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旅遊合作不斷拓展(環球熱點)

海外網 2024-05-08 11:50:59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中國遊客在埃及開羅國際機場合影留念。艾哈邁德·戈馬攝(新華社發)

“五一”假期,中國遊客出境遊市場火熱。除了東南亞、歐洲等傳統熱門目的地,“遊非洲”也逐漸升溫。在埃及金字塔邊、肯尼亞大草原上,出現了更多中國遊客的身影。不僅是中國遊客,國際遊客也青睐非洲。聯合國旅遊組織近日發布的今年首份《世界旅遊業晴雨表》顯示,2023年到訪非洲的國際遊客數量達到6640萬人次。其中,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國際遊客到訪量達3960萬人次。分析人士指出,非洲旅遊業發展勢頭強勁,源于非洲國家采取多種措施推動旅遊業複蘇,爲地區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多國遊客青睐非洲

這個“五一”假期,來自中國浙江的陳女士帶著孩子去肯尼亞進行了一次親近自然之旅。“孩子從小喜歡在野外看動物,我們在肯尼亞廣袤無垠的草原上觀看獅子捕食,了解到大自然的一些法則,這比書上看到的更真實。”陳女士說,在保護區內,他們跟著有經驗的導遊徒步,與動物進行親密且安全的近距離接觸,這種體驗非常新鮮。

雖然“五一”假期並不是非洲動物大遷徙的熱門旅遊時段,但仍有不少中國遊客選擇前往肯尼亞,在各個景區深度體驗當地自然生態環境。猩非洲旅行社負責人凱文說,遊客可以跟隨當地向導乘坐越野車穿梭在稀樹草原上,觀摩非洲象、犀牛、獅子、長頸鹿、角馬等野生動物的日常生活。

金字塔、獅身人面像、盧克索神廟……非洲尼羅河沿岸散布著衆多廟宇和古代遺迹,吸引了很多中國遊客前往埃及遊覽。“今年‘五一’假期,來埃及旅遊的中國遊客人數比去年同期增長明顯,旅行團依舊是遊客首選的出遊方式。散客數量也明顯增多,他們更注重自由度和個性化選擇。”埃及中華總會會長王培中從事旅遊行業多年,他經營的旅行社每天都能接到新遊客,旅行社提供路線定制、接機送機、中文導遊、中餐美食等定制服務。

數據顯示,非洲正成爲中國遊客的熱門目的地之一。旅遊平台馬蜂窩發布的今年“五一”熱門小衆國家榜單中,埃及、摩洛哥、肯尼亞、毛裏求斯等4個非洲國家榜上有名。根據南非統計局數據顯示,去年抵達南非的國際遊客人數上升迅猛,其中中國遊客總數達3.7萬人次,同比增長205.5%。坦桑尼亞旅遊部門估計,到訪坦桑尼亞的中國遊客數量從2019年的近3.4萬人次增長至2023年的約4.4萬人次。

除了中國遊客,其他國家的遊客也青睐非洲。據法國國際廣播電台報道,2023年埃及共接待遊客1490萬人次,實現約150億美元旅遊收入。摩洛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當地接待遊客達1450萬人次,較2022年增長34%,旅遊收入同比增長11.7%。肯尼亞去年國際遊客數量達175萬人次,同比增長18%,旅遊收入同比增長24%。納米比亞2023年旅遊業收入達到77億納元,占該國國內生産總值的3.7%。大量遊客的到來刺激了消費支出增長,爲當地酒店、餐飲等行業提供了很大支持。

“旅遊業的強勁複蘇爲非洲經濟發展注入動力。”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宋微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旅遊業是一些非洲國家潛力巨大的支柱性産業,是其外彙收入的主要來源,非洲旅遊業的快速發展有助于非洲國家實現經濟良性增長。

資源和政策優勢多重驅動

古老的金字塔、壯觀的動物大遷徙、世界三大瀑布之一的維多利亞大瀑布……從人類文明古迹到壯美自然景觀,非洲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使非洲國家在旅遊業發展方面享有優越條件,吸引世界各地的遊客來訪。

