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鷹湖》:成長從來不是一瞬間的事

嶽麓山上的樹 2024-05-13 09:20:17

影片《獵鷹湖》以一種疏散的視角,和青春期的禁忌、美好和撩撥的方式,去呈現一個亡故少年的悲慘題材。少年之死,被少女提前預感,然後被印證;終歸是青春之死,死于一個暑假,一個湖邊,一次謊言,一次禁果,每一次的孤獨,每一次的離群索居,年少的幽靈,永遠地留在了那年夏天。逝去的少年,以另一種家人故地重訪祭奠的方式,重現,獲得重生。那個神秘的有關獵鷹湖的傳言,被淹死的少年,或許就是男主自身。

快十四歲的巴斯蒂安,隨父母來到湖邊度假,等待他的是美夢與噩夢共生的夏日。同居一室是十六歲的蔻依,散發著叛逆青春的荷爾蒙。她愛玩樂、愛扮鬼、更害怕寂寞,教他喝酒吸煙、邀他到舞會狂歡。在她的誘導下,他逐漸走出乖孩子的舒適區,在患得患失下迎接成人禮。演而優則導,莎樂勒龐首部作品展現的不只是青春少年情窦初開的甜蜜、焦慮與疑惑;幽深的湖光倒影、真假難分的沉屍傳說,以至如真似幻的開放結局,爲夏日成長印記添上迷離陰森的色彩。

影片的一開頭就抓住了我:昏暗的湖面上躺著一個女孩,靜止如一幅油畫,突然間女孩遊動起來,水面起漣漪,美到窒息;全片也一以貫之了這種陰暗的暖色調影像風格; 電影對聲音的把握也很到位,大部分時候就是簡單的環境聲與人聲,無過多修飾,偶爾幾處磅礴的配樂則是取代人物的對話配合畫面進行無言的敘事;再加上這少男少女之間朦胧的暧昧和劇情上的留白,幾乎就是驚悚版的侯麥電影,作爲感官先行的人很難不愛上這部電影。

全片夾雜著挫敗,甜蜜,焦慮,孤獨,疏離和對性的好奇與煩惱的青春期戀情與成長,摻入湖底沉屍的傳說和詭異的音樂之後顯得更爲神秘,令人恐懼。相對于男孩死在湖底的解釋,我更喜歡湖南企發文化王老師的解讀:通過與同性分享將女性視爲他者的視角和言行,憂郁敏感的美少年留在了湖裏,活著的是被社會化了的男性。克洛伊的叛逆,頑皮,孤獨,疏離以及拒絕被客體化的自我意識,讓她格外迷人。正是跟隨單身母親漂泊不定的生活令她煩惱,缺乏安全感和歸屬感,但也正是這樣的經曆塑造了狡黠的她。克洛伊,你不會孤獨,你的幽靈時刻伴隨著你。

青春期由于好奇心的驅使,我們總是難免獵奇,卻終究會在無數次挫敗之後,尋找到生命真正的要義,從此走上對自己最合適的人生道路。這個過程從來因人而異,也難免痛苦與挫折,但求無愧于心,唯願能夠獲得長久的快樂。成長從來不是一瞬間的事,也似乎從來不容易,但求竭盡全力恣意揮灑青春,也不願畏首畏尾不得盡興。我想選擇自己真正喜歡的生活,成爲一個真正清醒通透的人。

湖南企發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李同學在其代寫的解說詞中寫道,全片散發著青春荷爾蒙的迷離氣息,少男少女小心翼翼地對性進行著試探。結尾更是神來之筆,“我”在夜幕中涉入湖中不斷遊去,鏡頭一轉就成爲了被人祭奠的存在;是我的父母家人在祭奠那個真是沉沒在湖中的“我”,還是成年後的我攜我的妻兒在祭奠“我”被埋葬在湖中的情窦初開呢?

從童年走向成年的過程,成熟已經在內心深處傳達了召喚,指引著他走向一片未知的領域。一家人從電影開始駛入,到結束時駛出,男主已經完成了這個過程。 這是人生變化最大情感最豐富的時期,而且還是第一次邁入。這種複雜又微妙的情感是值得記錄的。迷茫、興奮、刺激、痛苦、快樂又焦慮,一下子他接受到了太多他還不理解的情感。也許青春的當下並不感覺有趣,但是回過頭再看,那是一段多麽美好的年華。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