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中國電動汽車技術跟不上市場,産能過剩

互聯網小事哥 2024-05-12 18:30:47

隨著全球對綠色能源的呼聲日益高漲,新能源汽車産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中國,作爲這一領域的先行者,正面臨著産能、技術和市場接受度等多方面的考驗。

在《孤島車談》的播客節目中中,主理人羅新雨表達了對當前中國電動車産業快速發展的擔憂,他認爲行業存在産能過剩的問題,同時技術更新速度跟不上市場的迅猛增長。

他預感到一個問題:步調過快的發展,會使得電動車産業陷入産能過剩的泥潭。與此同時,技術更新的腳步可能無法跟上市場的飛速邁進。

以此爲例,羅新雨提出,"高性價比和強大動力" 的追求過度,可能導致部分車型在上市時功能尚不完善,甚至在已上市的車型中,如2018年的蔚來ES8,ESP功能不齊全就鮮活在人們的記憶裏。羅新雨坦誠,這是一種"爲了迎合資本市場,追求股價上漲"的發展模式,但很可能忽略了市場的實際需求。

但是,持相反觀點的丸川知雄卻在《中國日報》中撰文反駁"産能過剩"的說法。在他眼中,對中國電動汽車、太陽能電池板、可充電電池等所謂的“産能過剩”問題,是無事生非的炒作。

他進一步闡釋,從動態的角度出發,全球需求的不斷增長將足以消解所謂的"産能過剩"。他尤爲關注美國和歐盟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和太陽能電池板征收的懲罰性關稅,認爲這會推高産品價格,阻礙全球實現綠色轉型。

從全球市場的角度來看,新能源汽車的産能遠未達到飽和。發展中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需求巨大,而主要國家的市場平均滲透率僅爲16%。國際能源署預測,到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車的需求量將達到4500萬輛,是2023年的三倍多,預示著未來十年需求將持續增長。

盡管市場需求強勁,但貿易保護主義的擡頭給中國電動車産業帶來了新的挑戰。美國和歐盟正在考慮對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和太陽能電池板征收懲罰性關稅,這可能會阻礙全球綠色轉型的步伐。

0 阅读:43
评论列表

互聯網小事哥

簡介:新鮮有料的互聯網科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