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子夫服侍漢武帝49年,自殺前留下一封遺書,漢武帝看後破口大罵

素慢曆史 2024-05-27 05:24:22

漢朝之興盛,離不開漢武帝奠定的偉業,但鮮爲人知的是,雖然身爲萬人之上的帝王,漢武帝同衛子夫之間的愛恨情仇,爲人津津樂道。

衛子夫從一介女寵,在得到漢武帝的寵幸之後成了萬人之上的皇後,這樣的經曆讓不少人爲此啧啧贊歎。

但讓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是,在漢武帝身邊陪伴了49年的衛子夫,最終卻走上了自殺的道路。

而看到其留下的遺書,漢武帝甚至破口大罵,爲何前後會出現如此之大的反差?

兩度臨幸,尊寵日隆

“生男不必太歡喜,生女不必太悲傷。試看衛子夫,一家霸天下。”從漢武帝時期的歌謠中,就能看出衛子夫一路逆襲的傳奇色彩。

在走進漢武帝眼簾之前,衛子夫出生十分普通,只是一個普通的歌女,在平陽侯府中打工。

而徹底改變衛子夫命運的,則是平陽公主家中爲歡迎漢武帝的一次宴席。

衆人齊聚桌前推杯換盞,酒足飯飽之際,也到了飯後閑談時間,當然,身爲當時權力頂端的皇帝,又怎會少了飯後的娛樂,平陽公主大手一揮,衆多歌女舞女紛紛上場。

衆多正處芳齡的少女讓人看了不禁感到眼前一亮,可在這衆多少女當中,唯獨讓漢武帝感到過目難忘的,就是那容貌傾城的衛子夫。

平陽公主是何等聰明的人,在漢武帝臨行之際,將衛子夫送到了漢武帝的行伍之中。

初進宮的衛子夫,自然得到了漢武帝的寵幸,但偌大個後宮,得到漢武帝寵幸的妃子可不止衛子夫一人,即便身爲漢武帝眼前的紅人,但在後宮這個尤爲看重資曆和地位的地方,衛子夫也難免遇到一些煩心事。

可皇後陳阿嬌並不打算只是給衛子夫一點警告,或許是看到漢武帝對衛子夫青睐之後的嫉妒,陳阿嬌竟然決定將衛子夫打入冷宮。在陳阿嬌的運作之下,衛子夫逐漸走出了漢武帝的視野,曾經一切美好的幻想,似乎都不複存在了。

在後宮中慘遭冷落的衛子夫日子過得並不如意,當漢武帝打算將宮中一些女眷遣返民間的時候,他再一次想到了衛子夫。

臨行之際,看著衛子夫眼角還沒擦幹的淚水,這個模樣再一次讓漢武帝欲罷不能,最終還是將她留了下來,殊不知這一留,又徹底改變了衛子夫的命運。

重新回到漢武帝身邊的衛子夫,又一次得到了漢武帝的寵幸,這一次,上天似乎也開始眷顧這位出身平凡的女子,在與漢武帝同房之後,衛子夫竟然懷上了孩子。

特別是在生下劉據之後,衛子夫的地位水漲船高,畢竟老話說母憑子貴,産下皇子的衛子夫自然有了說話的底氣,皇後陳阿嬌最擔心的一幕還是發生了,曾經她們二人之間的不愉快,注定會成爲彼此之間矛盾的導火索。

很多人讀到這裏就不明白了,陳阿嬌本就是皇後,爲什麽看到別的皇妃尤其是衛子夫生下皇子之後,如此不淡定呢?

這就是陳阿嬌自身的原因了,陳阿嬌和漢武帝劉徹算是正兒八經的表親,陳阿嬌是漢武帝姑姑的女兒,在漢武帝小的時候,就想要娶陳阿嬌爲妻,甚至在得到姑母的承諾之後,高興地稱道:“要是長大娶到陳阿嬌,我就蓋一個金屋讓阿嬌住在裏面。”

這也就是金屋藏嬌的典故出處,可成爲皇後之後,漢武帝才明白原來陳阿嬌沒有生育能力,但這也算是件好事,漢武帝和陳阿嬌是近親,從現代遺傳學角度出發,他們二人若是生下孩子,很有可能會患有先天性遺傳病。

而如今本就得到漢武帝寵幸的衛子夫,如今又産下皇子,看來皇後之位她勢在必得。

果然,漢武帝立劉據爲太子後,衛子夫母憑子貴,可殊不知這一決定,卻爲之後態度出現翻天覆地之變化埋下了伏筆。

生微榮華含冤逝

衛子夫登頂皇後之位,衛氏家族也迎來了興盛。

弟弟衛青受到了漢武帝的重用,甚至還迎娶了平陽公主,這場聲勢浩大的婚禮讓所有人感受到了當今衛家的深厚實力,從一介奴仆成了萬人之上的皇後,逆襲之路遠遠超過了爽文中的男女主角。

