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承宗鎮守遼東有功,擴地四百裏,爲何被罷官歸鄉?

縱橫五千年 2024-05-21 20:10:11

最近,在網絡上看到一種觀點,將大宦官魏忠賢吹捧爲明朝的“救星”,其中有一條說他知人善任,提拔、重用了以孫承宗爲首的良將,從而守住了遼東防線。真不知道這些人是怎麽想的,因爲他們爲了洗白魏忠賢,居然罔顧曆史事實!那麽,孫承宗第一次鎮守遼東到底是怎麽回事,他與魏忠賢之間的關系又如何呢?

一、臨危受命

孫承宗是河北高陽人,他雖然十七歲時就在科試中奪魁,但之後一直未能考中。直到四十二歲時,他才考中進士,並且高中榜眼。1621年,孫承宗升任詹事府少詹事、翰林院侍讀學士,負責爲明熹宗講課。在未中舉之前,孫承宗長期擔任官員子弟的老師,因此教學經驗豐富,他講得非常生動,因此深受明熹宗的喜愛。

然而就在此時,後金軍隊攻陷遼陽、沈陽,遼東形勢岌岌可危。誰都不願意接手遼東的爛攤子,可是孫承宗卻主動前去了解情況。當時,袁崇煥主張守甯遠,閻鳴泰主張守覺華島,王在晉主張守中前所。孫承宗支持袁崇煥的建議,並主動向朝廷請求前往遼東督師。這時候是1622年八月,此時的魏忠賢尚未權傾朝野,所以孫承宗根本不是魏忠賢任用的。

二、治遼有功

當時,明熹宗對孫承宗的信任,絲毫不遜色于魏忠賢。在出發前,明熹宗特意來到宮門送別,“賜尚方劍、坐蟒,閣臣送之崇文門外”。孫承宗到任後,積極整頓防務,“令總兵江應诏定軍制,佥事崇煥建營舍,廢將李秉誠練火器,贊畫善繼、則古治軍儲,沈棨、杜應芳繕甲仗,司務孫元化築炮台,中書舍人宋獻、羽林經曆程侖主市馬,廣甯道佥事萬有孚主采木”。

經過一番整頓,遼東形勢向好的方面發展。據史書記載,“承宗在關四年,前後修複大城九、堡四十五,練兵十一萬,立車營十二、水營五、火營二、前鋒後勁營八,造甲胄、器械、弓矢、炮石、渠答、鹵楯之具合數百萬,拓地四百裏,開屯五千頃,歲入十五萬”。然而到了1625年,孫承宗卻被罷官回鄉,這又是爲什麽呢?

三、得罪宦官

這件事與魏忠賢有關!孫承宗在遼東期間,魏忠賢操縱了朝政。由于孫承宗有功,且受皇帝信任,所以魏忠賢想拉攏孫承宗,派人“赍內庫神炮、甲仗、弓矢之屬數萬至關門”。但是孫承宗沒有與魏忠賢爲伍,在面對魏忠賢的使者時,“承宗不與交一言”,魏忠賢對此懷恨在心。同時,魏忠賢開始大肆迫害東林黨人,引起了孫承宗的不滿,他與東林黨人的關系比較近。

孫承宗打算利用入京爲明熹宗祝壽的機會,“面奏機宜,欲因是論其罪”。魏忠賢的黨羽魏廣微得知此事後,對魏忠賢說:“承宗擁兵數萬將清君側,兵部侍郎李邦華爲內主,公立齑粉矣!”于是,魏忠賢極力阻止孫承宗面聖。之後,魏忠賢的黨羽不斷诋毀孫承宗。同年九月,明軍在一場小的戰鬥中,損失了四百人。這下被魏忠賢抓住了把柄,“台省劾世龍並及承宗,章疏數十上”。于是,孫承宗離開了遼東,回到了老家高陽。

參考資料:1.《明實錄》;2.《明史》

1 阅读:69
评论列表
  • 2024-06-03 04:19

    2孫以及一些武將很厲害的,糊塗的是崇祯,不怎麽會用人,要是錢袋子跟上,國內的叛亂早被滅了,對付北方蒙古殘余及鞑子也沒那麽吃力,早反攻回去 收複一大片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