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將一縱司令與李天佑對調,一縱司令氣呼呼地問:爲啥這樣做?

史說新讀 2023-03-28 12:58:21

林彪一生不苟言笑,很少說笑話。即使說笑話,也很容易冷場。在遼沈戰役之前,或許是爲了活躍氣氛,林彪突然對部下們講了一個“諧音梗”:“不怕一萬,就怕萬毅”。這裏的萬毅便是大名鼎鼎的東野一縱政委——萬毅。不出意料,林彪的笑話再次冷場了……

然而由此可見,林彪對于萬毅這位出身于舊軍隊的將領是相當器重的。然而在1947年4月,林彪和萬毅之間卻出現了一些“不愉快”。

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土地革命起先興起于南方,因此開國將帥大多都是南方人。而萬毅,則是少數出身于東北的開國將軍。

1925年,萬毅加入了奉軍,被分配到軍官教導隊。在教導隊,萬毅進步很快,被分配到張學良的部下做二等兵。到了東北易幟時,萬毅已經成爲第一旅的軍械官。

到了1931年九一八事件,蔣介石發布“不抵抗命令”。雖然心中縱有萬般憤怒,萬毅還是選擇服從命令,帶領所部兵馬向關內撤退。撤退中,身爲國民黨黨員的萬毅開始對國民政府産生了抗拒和懷疑:

“作爲軍人爲什麽保衛不了故鄉?爲什麽在不抵抗的情況下撤出東北?”

在關內,萬毅和廣大東北軍將士一樣,無時無刻不想著打回自己的家鄉。誰知蔣介石卻借刀殺人,將他們投入到“剿共”的泥潭之中。萬毅心中有萬分的憤懑,卻無從發泄。

1936年9月18日,萬毅組織部隊召開“九一八國恥紀念晚會”。萬毅沒想到的是,國民黨方面派遣的六二七團的政訓員張功鑄卻“哪壺不提開哪壺”:

“在抵抗日本人之前,必須先剿滅共産黨,這是蔣委員長“攘外必先安內”之要義!”

聽到這裏,萬毅氣不打一處來,他走上台,對著張功鑄的臉就是一巴掌。張功鑄捂著臉質問萬毅:“你憑什麽打人!”萬毅怒道:“打得就是你這號人。”

萬毅打人的事很快就在北平傳開了,國民黨控制的報紙汙蔑萬毅:“東北軍軍閥在被北平打人,軍閥賊性未改。”

後來這事傳到了蔣介石的耳朵裏,蔣介石遂對張學良說:“你們有個團長很反動啊,竟然敢打政訓員。”

在張學良的關注之下,萬毅有驚無險地渡過了這場風波。但從此以後,萬毅就下定了決心,一定要去一支真正抗日的隊伍,而這支隊伍絕不是國民黨。

西安事變後,張學良被捕,東北軍被蔣介石肢解拆散。抗戰爆發後,萬毅以第五十七軍一一二師三三六旅六七二團上校團長的身份參加了江陰保衛戰、淞滬戰役、南京保衛戰以及徐州戰役。

部隊在保衛戰、撤退、再保衛戰、在撤退中疲于奔命。萬毅認爲“國民黨統帥部實在無能,蔣介石這套消極抗日的方式根本不行。”

恰巧此時,萬毅在部隊中接觸到了周恩來派來的兩名共産黨員——谷牧和張文海。早在西安事變時,萬毅就非常親近共産黨,因此他向兩人提出了加入共産黨的請求:“如果組織上覺得我夠格,我願意加入共産黨。”

就這樣,萬毅暗中與共産黨取得了聯系。然而在1942年,萬毅的秘密舉動被蔣介石所知,被投入了監獄,幾乎要被處決。但在8月2日晚,萬毅趁看守大意,越獄而走。在一個村長的帶領下,萬毅來到了八路軍山東總隊第二旅六團三營九連的駐地,正式奔向了光明。

1943年,萬毅所帶領的東北軍一一一師被改編爲便立即山東軍區濱海支隊,萬毅擔任支隊隊長。在真正的抗日武裝,萬毅打得有聲有色、如魚得水。在戰鬥中,萬毅經常身先士卒,幾次都差點犧牲。

