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年鄧小平指示開展“嚴打”,公安部長遭批評:你這是下不了手

紅色風雲錄 2024-05-03 22:59:48

“要我說,沒有什麽准不准的問題,經濟犯罪就是經濟犯罪,打砸搶的、搶劫的、殺人的,有什麽准不准的問題?是下不了手!”鄧小平一邊翻看著公安部的報告,一邊對身旁剛剛上任的公安部長劉複之說道。

自從 1976 年十年政治風暴結束以後,就滋生了一大批犯罪分子,隨著國內的政治形勢愈發明朗,社會治安成爲公安司法面臨最主要的工作。

80 年代初,在中央的領導下,雖然連續開展了幾次打擊刑事犯罪活動的鬥爭,但由于認識上沒有統一,出現了對于犯罪分子打擊無力的現象,導致犯罪活動愈發猖狂。

短短的兩年時間裏,全國立案總計就達到了 150 多萬起,到了 1983 年初,案件數量更是猛烈上升。在這種情況下,鄧小平作出了開展“嚴打”的決策。

當時,劉複之剛剛上任公安部部長。經過與公安部黨組共同研究治安形勢後,劉富之向中央遞交了一份報告,列出了他們認爲急需解決的一些緊迫問題。結果在遞交報告的第三天,鄧小平就在北戴河接見了劉複之。

一開場,鄧小平就直截了當地說,你們這個文件不解決問題。隨後,鄧小平態度非常堅決地、系統地談了嚴厲打擊刑事犯罪活動的方針、步驟和措施。

鄧小平的嚴厲批評,徹底解放了劉複之的思想。

其實,早在革命年代,劉複之就多次受到鄧小平的教導,對他在新中國成立之後走上公安部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劉複之出生于廣東梅縣一戶馬來亞華僑家庭。當年梅縣曾經是粵東地區的政治、經濟中心,長期被國民黨盤踞。大革命時期,梅縣老黨員楊廣存的犧牲,對劉複之産生了很大的影響。

1934年,劉複之在父親的要求下,前往香港學做生意,這成爲劉複之走上革命道路最重要的一步。那個時候的香港還在英國人的統治之下,中國人在香港的地位並不高。

在這樣的環境下,劉複之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深深的傷害,但這樣的環境也讓進步思想和抗日救亡活動不受限制,那一段時間,劉複之的思想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1936年“西安事變”發生之後,社會上議論紛紛,劉複之和多數人的想法一樣,認爲抗日救國必須依靠共産黨,蔣介石必須打倒。因此,劉複之萌生了到陝北找共産黨的想法。

次年10月,做好了萬全准備的劉複之,踏上了前往延安的征途。在大哥的資助下,劉複之先到了廣州,轉乘火車前往漢口,之後又乘車經鄭州前往西安。到了西安的第二天,劉複之就找到了八路軍辦事處。

在八路軍辦事處的安排下,劉複之如願來到了延安,先在陝北公學學習了三個月,後又進入中央黨校學習了七個月,隨後被調入黨校教務處擔任幹事。

1938年六屆六中全會召開後,黨校幹部部長找到劉複之,讓他去擔任朱德的秘書,跟著朱總到前線去。就這樣,劉複之離開了延安,前往陝西參與和閻錫山的會談。

會談結束後不久,劉複之被編入總部秘書處,朱老總找到他,說劉伯承那裏需要秘書,決定讓他前去。此時劉複之在朱德身邊不過只工作了三個月。

1941年,鄧小平找劉複之談話,讓他選擇去當黨總支書記,或是到政治部鋤奸部工作。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劉複之做鋤奸保衛工作,從此成了他的終生職業。

“你聰明能幹,但不要搞自由主義。”調任前,鄧小平鄭重地囑咐劉複之。後來這句話被劉複之銘記了一生。

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央成立中央軍委公安部,劉複之被委任公安部辦公廳副主任。在十年政治風暴期間,劉複之遭受沖擊,被要求舉家前往黑龍江,直到1970年,在周總理的過問下,劉複之才回到了北京,成爲公安部核心小組成員。

1977年,黃鎮被任命爲文化部部長後,當即著手組建領導班子。當聽說劉複之還在賦閑時,便去問羅瑞卿,劉複之可不可以用。

“當然可以,沒有問題嘛!”羅瑞卿當即回複道。于是,黃鎮提了劉複之的名,經過鄧小平的同意,劉複之得以出任文化部副部長。

1983年,中央決定將劉複之調到公安部擔任部長一職。結果上任僅僅一個月,劉複之就受到了鄧小平的嚴厲批評。

在鄧小平接見的第二天,劉複之立即在北戴河召開了公安政法領導幹部的會議,傳達了鄧小平的重要講話,並很快擬出了“嚴打”的初步方案。

從當年8月底一直到年末,各省市、自治區先後開展了統一行動,對犯罪分子進行了集中打擊,摧毀犯罪團夥 7 萬多個, 20 多萬犯罪分子悉數落網。

第一次的“嚴打”戰役産生了巨大的效應。從1984年開始,案件數量繼續下降,這一年,全國刑事案件51萬多,其中大案6.3萬。但到了1985年,對于是否繼續堅持“嚴打”又出現了不同的看法。

由于一些不知悔改的犯罪分子鬧翻案,個別地方出現了“複出風”,導致又出現了八十年代初打擊無力的現象。鄧小平隨即指示全國的政法工作者,對刑事犯罪活動的打擊是必要的,今後還要繼續打擊下去。

由于繼續堅持“嚴打”,1985年到1986年,刑事案件數量仍保持在較低的水平,社會治安有了明顯的好轉。但由于“嚴打”聲勢逐漸減弱,配套的治理工作不到位,導致大案數量出現了上升。

1986年初,鄧小平在政治局常委會上講了話,再次強調搞四個現代化一定要有兩手,光靠一只手是不行的:“一手抓建設,一手抓法制,只有保持人民內部的民主,社會才能保持安定團結,才有可能把現代化建設搞成。”

在進行“嚴打”工作的同時,劉複之也在加強和改革公安工作。1984年,劉複之親自率團出國訪問,並申請加入國際刑警組織。同年,我國被正式接納爲國際刑警組織成員國。

1985年,公安部派出調查組,分赴各省調查了解推動縣以下的公安基層工作,加強警務保障工作,建立警用專線網絡。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和中國人民警官大學相繼成立後,分配輪訓縣公安局長、教導員,爲公安部隊培養了大批人才。

與此同時,公安部召開全國公安紀律檢查工作會議,嚴正警風警紀,並抓緊選拔培養年輕幹部,逐步解決曆史形成的問題。

也正是在這一年,劉複之從公安部部長的位置上退了下來,轉入中央政法委員會,擔任常務副書記。兩年之後,中央決定調動劉複之的工作,劉複之主動選擇去最高人民檢察院。

就這樣,71歲高齡的劉複之當選爲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在古稀之年繼續爲四個現代化的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隋從容.鄧小平對公安工作的理論貢獻[J].山東警察學院學報,2011,23(06):108-114.

[2]于俊道,鄒洋編. 鄧小平交往錄.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2004.04.

[3]劉複之著. 劉複之回憶錄.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2010.03.

0 阅读: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