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方臘前,梁山有6人借故不去,他們有兩個共同特征你發現了嗎?

給你壹點料 2024-05-09 09:42:49
前言

在《水浒傳》中,蔡京、童貫等人爲代表的各個派別爲了爭權奪利而互相傾軋,導致北宋朝政混亂,百姓的生活也因戰亂、政治動蕩而困苦不堪,以至于不少百姓爲求生路不得不落草爲寇,這才有了梁山108位英雄好漢。

雖然這些人做了草寇,但骨子裏大部分還是期望能夠回歸正道的,所以,在面對朝廷招安時,不少梁山好漢才自願臣服,甚至爲了向朝廷表明忠心,不惜遠征方臘。

不過,也有6名梁山好漢做了另外的選擇,在征方臘前,他們就離開了梁山,相較于那些在征戰中戰死以及在招安中被毒死的人來說,他們的選擇無疑是智慧的。而仔細對比下來,不難發現他們的身上都有兩個共同的特征,怪不得他們會做同樣的選擇。

身有一技之長,巧得朝廷重用

在梁山108位好漢中,大多數都是身懷絕技,武藝高強,勇猛善戰的,但也有一部分人雖不擅無疑,卻另有一技之長,爲梁山好漢與朝廷對抗的過程中提供了幕後的支持,而沒有去征方臘的這六人就是如此。

這六人分別是:“入雲龍”公孫勝、“當世華佗”安道全、“聖手書生”蕭讓、“鐵叫子”樂和、“玉臂匠”金大堅、“紫髯伯”皇甫端,而他們沒去的原因就是因爲身懷不可替代的技能。

第一個是公孫勝。他自幼好習槍棒,後拜二仙山紫虛觀羅真人爲師,學得了一身道術,能呼風喚雨,駕霧騰雲,是梁山上不可多得的全能型人才。

也正是因爲從小修習道術,所以他一貫比較淡泊名利,所以梁山泊大聚義後,他就選擇了回鄉探母,直到大破高唐州時才被戴宗請回,自然也就錯過了征方臘這場戰役。方臘之戰後,他再次選擇離開梁山泊,返回薊州繼續修道,這才有了一個好的結局。

第二個是安道全。他是一位醫術高明的醫生,被尊稱爲“神醫”,原本在民間行醫,因擅長治療各種疑難雜症而享有盛名。

安道全上梁山完全是被張順給設計的,當時宋江因背上長瘡而病重,急需名醫治療。于是,張順便前往建康府請他上山,結果他因迷戀娼妓李巧奴而不願前往。

爲了逼迫其上山,張順只能設計殺害了李巧奴,並將罪名嫁禍給安道全,使他成爲官府通緝的對象,這才逼著他上了梁山。

安道全上了梁山之後,雖然也參與了梁山的多次戰鬥,但一直都是以醫士的身份才參與幕後工作的,他本人並不嗜殺,也不喜戰爭。

所以,征討方臘前,皇帝诏他進宮治病,他毫不猶豫地就去了,也因著這次機會,順利留在宮中做了太醫院金紫醫官,也就沒去征方臘。

第三個是蕭讓,蕭讓擅長模仿各家字迹,他上梁山前生活美滿,家境富裕,是吳用爲了營救因題寫反詩被判死刑的宋江,想讓他僞造一份蔡京的回信,使宋江被押往東京,然後梁山好漢在途中好伺機劫囚車,才將其騙上了梁山。

而蕭讓沒去征方臘,也是因爲被蔡京看中了這一才能,便在征討方臘之前,被留在太師府中受職,擔任門館先生。

第四個是樂和,樂和本身聰明伶俐,善奏樂演唱,各種樂器都能一學就會,而且還有一副好嗓音,人稱“鐵叫子樂和”。

不過,他雖然文武雙全,但在梁山的時候,其實並沒有受到什麽重用,所以,征討方臘前,王都尉想要他留守京都給自己演奏了曲蕭的時候,他便留了下來,這才躲過了這場厮殺。

第五個是金大堅,他上梁山前曾在濟州府經營著一家印鑄鋪,專以雕刻圖書、印記爲生,因爲技藝精湛,不僅擅長刻碑石、印圖書、篆書、丹青,還能將名字刻得如同鳳舞龍翔,所以有了“玉臂匠”的綽號。

和蕭讓一樣,他也是吳用爲了營救宋江被一起騙上梁山的,而在梁山上的時候,他還是主要負責制造兵符印信等事務。征方臘前,宋徽宗看中他這一本領,便將其召入禦前聽用,所以也就沒有隨軍出征。

第六個是皇甫端,他原本是東昌府城內著名的獸醫,擅長相馬,而且熟悉牲畜的疑難雜症,只要他下針,無有不治愈的,因此頗受人稱頌。宋江攻下東昌府後,張清歸順了梁山,在張清的引薦下,他也順勢留在了梁山。

皇甫端沒有參與征方臘是因爲梁山接受招安後,宋徽宗將其封爲了禦馬監大使,負責飼養禦馬,所以,征方臘的時候他也就沒去成。

這樣看來,他們六人的第一個共同特征就是各自擁有獨特的才能和技能,這些技能使得他們在朝廷中能夠找到合適的位置,發揮自己的才能,一定程度上也成了他們避禍的法寶,因爲方臘之戰實在是太過慘烈了。

特長生的意外之幸

在這場戰爭中,梁山好漢們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他們面對的不僅是地理氣候、風土人情完全不同的江南地區,還要面對方臘軍隊的頑強抵抗,他們在地利上占據優勢,更熟悉江南的風土人情,能夠以逸待勞地抵抗宋軍。

此外,方臘的軍隊在人才和武器上也完全不輸于梁山好漢,他們擁有如石寶、杜微等骁勇善戰的將領,以及擅長使用暗器、飛刀等武器的士兵,給梁山好漢們帶來了極大的威脅。

在戰鬥中,梁山好漢們遭受了巨大的損失。據記載,南征方臘時候,梁山損失慘重,108將陣亡的、病死的,加起來有70人,其中就包括杜遷、張順、孫二娘等重要將領,這對梁山的戰鬥力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損失。

總的來說,方臘之戰是一場異常慘烈的戰爭。梁山好漢們雖然英勇善戰,但在面對方臘軍隊的頑強抵抗和江南地區的不利條件下,仍然遭受了巨大的損失,而這六人沒能參與無疑也是也是一種幸運,不但保全了性命,余生還有了一個不錯的職業。

良善之人的本性

其實,他們沒參與征方臘,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們雖曾經落草,但骨子裏仍然是良善之人,深入分析這六人在梁山上的事迹,就可以發現,他們很多都是做一些出謀劃策或者輔助工作的,不同于那些骁勇善戰的好漢,他們更擅長做幕後工作,自然既不好鬥也不弑殺。

要知道,所有的戰爭都意味著流血和傷亡,像他們這樣的人,比起在殘酷的厮殺中謀生,還不如各自發揮特長,各司其職。所以說性格決定命運,這六人不夠殺伐決斷,所以命運就安排他們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各司其職,終其一生,也不失爲一個好的結局。

0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