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博德化瓷:遇見觀音,感受那份平和、知性和自在

工科老女的留言菲語 2024-03-14 19:02:00

福建德化地處“閩中屋脊”戴雲山脈腹地,高嶺土質優量多。新石器時代,德化先民開始制作硬陶和印紋陶,到夏商時期,已出現原始青瓷。發現的3700多年前的原始青瓷窯址,窯體結構依然清晰。晚唐五代時期,德化地區的制瓷業已初具規模,已經能夠燒制出青瓷,宋元時期燒造出青白瓷,明代後更是得到巨大發展,以“白”聞名于世。

德化窯産品除了傳統的瓶、罐、杯、盤等日用瓷外,更讓其出名的是瓷塑作品,明代有著名的何朝宗,將德化瓷塑推向高峰。之後,一直沿著這條路線發展,德化瓷的人物、尤其是神仙人物,尤其尤其是觀音,都獨步天下。

國博舉辦的“德化瓷”展中,觀音作品就占了一小半。觀音因爲普渡衆生、救苦救難是最被大衆接受的形象。以德化白瓷來塑造觀音,潔白的之感已經讓觀音贏在“起跑線上”。白色,最簡也最具表現力。

選擇這幾件“德化瓷”展上的觀音作品,是因爲從作品中強烈感受到一份平和、知性和自在。最近心情不好,用它們撫慰一下一顆受傷的老心靈吧!

一葉觀音。觀音乘一片蓮花,飄蕩水面,普度衆生。

以白瓷演繹觀音,已經贏在“起跑線”上。更何況,面容圓潤安詳,觀之可親。

如意觀音。

手持如意,事事如意。

事事如意嗎?願事事如意吧!

水月觀音。

最好的水月觀音出現在宋金時期,通常是坐在岩石或蓮花座上,以右腿支起,左腿下垂,右臂放在右膝上姿勢觀看水中之月。

現代水月觀音作品有了創新。

水月觀音是慈悲與智慧的象征,代表著對生命的尊重和關懷。

這個最接近宋金時期木雕水月觀音。

心經觀音。

菩薩跣足端坐岩石之上,手執經卷或身旁擺放經書。她保佑學業有成,金榜題名。

這種質感獨步天下啊!

1 阅读:29

工科老女的留言菲語

簡介:慵懶的理想主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