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副營長起義成統兵最多的八路司令,55年如何授銜,難倒羅榮桓

司空知山海 2024-05-26 09:22:40

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前言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孟慶山奉命秘密前往冀中。

在這裏,他組織敵後抗日武裝,創建了河北遊擊軍。

這位在冀中大地書寫了傳奇,麾下十萬人馬的抗日名將,在1955時被授予少將軍銜。

昔日戰友們都覺得他最低也該是中將,孟慶山卻說:知足了。

出身貧寒,投身革命

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實行軍銜制度,軍區准備爲幹部進行授銜。

孟慶山是甯都起義後才加入中國共産黨的,紅軍時期當了團長,經曆過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他創建了河北遊擊軍,拉起了十萬人馬,對開拓與鞏固冀中抗日根據地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昔日的戰友、老部下們都說,以孟慶山的功績和貢獻,至少也該是個中將。

然而他本人對此卻淡然置之。

“過去數十年,我與戰友們並肩作戰,曆經生死。遺憾的是,不少戰友都沒能親眼看到勝利這一天。相比之下,我能活到今天,心裏已經非常感激知足了。”

孟慶山一向是如此的。不論是怎樣的命令與任務,他總是全力以赴。

無條件服從,無私奉獻,從不計較個人的得失與位置。

很多人對孟慶山的名字並不熟悉,但在冀中地區,他可是響當當的抗日名將。

1906年5月,孟慶山出生在河北蠡縣一個貧窮的農家。

一個八口之家,賴以生存的卻只有兩畝貧瘠的土地,以及兩間搖搖欲墜的舊屋。

生活之艱辛,可見一斑。

在那個物質匮乏的年代,家中兄弟幾人只有一條破棉被,常常在冬夜裏被凍醒。

自七歲起,孟慶山就開始幫著家裏拾撿枯枝、挖掘野菜。

無冬曆夏,小小年紀的他也開始承擔起家庭生計的重擔。

有一年除夕,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包白菜餡餃子,迎接新年。

這是他們一年之中,難得能吃上白面的日子。

卻不料地主突然闖進門來逼債,“債都還不上,還能吃得起餃子?”

說罷,抄起那盆剛剛包好的餃子就走了。

年幼的孟慶山緊跟在地主身後,一邊哭一邊哀求,可那盆餃子還是被地主倒進了豬圈裏。

這一幕深深烙印在孟慶山心底,即使到了晚年,他還是常常提起。

但或許那段歲月的艱辛與不公,也在後來激勵他走上了革命道路。

1924年,京津冀地區接連遭受天災。

六月以前大旱,六月後大雨連旬不止,農田作物盡數被淹,大量民宅被洪水沖毀。

老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先是遭受饑荒,缺衣少食,後又有軍閥混戰,頻繁征收軍費。