11月23日,萬毅在諸膠附近反掃蕩,結果一顆子彈打來,穿過了他的腮部,舌頭被打穿了一個洞,擊碎了七顆牙齒。上級領導獲知後,立即邀請國際友人、奧地利醫生羅生特穿過封鎖線爲萬毅檢查傷情。看著萬毅的臉,羅生特笑著說:

萬毅同志,請放心,你的傷很快就會好的。當你被打掉的七個半牙齒的牙根要拔掉,再裝上假牙。不會妨礙你吃飯,也不會影響你的容貌。相反,你會比以前更漂亮的。

聽了羅生特的話,萬毅哈哈大笑。經過手術,萬毅的傷勢好轉很快,他的臉上出現了兩個淺淺的酒窩,果然比之前更漂亮。

經曆了多次死鬥,萬毅終于跟隨共産黨迎來了抗戰的勝利。隨著蘇軍進入東北,萬毅淪陷14年的東北老家終于光複了。毛澤東以及中央軍委認爲,率先解放東北是全國革命勝利的重中之重。東北有數千萬人口、豐富的礦藏,同時還是中國當時最大的工業區。而且,東北背靠蘇聯、朝鮮兩大“沙發”,可以隨時得到外援。因此可以說,得東北者得天下。

因此,我軍在各軍區抽調最精銳的力量,搶先趕赴東北。而萬毅所領導的濱海支隊,也被改編爲東北挺進縱隊,成爲我軍進入東北的先鋒。

作爲東北軍舊將,萬毅無時無刻不想著回到故鄉。這一次,萬毅終于等到了機會。1945年9月25日,東北挺進縱隊到達了沈陽。闊別14年,萬毅終于再一次看到了大帥府。

萬毅沒有多做停留,而是直接北上,從沈陽一直殺到了法庫。1946年8月3日,萬毅所在的部隊與山東過來的1師、2師合編爲第一縱隊,萬毅任縱隊司令員。而萬毅的一縱,便是“萬歲軍”38軍的前身。

一縱在萬毅的指揮下,與兄弟部隊一道,參加了四平保衛戰、“三下江南,四保臨江”的戰役,給國民黨軍軍隊以重創,把新一軍打成了半殘,將71軍88師、13軍89師全部殲滅,戰功赫赫、威風凜凜。

對于萬毅,林彪是相當重視的。畢竟萬毅是本地人,熟悉當地的地形和民情。爲此,林彪曾兩次找萬毅談話。

四平保衛戰後,林彪第一次找萬毅談話。林彪首先問道:“你之前在山東抗日,如今在東北作戰,兩者有何不同?”

萬毅回答:

“山東作戰時,日軍龜縮在大據點中,我們經常打擊的對象是僞軍和頑軍。他們戰鬥力很差,武器裝備還不如我們;東北作戰對象是國民黨軍,裝備比我們好,目前還處于進攻狀態。其次是作戰規模不一樣。在山東,作戰規模叫囂,我指揮最大的一次戰鬥,兵力不過四個團。從自然條件來講,山東沒有東北這樣冷,冬服差一點就可能頂不過去。被服不行,人頂不住。天氣太冷,槍都打不響。”

林彪聽完非常滿意:“你這個講得很對,氣候這個東西,我們和敵人是同樣的情況。”

隨後,林彪又問萬毅東北何時封地,什麽時候封河。萬毅回答:“我家在南滿,我們家鄉講的是“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哈爾濱我沒去過,沈陽就比我老家冷。”

萬毅在回憶錄中提到,林彪與他的這次談話讓他印象深刻:

“那次談話很有一種民主討論,向下級調查的氣氛。這種精神讓我很感動,覺得老紅軍領導幹部的作風就是不一般,上下級親密無間,談話如拉家常。無拘無束,讓人心情舒暢。”

幾天後,林彪再次約見萬毅,專門研究和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二——新一軍和新六軍的作戰問題。

林彪說:“新一軍、新六軍現在的氣焰很盛,不可一世。它們長驅直入,一直闖到松花江便。我們雖然同它們打了幾仗,它們也吃了一些虧,但總的來說元氣未傷。新一軍、新六軍一驕橫,國民黨其他部隊的膽子就壯了。我考慮,准備拿出一支部隊同它們打硬拼,豁出去付出一定傷亡代價,把他們的氣焰打下去!要敵人知道我們不是好惹的。”

林彪一邊說,一邊在指揮室裏來回踱步。說完後,林彪面向萬毅:“萬毅同志,你對這種打法有什麽意見?你是東北講武堂出身,讀過一些古兵法,古書上有這種打法嗎?”

