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把孩子養廢,鼓勵孩子最好不要只說:努力了就好

蘭媽談育兒 2024-03-23 20:39:46

文/蘭媽談育兒

鼓勵孩子也是需要技巧的,用對方法,就是照亮孩子前行的燈塔,若用錯方式,非但不能幫孩子減壓、反而“養廢”了孩子的思維

早上女兒上學的時候,正巧遇到一位媽媽正在校門口跟老師交談

看得出,老師一說起她兒子的學習,就掩飾不住的失望

媽媽也委屈地跟老師解釋說:“我都已經把要求降到最低了,可他還是每天拖拉磨蹭,我都不知道該怎麽把孩子教育好了”

原來,媽媽口中的兒子,一開始學習成績還是蠻不錯的

可自從進入三年級階段後,學習任務量突然加重了很多,媽媽擔心兒子會因此壓力太大而厭學,就想辦法給孩子減壓

年輕又溫柔的媽媽呢,每次爲孩子減壓的方式就是不停鼓勵說:“沒事,你努力了就好”

本以爲在相對于比較輕松的環境下學習,兒子的成績會越來越好,可不知道爲什麽成績是一年不如一年

看著赤裸裸的事實擺在眼前,媽媽也開始有些著急了,她跟兒子講道理,兒子卻反問他:

“不是你自己說的,只要努力就好嗎?我每一天都確實在努力呀,你還想讓我怎麽樣”

聽著媽媽重複這些話,我突然意識到:誇孩子不能說“努力就好”這句話

首先,光說“努力就好”,太過表面,孩子理解不了努力的意義

其次,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一句“努力就好”,容易讓孩子形成“自我中心”的錯誤思維

在這裏,蘭媽要重點說說“自我中心”這個錯誤思維,特別是以下3個“麻煩”,很容易給孩子的學習帶來不良影響

01

自我良好

在假努力中自欺欺人

一個真正在努力中獲得強大動力的孩子,責任心是必要條件

有一位媽媽,爲了她女兒的學習放棄高薪工作,選擇在家裏做陪讀媽媽

她也一直在告訴女兒:“我爲你付出那麽多,專門在家裏陪你讀書,你可一定要好好學習,要不然我在家裏待著就沒有任何意義”

女孩爲了不讓媽媽失望,也很努力、懂事,可不知道爲什麽,學習成績就是一直馬馬虎虎

甚至到了三年級的頭半學期時,成績下降不說,視力檢測也出現了問題

一直以來,媽媽都認爲“三年級是個分水嶺”,學習壓力變大後,孩子成績下降、或視力變差也是在所難免的

爲了鼓勵女兒上課好好聽講,她也一直告訴孩子:“只要你努力就行了,哪怕我們今天多寫一個字,就比明天優秀一個字”

可讓媽媽感到疑惑的是,平時越說:“只要你努力就好”,孩子就越表現得漫不經心

有一次深夜還沒睡熟,她突然聽到類似手機掉地上的聲音,摸了摸旁邊的手機-還在,也就沒當回事

然而,等到第二天早上收拾被褥時卻發現女兒的枕頭底下藏著一部手機

那是奶奶用舊的手機,也不知道孩子曾偷偷玩過多少次了

那一幕,頓時讓媽媽火冒三丈

她也不明白:“爲什麽對孩子都那麽低要求,只要她努力就好了,結果卻反過來偷著玩手機,一點上進心都沒有”

爲了更好地了解女兒在校的真實情況,媽媽也特意找到班主任交談

結果又得知,班主任給孩子的評價是:

“孩子是個好孩子,就是有些假努力,平時聽講看起來非常努力,但是能聽進去的東西不多,假裝努力也導致她的學習一直沒有什麽起色”

聽完這些話,媽媽更是焦急了,她不知道如何才能讓“假努力”變成“真努力”

後來,在老師的建議下,媽媽給她女兒制定了明確目標:

•每天回家讀一篇優秀作文

•晚上報聽寫,寫錯的字改錯三遍

•每天晚上21:00必須要休息,沒有寫完的作業第二天到老師辦公室寫

就這樣,媽媽在老師的提點下很快就馴服了曾經拖拉磨蹭的女兒

特別是經曆一次“第二天到老師辦公室補作業”後,她回家後再也不磨蹭了,第一件事就是著急把作業寫完…

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得出,孩子需要努力、更需要責任意識,努力在責任意識的帶動下更有態度、也更有動力

如果只是對孩子說:“你努力就好”,那這種趨于表面的平淡也會讓孩子陷入自我感覺良好,他們會覺得自己努力了、就沒有必要再去努力

所以,對孩子說:“你努力就好”,不如爲孩子制定明確的目標計劃,讓他們在自我管理裏學會責任意識、也懂得自我調節

02

自我情緒

在急躁中容易走彎路

孩子學習好不好,所體現的只是表象,真正需要關注的是孩子的情緒

如果大意忽略這一點,可能真的不知覺間就把孩子“養廢了”

