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甯從拉美進口“轉基因大豆”,也不考慮俄羅斯?這是爲什麽?

多一點奇聞 2024-05-18 09:10:29

大豆是我國老百姓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種農作物,大豆可以做成豆制品,也可以直接用來榨油炒菜。

我們平常想要吃大豆,隨時都可以買的,好像我國從來都不缺大豆一樣,但實際上我國大豆每年都要高度依賴于進口。

根據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時我國一共從國外進口了9,108萬噸的大豆。

其中59.72%的大豆都是從巴西進口的,32.42%的大豆是從美國進口,還有4%的大豆是從阿根廷進口。

從曆史數據來看,2013年之前我國大豆的主要進口來源國是美國,而現在主要是從巴西進口,比重也在逐漸增加。

這個數據就很奇怪了。

我國當年可是靠著農耕文明,才在古代世界中站穩腳跟。

如果是一些蘊含先進科技的東西,我們需要從國外進口,這還情有可原,畢竟我國再怎麽進步,也不可能一口吃成個胖子,讓科技水平全面實現領跑全球。

但如果說是種地,中國人可是自帶種地屬性,再貧瘠的土地我們都能種出糧食來。

明明是一個農業大國,爲什麽我們每年還要從國外進口這麽多的大豆呢?就算是進口,爲什麽舍近求遠沒有選擇俄羅斯,而是選擇一向輕視我國的拉美國家呢?

在今年年初國新辦舉辦的例行記者發布會上,農業農村部公布數據,我國2023年大豆的進口量高達9,941萬噸,比去年上漲了11.7%。

這組數據令很多人非常擔憂,對如此之高的大豆進口量已經占到我國全部糧食進口量的六成以上,這個比例還在進一步增加。

不管是大豆、小麥再或者是其他的糧食作物,每個國家或多或少都會從其他國家進口一些。

有的是因爲本國的糧食作物不夠吃,需要通過進口來彌補糧食缺口。

也有的是因爲品質不同,通過進口其他國家生産的糧食作物來填補高端價位區。

不管是什麽原因,少量進口糧食作物都是非常正常的。

就比如我國是猕猴桃的原産國,但實際上我們每年還是要從國外進口不少的猕猴桃。

畢竟有些消費者就是堅信,進口的東西比國産的好,價格再高也願意支持。

但是,如果某樣食物高度依賴于進口,這就有些問題了。

一般情況下,糧食類的作物高度依賴進口,往往是因爲本國的氣候和地理條件不適合種植。

比如榴蓮這種熱帶水果,我國只有極少數的幾個南方城市可以種植,而且收成還不怎麽樣,因此每年高度依賴從泰國、越南等國家進口。

而大豆這種特別好養活的農作物,到了中國人的手中,那是只要有土壤就能種,結果中國大豆進口量占全球大豆貿易量的60%以上,這背後肯定有問題。

首先我們國內的大豆主要是非轉基因大豆,無論是種植成本還是最終的售價都特別高,但是從産量的角度來看,又不是特別優秀。

我國的耕地面積有限,相比較大豆,小麥和水稻這類主食農作物,對老百姓而言更爲重要。

加上美國大搞糧食戰,我國最終不得不放棄了大豆,轉而從國際市場購買轉基因大豆來填補國內大豆市場的缺口。

既然要通過進口的方式來彌補國內大豆需求的缺口,肯定是花越少的錢辦越大的事兒越好。

所以很多網友就鬧不明白了,明明我國距離俄羅斯的距離更近,而且我國和俄羅斯的關系顯然比這些拉美國家之間的關系更好。

如果從拉美國家進口大豆的話,還很容易被美國爲代表的西方國家卡脖子。

抛開政治原因來看,我國從拉美國家進口大豆原因就比較簡單了,那就是拉美國家的大豆性價比更高。

比如我們的大豆主要進口國巴西,巴西23/24年度大豆産量爲1.47685億噸。

根據俄羅斯聯邦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23年俄羅斯大豆産量爲674.15萬噸。

對比之下比巴西少了太多,但對俄羅斯人來說這個數字已經非常驚喜,因爲2023年的産量比2022年還提高了12.3%,比過去5年的産量均值高出43.7%。

而且人家俄羅斯農業部說了,大力發展俄羅斯的大豆,期待産量可以突破700~800萬噸,到時候就可以發展出口了。

換句話說,人家俄羅斯自己的大豆僅僅能滿足自産自銷。以俄羅斯大豆的現有産量,他們還期待能努努力,達到可以出口賺錢外快的水平呢?

再說了,我國每年從國外進口的大豆9,000萬噸,10個俄羅斯的大豆産量都滿足不了我國的進口量。

俄羅斯的大豆産量低,其實和我國的原因差不多,因爲大部分種植的東西非轉基因大豆。

那麽非轉基因的大豆,價格自然也要比轉基因的高很多,産量也沒辦法保證。

這樣一來,拉美國家種植的轉基因大豆能夠更好地滿足全球人類對大豆的實際使用需求,而且價格也在一個比較能接受的範圍內,所以我國才會大量從拉美國家進口大豆。

雖然俄羅斯的大豆産量並不高,但是我國每年還是會從俄羅斯進口一部分的大豆以2019年中糧集團官方網站公布的數據來看,2018年我國就從俄羅斯進口了81.7萬噸的大豆。

只不過這個數量非常少,所以所以才被大家給忽略掉。

其實我國大量從國外進口大豆這件事本身,所攜帶的信息也很多。

一方面說明我國生活水平有了顯著的提高,居民在進行消費的時候從吃得飽轉向了吃得好,還有很多人開始向吃的營養健康來轉型。

在這種消費結構轉型的作用力下,我國大豆消費的需求才呈現了一個快速增長的趨勢。根據數據顯示,從1996年到2023年,27年的時間,我國國內大豆的總消費量翻了將近三倍。

但形成矛盾問題的便在于我國大豆的生産發展規模速度卻非常慢,從1996年到2022年,我國大豆的産量年增長率才只有1.66%.

一方面是我國的耕種面積本來就緊張,而另一方面是因爲大豆所帶來的經濟效益遠遠不如玉米和小麥,這就導致很多農戶不再願意花大精力去廣泛種植大豆。

當然國家現在已經注意到了這個問題,我國大豆的缺口量這麽大,而且主要要從拉美國家進口,這樣很容易就會被這些有利圖的西方國家卡脖子影響到中國的大豆需求,國家也在想辦法解決大豆這個飯碗的問題。

參考資料:

[1] 經濟日報《大豆進口爲何大幅增長》2023-07-04

[2] 黑龍江省大豆協會《俄羅斯2023年大豆産量創紀錄》223-12-26

0 阅读:1

多一點奇聞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