雖然繼承了司馬家族的智慧,但並不願意承擔弑君的罪名,因此選擇了撤退。

可曹髦的困境並未因此結束。緊接著,中護軍賈充在南阙下攔住了曹髦的去路,他帶領的成濟等人武裝持械,將曹髦圍困。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已經爲衆人所熟知,曹髦最終未能逃脫這一劫難。

在極短的時間內,皇宮門口竟然出現了兩支武裝部隊,這不禁讓人好奇,爲何司馬昭的嫡系軍隊反應如此迅速?

答案似乎只有一個:操控權勢的司馬家族在曹髦的皇宮內部刻意不設立武裝侍衛,而在皇宮外部則部署了大量的武裝軍隊。這種布局的精妙之處在于,曹髦被自家軍隊的包圍之中,同時無法對宮外的軍隊進行滲透或影響。因此,一旦曹髦有任何反擊的意圖,宮外的司馬軍隊便能迅速做出反應。

這也解釋了爲何在皇宮內明明沒有司馬家族的人,曹髦和他的手下卻要在宮殿內展開行動。因爲即使宮殿內部沒有直接的敵人,但宮殿之外卻處處是司馬家族的勢力,曹髦和他的手下無法坐以待斃,只能主動出擊。

經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清楚地解釋最初的疑問:曹髦並非不想將司馬昭騙入宮內,而是司馬昭早已有所防範。皇宮內僅存的只是一群缺乏戰鬥力的太監,曹髦能依仗的力量實在有限。即便他最後決定發起那場悲壯的討伐,他面臨的首要難題並非如何殺死司馬昭,而是如何突破宮外司馬昭軍隊的包圍。

實際上,曹髦是在進行一次冒險的豪賭。他賭的是宮外的司馬昭軍隊在面對他這個皇帝時,要麽因爲忌憚而不敢貿然反擊,要麽還存有一絲對曹魏政權的忠誠,從而選擇加入他的行列。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