鄰居娟子,最近爲了他兒子的學習,可謂是操碎了心

特別是進入初中以來,學習成績呈明顯的下降趨勢,幾乎每個月都會接到老師的電話

老師打電話的目的呢,基本上每次都叮囑娟子要對學習上心、多抓基礎

這些話,娟子也是聽在耳裏、急在心間

爲了兒子的學習,她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可成績就是不見好轉

某一次,娟子看到兒子跟一年不見的奶奶相處甚歡,問及緣由才知道奶奶是以鼓勵爲主

不是贊美孩子表現得棒,就是語言誇張地描述孩子的優點

爲了跟兒子緩和關系,娟子從中萌生靈感,她決定不再給兒子那麽大的學習壓力

平時除了要多表揚孩子的進步之外,還總是體貼地減緩壓力

比如,孩子的考試成績不太理想,娟子就安慰說:“沒事,我看到你已經很努力了,繼續加油,下一次肯定就能考好分數”

于是,在鼓勵下,孩子確實也是牟足了勁兒去學習

可努力不代表一定會成功,比起努力更需要的也是方法、和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

遺憾的是,娟子更看重努力就有結果

每次都鼓勵孩子“繼續努力,下一次一定會變好”,卻不知道,父母的鼓勵聲音越多越大,孩子就越渴望考出高分成績

當一次又一次成績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時,男孩爲了不讓媽媽失望,也爲了站在講台上感受被老師表揚的感覺,他竟然開始偷偷作弊

而那次成功作弊也確實讓成績大有提升,得到了老師的表揚,還得到了媽媽的加餐慶祝

可紙哪裏能包得住火,嘗過一次作弊的好處後,便想計策進行下一步

直到第二次作弊被當場發現,他羞愧地漲紅了臉

盡管男孩也知道作弊不對,可迫切想要考高分的期待,讓他悄無聲息地選擇走彎路來達到目的

好在老師理解了男孩“一口吃個大胖子”,並對孩子進行了正確的勸導與鼓勵

老師還告訴娟子:

“學習是需要一步一個腳印來提升的,我們需要努力,更需要有方法地努力,就像孩子現在上課有些跟不上節奏,就是基礎知識沒有掌握牢固,盡可能地每天多做些基礎題,腦袋裏掌握得知識點多了,學習效率自然就提上去了”

果然,在老師的幫助下,娟子及時調整了輔導策略:每天給孩子打印一些基礎題用作練習

隨著做對題目越多的情況下,孩子自己都自覺喜歡上了做題,成績也在不經意間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這就是“你努力就好”、和“你需要做些什麽”的鼓勵區別,告訴孩子你應該努力,不如告訴孩子適應他們的方法

字迹是越寫越秀氣,學習也是越寫越靈活,讓孩子在經驗中習得耐抗能力,這才是父母對孩子最好的鼓勵

03

自我期待

一旦否定就怨天尤人

以前不知道,現在才明白:父母的鼓勵程度,原來決定著孩子努力學習的高度

13歲女孩慧慧,是親戚家的一個孩子

前幾天聊天時偶然間得知,慧慧現在正是叛逆期比較嚴重的時候

和家裏奶奶吵架,嚷嚷著讓奶奶趕緊滾,和妹妹搶東西,還故意使絆兒讓妹妹摔跤,在學校更是騙老師逃學出去玩…

對于已經劣迹斑斑的慧慧,奶奶直呼:“管不了了”

慧慧媽媽聽聞這些事,爲了孩子的學習不得不辭掉工作、回家待著

一開始,慧慧對媽媽的回歸還是蠻感動的,還信誓旦旦地表示說:“只要媽媽不走,我一定考出讓你滿意的成績”

而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裏,慧慧也確實付出了實打實的努力

可在努力的過程中,這個孩子身上有一種明顯的嫉妒心理

比如,媽媽帶慧慧去看小朋友的舞台表演

慧慧在一邊不是捂著眼睛不願意看,就是嘴巴不服氣地吐槽人家跳舞難看

有一次,學校一年一度的秋季閱讀日,每個班級也就只挑選那麽一、兩個人作爲代表去參加比賽

慧慧很期待,爲了這個活動准備了很久,可投票入圍名單時她不幸落選

對于這件事,慧慧回家就氣沖沖地跟媽媽抱怨說:“老師也不知道怎麽想的,每次學校舉辦的活動,她都選那些學習不好的人”

媽媽知道慧慧在嫉妒,但她依然鼓勵說:“沒關系,老師這次沒選你,下一次不就能注意到你嘛”

這就是和“你努力就好”意思差不多的配方,慧慧倒是挺喜歡聽的,可有了期待就要付出對應的努力才能達到預期效果

如果我們只期待而不付諸行動,那機會也不會主動降臨在你的身上

慧慧就是這樣,她一直以爲,只要自己遵守課堂秩序、聽老師的話,平時有節目和活動就能被選中參加

可老師的挑選標准又怎會只有一種呢

毫無疑問,每一次被入選的學生,大概率都是那些敢于毛遂自薦、還敢于表現自己的孩子

慧慧恰恰因爲性格文靜缺少這些,在自我期待過高、卻得不到回應的情況下,就不經意間形成了嫉妒、和怨天尤人的性格

這一點就可以看得出,我們希望孩子成爲什麽樣的人,不只是一句話那麽簡單

從信心、情緒,再到有方式地提升、展示自己,孩子才能在人群中成爲那個獨一無二的人

那麽,關于不想把孩子養廢,鼓勵孩子最好不要說“努力就好”這句話,大家還有哪些不一樣的建議與看法呢?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

4 阅读:1284

蘭媽談育兒

簡介:專注于育兒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