那一年孟慶山十八歲,爲了養家糊口,他毅然決定離開家鄉,到天津去打工。

1925年,“五卅”運動在全國掀起了一陣浪潮,天津亦不例外。

天津地委引領各行業工人紛紛組建工會,天津總工會應運而生。

然而天津的六大紗廠之一,裕大紗廠在建立工會的過程中,遭到了日本資方的阻撓。

日本人表面答應了工會提出的一些要求,暗地裏卻勾結軍閥勢力,企圖以武力鎮壓。

這一行徑無疑激怒了廣大工人,裕大紗廠工會宣布全面罷工。

工人同前來鎮壓的軍警發生了沖突,附近紗廠的工人門也自發趕來幫忙。

那時孟慶山正在天津裕豐紗廠工作,也積極參與了這次罷工運動。

在經曆了罷工運動的挫折後,孟慶山毅然北上,到北平報名參軍,成爲了馮玉祥麾下西北軍的一員。

憑借出色的軍事素養和在戰場上的英勇表現,孟慶山很快當上了副營長。

1930年中原大戰中馮玉祥失敗,孟慶山所屬的部隊被蔣介石收編爲國民革命軍第26路軍。

1931年2月,蔣介石命第26路軍到江西“剿共”。

對這種內部傾軋、兄弟相殘的做法,第26路軍的官兵們感到憤慨不滿。

因此在向江西進發的過程中,他們故意放慢行軍速度,拖延時間。

九一八事變之後,全國範圍內抗日救亡的熱情高漲,民衆和軍隊中要求抵抗日本侵略、保衛國家的聲音日益強烈。

第26路軍的官兵迫切希望能夠返回北方前線,抗擊日寇。

然而這一請求卻遭到了蔣介石的拒絕。

1931年12月,第26路軍中的愛國將領不堪忍受蔣介石對日妥協對內打壓的政策,發動了一場甯都起義。

約1萬7千余名官兵脫離了國民黨,加入了中國工農紅軍的行列。

峥嵘歲月,堅定無畏

加入紅軍隊伍後,孟慶山的革命熱情空前高漲。

但由于戰事緊迫,他只在紅軍大學學習了半個月,就被緊急派遣至前線。

不久後被調至第三軍第九師第二十一團擔任副團長,參與指揮了一系列重要戰役,屢建戰功。

在樂安戰鬥中,孟慶山英勇無畏,一馬當先,卻不幸在沖鋒時腰部中彈。

紅軍各部隊在激戰過後還來不及修整恢複,蔣介石的第四次“圍剿”就開始了。

孟慶山率領的第21團,當時駐紮在蛟湖村。

這是個小山村,地形不利于大部隊的機動與展開,情報的缺失也讓部隊對敵軍的情況一無所知。

雪上加霜的是,他們與師部的通訊聯系完全中斷,無法及時獲得上級的指令與增援。

團部內氣氛緊張,決策陷入僵局,又忽然在附近發現了敵軍活動的迹象。

孟慶山提出向附近兄弟團20團求援,可20團的情況也沒比他們好多少。

簡陋的草棚裏燭光搖曳,映照著衆人凝重的臉龐。

時間緊迫,情況不明,孟慶山知道,每一分每一秒都可能是勝敗的關鍵。

于是,他果斷提出了自己的計劃:

“我們必須立刻掌握敵人動向。我提議,由我帶領一小隊,喬裝潛入蛟湖,偵察敵情。”

當時,20團的團長是楊得志上將,指揮風格一向是勇猛果敢。

可是聽了孟慶山的計劃,他也不由臉色一變。

在對敵人一無所知的情況下深入虎穴,這無疑是一步險棋。

可他看向孟慶山,那雙眼中滿是決絕,顯然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

孟慶山清晨帶隊出發,午後便帶著情報返回。

依據實地偵察得來的信息,他很快就制訂出一套周密的作戰方案。

拂曉時分,孟慶山親自指揮全團出擊,趁著敵人尚在睡夢之中,打了一個漂亮的突襲戰。

天剛亮,紅軍第三軍團向蛟湖區域推進,戰鬥態勢瞬間明朗。

此役,紅軍不僅成功消滅了裝備精良的敵軍第52師,還生擒了52師師長李明與59師師長陳時骥。

隨著第五次反“圍剿”戰役的帷幕拉開,孟慶山被調至三軍團司令部擔任參謀。

戰火不絕,他幾乎每日都跟在總指揮彭德懷身邊,親臨前線,偵察敵情,部署戰略。

然而隨著紅軍控制的區域不斷縮減,戰鬥人員損失慘重,基層指揮體系面臨嚴峻挑戰。

鑒于此,孟慶山又被調往軍團幹部隊擔任隊長,負責培養指揮人才。

隨後的兩年裏,孟慶山始終奮戰在第一線,不僅參與指揮,更親身投入戰鬥。

六次負傷,見證了他無畏的犧牲精神和對革命事業的無比忠誠。

長征時,孟慶山帶著一身的傷病。

對于多次負傷的他而言,翻雪山過草地幾乎就是生死考驗。

翻越夾金山的時候,孟慶山因長時間的饑餓和體力透支,昏厥掉進了刺骨的雪溝裏。

幸虧戰士們發覺,合力將他從雪溝中救出。

過草地時就更是艱險,草地裏布滿泥潭,裏面都是淤積的黑水。

孟慶山腿上的傷還沒完全好,因長期接觸汙水,傷口發炎,疼痛難忍。

但他依然拖著虛弱的身體,憑著頑強的意志,去尋找失散的戰士。

走出草地後,又遇上了連綿不斷的陰雨天氣。

潮濕的環境和雨水讓孟慶山腿部的傷口情況惡化,潰爛加劇,甚至生出蛆蟲,痛苦難以言喻。

當時條件惡劣,他只能咬著牙自己清理傷口,將蛆蟲用刺刀挑出來。

有一天,領導向大家傳達了組織的決定:

由于隊伍中的傷病情況,一部分傷病員需要在當地安置休養,而孟慶山的名字也赫然在列。

聽到這個消息後,孟慶山斷然拒絕:

“我不接受留下,只要還有一口氣在,我就要跟著部隊走!”

