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青少年創新熱情,劉慈欣等科幻作家談科普科幻教育發展

燃新聞 2024-04-30 17:19:52

未來網北京4月30日電(記者 謝青)青少年是科幻作品最重要的受衆群體,也是未來科幻得以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2024第八屆中國科幻大會期間,劉慈欣等科幻作家多次談及青少年科普科幻教育的重要性。

“科幻文學作爲科技與人性的橋梁,在激發科學興趣、預見科技變革、引領公衆思考未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近日,在“元宇·光年”科普科幻教育論壇上,北京元宇科幻未來技術研究院院長、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分享了對科普與科幻文學創作的重要性以及未來發展方向的展望。

劉慈欣表示,隨著科技的發展,科幻文學素材不斷豐富,需加強科普與科幻的結合,提升科幻作品科學性和藝術性,促進科幻作家、科學家和教育工作者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推動科幻文學和科普教育的發展。

興趣是啓蒙的開始,著名科幻作家、《哪吒》作者江波提出,面向青少年的科普科幻作品要能激起讀者強烈的閱讀興趣。青少年的科普科幻作品應突出自身特色,才能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幻創作研究基地委員李英指出,當前科幻教育的重點應該落在培養孩子閱讀興趣上,做好中國科幻教育關鍵在于引導,青少年科普科幻教育市場具有巨大潛力。

2024第八屆中國科幻大會“元宇·光年”科普科幻教育論壇青少年科普科幻創作交流現場

如何看待科幻現實主義與未來想象?著名科幻作家、世界華人科幻協會會長陳楸帆從科幻超現實想象的用途、科幻改造現實的科技社會變量作用、科幻對于未來世界社會走向與科技研究方向的影響三個方面闡述科幻作品對于人類科技文明發展及未來社會發展的意義。

陳楸帆提到,科幻作品所塑造的審美經驗比任何形式的教育與理念的灌輸更能引發大衆對真實世界、現實世界的反思,因此科幻不應只是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更應作爲幫助人們改變現實的強大工具,發揮它更爲深遠的價值。

“一代代科幻新作家正在湧現,中國科幻文學的發展正當其時。”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邱華棟表示,希望科普科幻從業者可以抓住當前全媒體時代多媒介的機遇,充分利用好紙質圖書、電影、電視、遊戲等多種重要的傳播媒介致力于科普科幻創作,幫助科普科幻産業成爲當前我國推動新質生産力發展的重要引擎。

記者了解到,第十二屆北京科幻創作創意大賽“光年獎”日前公布,共産生36位獲獎者,分別設科幻中長篇小說、科幻短篇小說、科幻微小說、科學童話4個類別,共産生一等獎4名、二等獎12名、三等獎20名。

據悉,“光年獎”于2012年由市科學技術協會設立,目前已成爲我國科幻類征文比賽中最重要的賽事之一。該獎項目前已發掘、培養科幻新秀百余人。

第十二屆“光年獎”科幻中長篇小說一等獎獲得者碳閃(筆名)對未來網記者表示,6年前首次參加了“光年獎”評選,當時雖然入圍但沒有獲獎。此次投稿給“光年獎”是不忘初心,得獎則是圓夢,今後還會堅持科幻創作。他表示,“光年獎”的設立也爲青少年科幻作者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科幻文學擁有巨大的力量,能夠引領公衆思考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未來。”對此,劉慈欣倡導進一步加強科普與科幻的結合,提升科幻文學的科學性和藝術性,擴大其在科普教育中的作用。

0 阅读:7

燃新聞

簡介:有溫暖 有深度 有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