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力提升醫療新質生産力,四川省人民醫院加快推進省醫學中心建設

四川健康 2024-05-17 20:00:26

專欄語

聚焦“大病重病在本省解決”目標

四川省全力打造西部醫學“高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病重病在本省解決、常見病多發病在市縣解決、頭疼腦熱等小病在鄉村解決”。四川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堅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省委十二屆曆次全會精神,聚焦“醫、教、研、防、管、康”六大維度,先後出台《四川省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四川省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促進行動(2022—2025年)》《四川省“十四五”醫學中心和區域醫療中心設置規劃》,“十四五”期間,依據地理位置、患者就醫流向、人口分布、交通網絡等情況,按照成都、川東、川南、川西、川北五大片區,在全省規劃布局3個省醫學中心和50個省區域醫療中心。2023年,按照各地申報、線上評審、現場答辯、綜合評定等程序,遴選設置了3個省醫學中心和首批14個省區域醫療中心,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均衡布局,減少患者跨區域流動,努力爲人民群衆提供更加優質、高效、可及的醫療衛生服務。

著力提升醫療新質生産力

四川省人民醫院

加快推進省醫學中心建設

四川省人民醫院作爲四川省醫學中心依托單位之一,積極響應群衆健康需求,以推動“大病重病在本省解決”爲己任,集中力量在“醫療技術、診療模式、人才引育、創新驅動”方面打開突破口,全力加快發展和形成醫療新質生産力,切實發揮省醫學中心示範引領作用。

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院(電子科技大學附屬醫院)

專注醫療技術革新

護佑人民群衆健康

在紮實抓好基礎醫療質量的前提下,醫院加快高新醫療技術的開發、引進和應用,爲高水平醫學中心建設不斷注入新動能。積極引導醫務人員不斷攀登高新醫療技術高峰,提高大病重病救治能力。醫院開展ECMO例數位于四川省首位,存活率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建立了以“重症血液淨化”理念爲指導的多器官功能支持治療平台,相關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獲得肝髒、腎髒等6個項目人體器官移植執業資格認證,開展了世界首例雙親屬活體供體跨血型胰腎聯合移植手術;繼自主完成全國首例正式上市國産人工心髒植入手術後,目前已開展10例人工心髒手術;人類疾病分子生物學與基因檢測技術、腹膜外改良單孔機器人輔助前列腺癌根治術、微創全動脈化心髒不停跳冠脈搭橋術、骨科天玑機器人輔助寰樞椎弓根固定手術等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高新技術手術

目前,醫院正聚焦“十四五”規劃和特色醫療發展,圍繞“急、危、重、疑、難”五大方向,進一步發展 ECMO、第三代試管嬰兒、左心室輔助、結構性心髒病、器官移植、罕見病診治、眼底3D 手術和經口可視化膽道內鏡等技術,提高疑難危重症救治水平。

打造優勢學科集群

推動破壁診療模式

堅持重點項目、優勢學科、專病中心“三箭”齊發,以跳起摸高的狀態,引領省醫學中心建設。在重點項目上,醫院正加快推進國家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綜合科研大樓項目建設,積極申報國家檢驗醫學中心、國家神經疾病區域中心、國家重大傳染病防治基地。在優勢學科方面,醫院以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和特色學科爲重點,實施學科提升工程,強化人才、資金等要素保障,推動學科建設水平不斷提升,已獲批16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

此外,醫院著力打破傳統學科壁壘,構建以病人爲中心、以疾病診療爲鏈條的多學科融合型臨床學科,加快專病中心建設,提升胸痛中心、創傷中心運行水平,成立了罕見病中心、疑難疾病會診中心、心髒驟停中心。

今年以來,醫院以多學科協作(MDT)爲基礎,打造“單病種、多學科”診療模式,全力推動結構性心髒病專病中心、消化道腫瘤專病中心、器官移植中心等首批5個專病中心建設,爲患者提供全流程、一站式診療服務。

引育厚植人才隊伍

驅動醫學原始創新

人才和科技是新質生産力的關鍵動能,醫院緊緊圍繞人才、科技加速發力,推動打造西部醫學人才隊伍,用科技賦能醫療“底色”。

人才隊伍建設上,醫院堅持內培外引並重,面向全球,持續爲臨床學科、科研機構引進學科帶頭人、科研PI、優秀青年人才。著力院內人才培養,醫院深入推進優秀年輕幹部梯次培養計劃和浣花英才計劃,鍛造數量規模相當、年齡結構合理、專業覆蓋面廣的高水平人才隊伍。醫院還立足于爲社會培養醫學人才,切實加強與電子科技大學共建的醫學院建設,力爭獲得臨床醫學博士學位授權點,補齊院校教育最後一塊“短板”。

航空醫學救援

移動卒中單元

醫學科技創新上,醫院在平台建設、臨床研究、成果轉化、科研管理等方面持續發力,科研經費投入年均上億元,溫江科研基地投入使用,中和科研基地啓動改造,醫院和電子科技大學組成醫工交叉研究團隊,成功研發全球首台小型智能移動CT。智慧醫院、智慧病房建設不斷推進,互聯網醫學中心、“5G+腦卒中移動救治體系”“5G+醫學救援”等一批信息與醫療技術相融合的綜合性醫療系統、平台投入使用。

當前,醫院正以創建國家重點實驗室目標爲引領,加強科研平台和支撐體系建設,圍繞“創新藥物研制、前沿醫工交叉、疾病發病機制、關鍵診療技術、醫學裝備研發”五個重點方向開展攻關,對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加強與學校、政府和企業之間的聯系合作,加快推動更多“從0到1”的醫學原始創新,著力取得更多突破性原創成果,重點解決生命健康領域“卡脖子”問題。

1 阅读: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