就這樣,孟慶山拖著一身傷痛,堅定地跟隨著大部隊的步伐,未曾有過一絲放棄的念頭。

終于,曆經無數個日夜的艱難跋涉與生死考驗,1935年10月19日,中央紅軍勝利完成了長征。

重回冀中,功勳卓著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中國進入了抵禦外侮的關鍵時期。

面對嚴峻的戰局,毛主席等中央領導高瞻遠矚,迅速作出戰略部署。

當時正在抗大學習的孟慶山,接到命令後就立刻啓程前往河北,建立抗日根據地。

抵達白洋澱地區後,孟慶山立即與當地的地下黨組織取得了聯系。

他不僅在冀中建立了黨員遊擊訓練班,還著手組織和培訓地方武裝力量,爲後續的大規模抗日遊擊戰爭提供了骨幹力量。

不到一年的時間,冀中平原上規模宏大、組織嚴密的抗日武裝,就在孟慶山的領導下成功建立。

河北遊擊隊有十萬人之多,是冀中地區規模最大的抗日武裝,也是華北敵後戰場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作爲司令員的孟慶山,不僅負責戰略規劃,更親自參與了一線指揮。

河北遊擊軍在孟慶山的指揮下,巧妙運用遊擊戰術,與日寇在複雜的戰場環境中展開了較量。

遊擊軍靈活機動,善于利用熟悉的地形發動突襲,不給敵人喘息之機。

這種作戰方式在大莊、三台等地取得了顯著的戰果,不僅沉重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還極大地提振了根據地軍民的抗戰鬥志。

1938年初,河間城陷落敵手,日軍施暴無度,人民生活水深火熱,苦不堪言。

孟慶山率領近兩萬名戰士,斷敵援路,將河間城圍得水泄不通。

然而城牆堅固,遊擊軍的裝備條件又十分有限。

城內的日軍緊鎖城門,避而不戰,缺少重武器的遊擊軍也很難攻破。

深夜,孟慶山在指揮部內思考對策,突然回憶起了童年時的一個遊戲——“起花”。

孩子們調皮,放煙花時故意綁幾塊小磚頭在上面,這樣煙花燃盡後,落地時也會發出聲音。

靈光一閃下,孟慶山次日即召來花炮制作的工匠,將傳統花炮改造成棒槌的形狀和大小。

然後在花炮的尾部綁縛數根秫稭,以此來固定手榴彈。

這樣一來,原本只適合短距離地面爆破的手榴彈,可以借助花炮的動力,直接飛進城中炸敵。

實驗成功,欣喜不已的孟慶山立刻召集周邊花炮工匠,五天就制得了數十車“起花炮”。

午夜時分,部隊悄然就位,隨著孟慶山的一聲號令,所有的“起花炮”同時飛向城內。

如火星拖尾,呼嘯著劃破暗夜,頓時燃起一片火海。

城中的日軍完全沒料到遊擊軍手中還有這樣的武器,驚恐不已,混亂中紛紛奪門而逃。

此役不僅奪回了河間城,還一舉斃傷敵僞五百余人,繳獲了大量槍械彈藥,可謂戰果累累。

日本兵敗投降之後,孟慶山被任命爲冀中第九軍分區的司令。

艱苦的條件與多年的戰爭洗禮,導致孟慶山的身體一直不好。

隨著年齡的增長,高血壓、心髒病、肺氣腫等病症頻發,時常呼吸困難。

再加上多次負傷,總是舊傷沒好又添新傷,一身的舊傷也時常發作,嚴重影響了他的日常工作。

身邊的戰友、同事、家人多次勸說,可他總是放不下工作。

直到周總理知道了他的身體狀況,安排他到北戴河去療養,孟慶山這才答應。

盡管長期被健康問題所困擾,孟慶山在榮膺開國少將之後,又回到河北軍區堅守職責。

然而,長年累月的積勞成疾,終究是給他的身體帶來了無法彌補的損傷。

1969年的除夕,孟慶山突發嚴重腦血栓。

2月17日,因搶救無效,孟慶山于天津與世長辭,終年六十三歲。

遵照周總理的安排,孟慶山的骨灰被安葬于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以此緬懷這位爲國家和人民付出了畢生精力的革命將領。

參考文獻

[1]孟速.懷念父親孟慶山[J].共産黨員(河北),2020(03):50-51.

[2]香茵.冀中名將孟慶山[J].鄉音,2010(11):28-30.

19 阅读:14473
评论列表
  • 2024-06-04 00:15

    甯都起義的紅軍,九死一生。應該宣揚他們的革命精神!河北的英雄,我們永遠不會忘記!

  • 2024-06-15 20:17

    地主倒餃子的情節,絕對是城管穿越過去磨砺將軍成長進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