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飛臨死前大喊:我無罪,獄卒冷冷說了6個字,讓嶽飛啞口無言!

小遇說曆史 2024-02-25 01:02:29
前言

在南宋那動蕩不安的年代,一位民族英雄的身影在曆史的煙霧中愈發顯得高大而悲壯。他,就是嶽飛,一位以“盡忠報國”爲信條的武將,帶領著他的嶽家軍奮勇抗金,保衛著風雨飄搖的南宋王朝。

在那樣一個權謀與陰謀交織的時代,英雄的命運往往充滿了悲劇色彩。嶽飛在臨死之際,究竟爲何大喊“我無罪”?而當獄卒冷冷地回應他時,又爲何讓他這位鐵骨铮铮的漢子啞口無言?

一、嶽飛的英雄之路與抗金壯舉

嶽飛,字鵬舉,生于北宋崇甯二年(1103年),相州湯陰(今河南省湯陰縣)人。

他自幼便對兵法産生濃厚的興趣,這也爲他日後成爲一代名將奠定了基礎。

南宋時期,金朝入侵中原,嶽飛毅然投軍,開始了他的抗金生涯。

嶽飛率領的嶽家軍以嚴明的軍紀和頑強的戰鬥力著稱。

他們在戰場上奮勇殺敵,屢建奇功,收複了大量失地。

嶽飛更是以身作則,他的忠誠和勇敢感染了無數將士,使得嶽家軍成爲了一支讓金軍聞風喪膽的鐵軍。

正當嶽飛在抗金戰場上屢創佳績時,南宋朝廷內部的鬥爭卻愈演愈烈。

主和派與主戰派之間的明爭暗鬥使得南宋的政局動蕩不安。

而嶽飛作爲主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自然也成爲了政敵們的眼中釘。

二、嶽飛被構陷與“莫須有”的罪名

紹興十一年(1141年),嶽飛被秦桧和宋高宗趙構以“莫須有”的罪名害死。

這一事件成爲了南宋曆史上的一大冤案。

“莫須有”三字,意味著“也許有吧”,這樣的罪名顯然是含糊其辭、站不住腳的。

在那樣一個皇權至上的時代,皇帝和權臣的意志往往能夠左右一個人的生死。

實際上,嶽飛被指控的罪名並非簡單的“莫須有”。

據史書記載,他因“指斥乘輿”和“抗拒诏命”兩項罪名被定罪。

所謂“指斥乘輿”,即冒犯皇帝;而“抗拒诏命”則是拒絕執行皇帝的命令。

這兩項罪名在封建社會都是極其嚴重的罪名。

三、嶽飛被定罪背後的深層次原因

嶽飛之所以被定罪並非偶然。

一方面,他在抗金戰場上的卓越表現使得他在軍隊中樹立了極高的威望,這使得宋高宗趙構對他産生了忌憚之心。在皇帝看來,一個功高震主的武將無疑是對皇權的一大威脅。

另一方面,嶽飛主張“北伐、迎二帝還朝”,這一主張與宋高宗的利益産生了沖突。一旦迎回被金朝俘虜的徽、欽二帝,宋高宗的地位將受到嚴重威脅。

在秦桧等權臣的挑撥下,宋高宗對嶽飛産生了殺心。

四、獄卒的回應與嶽飛的沉默

當嶽飛在獄中大喊“我無罪”時,獄卒冷冷地回應了六個字:“迎二帝,便是罪。”

這六個字如同一記重錘擊中了嶽飛的心扉。

他瞬間明白了自己被殺背後的深層次原因——原來自己一直以來的忠誠和報國之心,在皇帝和權臣眼中卻成了威脅皇權的罪證。

面對這樣的指控和誤解,嶽飛無言。

五、曆史的反思與啓示

回顧嶽飛的一生,我們不禁爲他的英勇和忠誠感到敬佩。

他爲國家和民族的利益奮鬥終身,最終卻落得個身死名裂的下場。

這不僅是嶽飛個人的悲劇,更是整個南宋朝廷和社會的悲哀。

1 阅读:1760
评论列表
  • 2024-02-25 23:59

    一山不藏二虎

  • 2024-02-26 04:27

    是啊,在嶽飛看來,迎回二帝,洗刷恥辱是大功!但讓高宗何以自處?天無二日,國無二主!二帝回來,讓不讓位?讓位他會有什麽下場!參考英宗和景泰!還不明白!當年英宗如果死在塞北,也沒那麽多事了!問題是瓦剌把他放回來了!景泰如何自處?英宗要怎麽辦!于是景泰只能囚禁英宗,英宗後面反正奪門也是被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