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花落》絕不是“反戰文學”,網友怒斥“毒考題”,值得深思

光電科技君 2024-03-26 13:44:12

最近,成都市新都區 2024年春季九年級語文閱讀試題:《杜鵑花落》,因爲該文出現了贊美一位日本大佐而被诟病,更因爲將英勇無畏的八路寫成“反派”令人氣憤,倒顯得做盡壞事的日本鬼子成爲“可歌可泣”的人物。

有人說,這是“反戰文學”,體現的是日本軍國主義給日本普通民衆帶來的傷害。但是,閱讀全文,你不難發現,這是一篇明顯具有誤導性,爲日本侵略者漂白的文字,作爲試題給九年級學生去當閱讀題,令人不得不懷疑作者的動機同時,也對組卷人的用心有所懷疑。

全文從一個侵華日軍大佐的視角,講述兒子爲了看望父親,被八路抓住,日本大佐爲了報仇去打八路,結果把自己兒子給炸死了。父親最後抱著兒子的遺物痛哭,然後鮮血流在地上像杜鵑凋零……

原文于2023年12月10日發布在一個叫做“教師家園”的公衆號上,作者署名“李佳前”,據說是湯陰縣某中學的書記、校長。這篇文章發布時並沒有引起太大的關注,而是被選入試卷,引起軒然大波。

但是提醒大家,注意時間節點:2023年12月13日就是第十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這一天侵華日軍南京遇難同胞紀念館下半旗向死難同胞致哀。這是在時刻警醒我們:勿忘國恥,吾輩自強。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故今日之責任 不在他人 而全在我少年。但是,就是在這個重要的日子裏,有人公然在網上發出爲日本軍國主義招魂的文章,既然沒有背景介紹,也沒有說明創作意圖。

在此期間發布這樣的文章,難免會讓人想到,這是日本“認知戰”的一部分。

在日本政府歪曲、美化侵略曆史的“不懈努力”下,南京大屠殺在日本國內已經被逐漸遺忘,反思侵略戰爭的聲音也越來越。盡管日本侵華暴行的鐵證如山,國際社會也早有定論,侵略曆史不能遺忘不容否認。

但是,日本的暴行正在被選擇性遺忘,日本教科書模糊有關南京大屠殺表述,日本全方位美化侵略曆史,日本政客參拜靖國神社並將戰犯樹立爲英雄。卻有人在中文網上大肆宣傳“中日友好”。

中日關系的基礎,是日本承認侵略戰爭,承認對中國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承認侵華的曆史。“以史爲鑒、開辟未來”,過去有兩大說法:

第一,“日本人民受害論”,主要強調日本人民,甚至包括日軍中基層人員都與中國人民一樣,深受日本軍國主義及侵略戰爭的傷害;

第二,“中日人民團結論”,主要強調,中日兩國人民要團結起來,阻止曆史重演,防止類似悲劇産生。

但是,這裏有一個前提,是日本人充分面對曆史,才有面向未來的後續。可是,現在咱們看到了日本人民道歉了嗎,日本政府道歉了嗎?並沒有,只有爲數不多的日本人正視了曆史,做出了有利于雙方了解的事情。

岸田文雄還在繼續擴張軍事實力,還在不斷介入台海和南海問題,日本軍國主義還有擡頭之勢,強行推銷所謂的“日本人民受害論”的議題就是認知戰。因爲現在的日本政府就是日本人民支持産生的,無法撇開關系。

具體到文章裏,日本孩子被中國人拼死保護、卻被日軍害死,這套路簡直完美符合“日本人民受害者論”和“中日人民團結論”。

所以,無論作者從什麽視角寫作這篇文章本身,就存在邏輯性錯誤,既沒有曆史依據,也沒有所謂“士兵文學”的嚴謹,更不符合二戰後反戰文學的主流。

只能說是個似是而非的東西,絕不是有人說的“反戰文學”。編造曆史是不可取,試圖共情大佐的骨肉親情更爲惡毒。

即便我們不去摳字眼,看文章的描述。但是,看看幾個邏輯都能明白了。

第一,文章強調日本大佐的兒子從不幹涉軍事,但是曆史的真相是,無論是誰,那時候的日本民衆可謂是“全民皆兵”,提供錢財,甚至出賣身體支持日軍的不在少數。

第二,從日本大佐的視角學下本文,針對八路軍的措辭都帶有極強的貶低性。這將給成都的少年帶來什麽樣的錯覺?難道侵華日軍也是值得同情的?

第三,反戰文學必須忠于曆史,本文沒有曆史依據,卻是可以編撰的“假反戰文”文章,以反戰爲借口,寫意識形態侵略爲實際。

仔細想想,一個中國人,一個校長,一個學術帶頭人,代入日本人的視角,寫一個日本大佐虛構的士兵文學,卻被拿來當作九年級少年的閱讀題,既沒有文學賞析的必要條件,也沒有思想價值的引領,卻占據了即將中考學生的18分,意味著什麽?

我忍不住想問出題,合卷,審題,出版,印刷,哪個環節都需要兩個人以上吧,爲什麽就沒有人提出過質疑?

“毒考題”對孩子們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要寫反戰題材,你有無數個角度,爲什麽偏偏以一個沒有任何曆史依據的日本大佐角度來寫?以現在孩子的閱曆,能認知出這是虛構還是曆史嗎?

再看看依據文章出題的組卷人,一口氣難以接上來,對得起川軍抗日的英雄們,對得起他們的後代嗎?還生怕孩子們沒有讀懂這篇文章的意思,提出幾個誤導的問題。

上次“毒教材”插畫有人說是審美不同,這次“毒試卷”有人說是“反戰文學”,那次“核汙水”有人說是“核廢水”,我們已經無力辯駁。

好吧,我就說說一句,即便作者站出來說,這是有曆史依據的“反戰文學”。我也不禁要問:這種文章給中國學生當試題算怎麽回事?作爲中國人,我的反思就是,對日本侵略者的懲罰還不夠!

5 阅读:816
评论列表
  • 2024-03-26 18:09

    絕不寬恕!

  • xX 2
    2024-03-26 23:54

    這不槍斃留著也是浪費糧食。

  • 2024-03-28 09:43

    文章作者是河南的,考試是成都的,這樣的文章是如何搬到試卷中?這中間的整個流程和責任人沒有弄清楚啊。目前只是停職,處罰太輕了,至少要辭退,開除。

  • 2024-04-05 00:06

    教育系統中存在的問題不容忽視

光電科技君

簡介:關注科技進步,解析行業發展,深度科普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