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任紅四方面軍政治部主任,建國後官至副部級,1968年含冤離世

方圓文史 2024-04-23 16:32:30

她是《中國軍事大百科全書》中唯一被認定爲“紅軍女將領”的婦女同志,曾率領500女兵殲敵一個團,年僅28歲就成爲了紅四方面軍主要領導人之一,建國後又一躍成爲共和國的第一代女部長,她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

她就是原紡織工業部副部長——張琴秋同志。那麽,她有什麽故事呢?

張琴秋,浙江崇德人,1904年11月出生。

由于家庭條件優渥,使張琴秋從小便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加上她自幼天資聰穎、敏而好學,學習成績在學校一直名列前茅,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一致好評。

1920年秋,16歲的張琴秋進入杭州女子師範學校讀書,入學後不久又轉到了蔡元培先生在上海創辦的愛國女校就讀。

在上海,張琴秋結識了好友孔德沚的丈夫沈雁冰及其弟沈澤民。誰能想到,此次見面,竟意外造就了一段姻緣。

1924年4月,張琴秋加入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同年11月轉爲中國共産黨員,成爲我黨最早的女黨員之一。一年後,張琴秋與沈澤民正式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1931年初,張琴秋與丈夫沈澤民來到鄂豫皖蘇區工作,張琴秋在彭楊軍事政治學校任政治部主任。

最初,大家並不看好這位學生出身的女同志,認爲她根本不能當好軍校的政治部主任,再說她剛到蘇區的時候,就是一副雍容華貴的闊太太模樣,跟巾帼不讓須眉的“女將領”實在相差甚遠。

結果張琴秋的第一次出場,就給軍校學員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只見她身著灰色的軍裝,腰系皮帶、斜挂短槍、紮著綁腿,英姿飒爽地站在操場上,其標准的軍人姿態和洪亮的口號,使在場學員無一不驚歎。

當然了,或許你會覺得這不過是裝扮後的效果而已,並不代表張琴秋就有帶兵打仗的能力。

但事實卻是,張琴秋並不是“花瓶”,而是具有真本領的紅軍女指揮員。

1932年11月,年僅28歲的張琴秋被任命爲紅四方面軍政治部主任,成爲紅四方面軍的主要領導人之一。這在我軍的曆史上,可謂獨此一例。

走馬上任後,張琴秋領導、組織了各種各樣的革命宣傳活動,極大鼓舞了軍心、民心,並進一步壯大了紅軍隊伍。

更爲難得的是,盡管張琴秋在張國焘麾下任職,但在處理張國焘的問題上,張琴秋從始至終都與中央保持一致,並多次當面向張國焘提出自己的意見和看法。

然而,張琴秋的直言勸谏,卻令張國焘頗爲不滿,不久後便罷免了張琴秋紅四方面軍政治部主任的職務,轉而派她到洪江縣擔任縣委書記。

從方面軍政治部主任到縣委書記,這樣的職務落差實在是太大了,然而盡管如此,張琴秋卻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反而欣然上任,並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

而事實證明,是金子在哪裏都會發光的。在張琴秋的帶領下,洪江縣很快便成爲了川陝革命根據地的“模範縣”。

1933年夏,張琴秋因表現出色,被調任紅四方面軍總醫院政治部主任。

不料,剛履任新職沒多久,川陝蘇區的反“圍剿”鬥爭就開始了。

當時,四川軍閥田頌堯部一個團正從小路向紅四方面軍總醫院襲來,而當時駐守醫院的只有地方武裝婦女赤衛營500人,以及保衛科的幾十名男同志。

面對數倍于己的敵人,張琴秋卻沒有絲毫的懼怕,她沉著指揮大家奮起迎敵。

張琴秋考慮到敵我兵力、武器裝備懸殊,硬拼無異于以卵擊石,于是,她當即指揮大家迅速搶占制高點,並利用此地地形布置了一個“口袋陣”,這樣一來,便能在很大程度上彌補我軍的劣勢。

很快,敵人便發起了攻擊,而我軍則利用地形之利,給予敵人沉重打擊。在此期間,張琴秋又組織大家發起了“政治攻勢”,對著敵軍喊話:“白軍士兵們,我們都是中國人,不要自相殘殺”“歡迎士兵兄弟們到紅軍隊伍中來”……

這些士兵們平時就飽受軍閥們的欺淩,加上我軍反擊猛烈,久攻不下,敵人還以爲遇到了紅軍主力,于是便紛紛倒戈投降。張琴秋則抓住機會,立即率部發起了沖鋒,將全團敵軍繳械。

從此,“五百農婦繳一團白軍”的事迹由此傳遍全軍,張琴秋更是聲名大噪。

有趣的是,當時敵軍的一些報紙還把張琴秋說成是:“精通五國文字”“能文能武、不下馬可以寫文章”的能人。

在這之後,張琴秋先後調任婦女獨立團團長兼政委、紅四方面軍政治部組織部部長、中國女子大學教育長等職。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張琴秋被調到紡織工業部工作。戎馬倥偬的女紅軍將領,就這樣成爲了新中國第一位女部長。

張琴秋在這一崗位上工作近20年之久,爲祖國的紡織工業建設與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之貢獻。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功勳卓著的“女將軍”、“女部長”,在那段時期卻飽受沖擊,最後含冤而逝。這究竟是怎麽回事呢?

張琴秋是“二十八個半布爾什維克”之一,又曾是紅四方面軍原總政委、西路軍原軍政委員會主席‘陳昌浩’的妻子,西路軍慘敗後還被敵人俘虜過……這些經曆,無疑使其蒙上了一層“特殊”的色彩。

有一次,張琴秋聽取毛主席作內部報告,當聽到主席講到“有些人‘夜郎自大、好大喜功’”時,便順手將這八個字記在了自己筆記本扉頁毛主席像旁邊。誰曾想,這一記卻讓她在特殊時期蒙受了不白之冤。

1968年4月初,張琴秋被實行所謂的“監護”,但其實就是被關押。

在此期間,張琴秋的身心遭受了巨大的折磨,最後于22日淩晨含冤而逝,終年64歲。

直到1979年後,黨中央正式爲張琴秋平反昭雪,恢複名譽,並爲她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她的老領導徐向前元帥親自主持追悼會。

作爲黨和國家的高級幹部,張琴秋卻從不以領導自居,更不會因此而沾沾自喜,相反,她從始至終都將自己當成是“人民公仆”,全心全意爲黨和國家、人民服務,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诠釋了身爲共産黨人的崇高精神,展現了共産黨的人民情懷。

斯人雖逝,但其精神品質,卻永遠留在了我們每一個人心中!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