爲推動旅遊業加快複蘇,非洲各國積極出台促進舉措。去年底,盧旺達政府宣布將對所有非洲國家遊客免簽;安哥拉宣布對包括中國公民在內的98國公民單方面實行免簽入境旅遊政策。肯尼亞政府從今年1月起對全球遊客實施免簽政策,遊客無需申請簽證,僅需通過電子平台申請旅遊許可。尼日利亞聯邦政府去年下半年成立了聯邦旅遊部,以便更好地宣傳本國豐富的文化遺産和旅遊景點。

爲提振旅遊業,一些非洲國家苦練“內功”。肯尼亞旅遊局去年年底推出“2023—2028年旅遊發展戰略”,提出到2028年實現每年吸引國際遊客550萬人次、旅遊收入約66.3億美元的目標。肯尼亞政府還著力打造精品旅遊,推廣野生動物大遷徙旅行線路,以吸引更多國際遊客。該國政府還不斷加強酒店等配套設施建設,擴大酒店管理培訓機構的辦學規模,培養更多酒店業人才。爲了給國際遊客創造更加安全的旅遊環境,南非政府近期推出了一系列舉措,比如在全國59個重要景點加強治安巡邏,爲遊客及時提供相關信息和幫助;政府部門還推出手機應用等,方便遊客及時獲得安全提示和相關支持。

旅遊業的蓬勃發展爲非洲各國經濟增長帶來機遇。據非洲新聞社報道,通過加強航空基礎設施建設、簡化簽證辦理流程以及實施旅遊營銷戰略,旅遊業爲非洲國家創造大量就業機會。世界旅遊及旅行理事會預計,考慮到目前在非洲大陸的發展勢頭,非洲旅遊業將以平均每年5.1%的速度增長。

推動中非旅遊合作向更高層次邁進

近日,由中國商務部主辦、中央文化和旅遊管理幹部學院承辦的“非洲英語國家旅遊能力建設研修班”在北京、杭州舉辦。來自埃及、埃塞俄比亞、肯尼亞、萊索托、納米比亞、尼日利亞、塞拉利昂、坦桑尼亞等國的26名官員和專家學者參加了本次研修班。

此次培訓圍繞旅遊政策、景區建設與管理、標准化建設、文旅融合發展等主題,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旅遊研究院等高校與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分享中國在旅遊業發展方面的實踐經驗,包括旅遊標准化建設、出入境遊政策優化、旅遊可持續發展、旅遊目的地建設、旅遊景區及度假區建設管理、旅遊産品開發、文旅融合發展等。

近年來,隨著中非之間直飛航班增加、簽證政策放寬等利好措施出台,中國赴非旅遊需求不斷釋放,中非旅遊合作逐漸深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的《中國—非洲國家共建“一帶一路”發展報告》指出,中國已與31個非洲國家簽署雙邊旅遊合作文件,將34個非洲國家列爲中國公民組團出境旅遊目的地,與非洲建立166對友好城市。雙方積極邀請對方國家參加旅遊展會、舉辦旅遊宣介會等活動,爲中非旅遊部門和旅遊業界交流經驗、洽談業務、推介産品搭建平台。中國開展“中非文化和旅遊研修合作計劃”,與非洲國家共同加強旅遊能力建設。

“中非旅遊業各具特色、互補性強,呈現雙向互動局面。”宋微分析,隨著共建“一帶一路”深入開展,中非在推進旅遊簽證便利化、增加直航航線、提升旅遊安全和品質、加強賓館和景點建設、旅遊線路宣傳推介等方面進行了廣泛合作,取得豐碩成果。宋微建議,中非可以在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網絡數字化水平、加強環境和多樣性保護等方面進行更多合作,共同推動中非旅遊合作向更高層次邁進,讓包括中國遊客在內的全球遊客更加安全、便利地暢遊非洲。(彭訓文 吳 約)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4年05月08日 第08 版)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