後續的故事也來到了我們頗爲熟悉的環節,衛青崛起之後,捎帶著自己的小外甥霍去病也成了軍中橫刀立馬的人物。

很長一段時間裏,衛子夫和漢武帝之間的感情與日俱增,在漢武帝身邊陪伴了四十九年的衛子夫,深得漢武帝喜愛,但爲何最終和太子走上了自殺的道路?而漢武帝在看到衛子夫留下的遺書之後,又爲何勃然大怒?

冤案爆發——蠱惑之亂

年輕時期的漢武帝可謂雄才大略,但美中不足的是,這位帝王十分癡迷神仙方術,一來二去,晚年時期的漢武帝精神恍惚不定,性格多疑,總想著有人會加害自己,這也爲之後的慘案埋下了伏筆。

一開始,漢武帝是真打算將太子劉據作爲接班人來培養,小時候的劉據性格活潑,對很多事情都有獨到的見解,這似乎讓漢武帝看到了大漢王朝的未來。

但日子漸漸過去漢武帝發現自己的這個兒子,性格竟和自己大相徑庭,自己雖然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但卻從未放棄過嚴刑峻法、任用酷吏,但兒子劉據,其性情卻十分敦厚,這讓漢武帝看了很不爽,漸漸地,父子之間的默契越來越少,漢武帝也開始將自己的多疑的性格,加之在了兒子身上。

而衛子夫隨著時間的流逝,曾經引以爲傲的傾城容貌也一去不複返,甚至連漢武帝最鍾愛的黑發,如今也已經白了一半,這對于“可以三日不食,不可一日無婦人”的漢武帝而言實在難以接受,此時新入宮的皇妃個個都如花似玉,因此,漢武帝傾注在衛子夫身上的精力越來越少,甚至連見漢武帝一面,對于衛子夫來講都成了奢望。

造成漢武帝和太子劉據徹底走上決裂的,少不了小人江充在其中推波助瀾。

公元前91年,漢武帝因身體不適前往甘泉宮修養,將主政大任暫時托付給了劉據,可即便來到行宮休養生息,病情遲遲不見好轉,而這時的江充卻走到漢武帝身邊悄聲說道:

“陛下的病,恐怕是有小人搗亂。”

在得到漢武帝的允許之後,江充將自己的計劃推進到了皇宮中太子的身上,在將巫蠱、咒語栽贓到太子公衆之後,有展開了搜查,最終在“鐵證”面前,劉據百口莫辯。

即便劉據性情敦厚,但在生死面前,他也只能奮起反抗,雖然有一些心腹跟隨自己一同舉兵,但最終卻慘遭兵敗。

巫蠱栽贓尚且有解釋的機會,但一旦舉兵同父親刀槍相見,那就再也沒有了後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最終這位曾經被漢武帝給予無限希望的太子,因謀反罪名身首異處。

而身爲母親的衛子夫,自己二人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她心裏面自然十分清楚,巫蠱之術絕對有貓膩,太子更不可能想要加害漢武帝。

但作爲劉據的生母,如今兒子已經被定上謀反的罪名,衛子夫自然在劫難逃。果然,劉據死後,便有人來到衛子夫這裏收走了她的鳳印,不必說皇後之位岌岌可危,就連保全性命,希望都十分渺茫。

衛子夫受不了這樣的屈辱,只能以死明志,將自己的解釋,寫在了遺書當中。

但這一切的解釋,在現在看來都顯得十分蒼白,在見識到劉據舉兵“謀反”的事實之後,漢武帝又怎會因爲衛子夫的遺書而改變看法,知道這時,漢武帝仍舊認爲衛子夫執迷不悟,試圖蠱惑人心,于是當著衆人的面大罵。

而在事情發生幾個月之後,冷靜下來的漢武帝才開始回顧自己的所作所爲,最終在事情真相大白之後,才明白是自己聽信小人讒言,誤害了衛子夫和劉據,可此時悲劇已成,無論留下再多的淚水,也無法扭轉局面。

結語

自古紅顔多薄命,傳奇女子衛子夫的故事,在曆史的長河中固然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但最終的下場實在讓人百感交集。

選擇站著面對死亡,這位女性用自己生命最後的力量,向漢武帝乃至整個大漢王朝發出警示,她的死亡,是一位皇後的隕落,她的以死明志,同樣是大漢萌生的希望。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