萬毅思索了一下回答道:“古書我讀得不多,但我記得戚繼光有三種戰法。第一種是算定戰,事先經過廟算,有計劃有安排;第二種是舍命戰,事先沒有計劃,突然遭遇敵人,狹路相逢勇者勝;第三種是糊塗戰,事先沒有計劃,遇到敵人又不肯舍命,糊裏糊塗打,必然打敗仗。您提的戰法就是舍命戰。”

林彪搖了搖頭:“戚繼光是在打了若幹次戰鬥後進行了分類,總結了這三種戰法。我們這種戰法是事先決定,有目的就是這樣打,同他的舍命戰還不一樣。”

由此,林彪通過和萬毅的交流,將這次戰法命名爲硬拼戰。在以往,我軍強調打有十成把握的仗。但在硬拼戰中,只有六七分勝算就可以打,打時打得極頑強,可能成爲殲滅戰。就算不殲滅敵人,也要慘重地打擊敵人;雖然沒有過多繳獲,也算是勝仗。

從此以後,硬拼戰法推廣至全軍。萬毅後來回憶他與林彪的談話:

“林彪在全軍提出硬拼戰的作戰思想。醞釀過程就找我談了一次話,這是對我的一種信任,甚至可以說是一種器重。”

“這次談話是對我軍事素養的教育,也是對我軍事指揮作風和戰鬥作風的一種提高。回部隊後,我同李作鵬一起,蹲在房東的土炕上,回憶林彪的談話。我說,他記,一句句整理出來。第二天便在縱隊指揮幹部中做了傳達,接著展開了討論。”

然而到了1947年4月,萬毅卻遇到了一個不是很讓人快樂的事。當時林彪和羅榮桓在雙城召開會議。會後林彪找萬毅談話,中心意思是萬毅將與哈爾濱衛戍司令員李天佑對調。

在萬毅的回憶錄中,他表示對當時林彪的決定非常不愉快。自戎馬生涯以來,無論是在東北軍,還是在八路軍,都是在一線作戰。松江軍區屬于二線,萬毅說:

“我當時的想法是,我是東北人,打回老家來了,應該在第一線作戰,到第二線,生活上是安定了,但我感情上接受不了。到松江軍區去,主要任務是訓練軍隊,向一線輸送兵員。作爲醫官共産黨員,我應該服從組織決定。但這一次,我講了價錢,說明黨性還是不強。”

李天佑的孩子李亞甯說:

“萬毅是從東北軍出來的,東北講武堂畢業,年紀也比父親大不少。李天佑曾是1縱的老底子686團的團長,平型關一仗威風八面。萬老將軍也不含糊,1縱的主力是他從山東根據地帶出來的。兩年前跟著羅榮桓跨海從山東帶到東北,現在要把他調走,他舍得嗎?”

于是在當場,萬毅就和林彪氣呼呼地頂了牛:

“爲什麽要這麽做?爲什麽要對調?”

林彪也不多做解釋:“不用說了,就這樣吧!”

回到部隊後,萬毅的情緒很不好。在指揮部裏唱了《霸王別姬》。領導要求指揮官們一起照相,萬毅也沒有去。

兩天後,林彪找萬毅談話:“自從要調動你的工作,你的情緒就很不好啊!”

萬毅如實說:“說我情緒不好,我承認。但是總司令應該給我說明爲什麽要調動。我作爲軍人,應該服從調動,但領導上應當指出我的缺點和錯誤在什麽地方,到新的崗位上我才能改正。”

林彪說:“有人講你回去後大發牢騷。”

萬毅問:“我發了什麽牢騷?”

林彪說:“你唱了《霸王別姬》。還有參加會議的人都去照相,你爲什麽不去照?這兩件事,說明你在鬧情緒。”

萬毅一聽就火了,再次頂牛:“一、我喜歡唱京劇;二、照相不是會議內容,再說,也不是只有我一個人沒有去照相。”

林彪說:“你不願到松江軍區,可以去齊齊哈爾當步兵學校校長嘛。”

萬毅回答:“那我就不說了。”

回到家中後,萬毅覺得自己不該這樣和領導說話。因此他委托縱隊政治部主任梁必業幫他向林彪帶話:“上級調動我萬毅工作,萬毅應該服從。但我萬毅不願意離開一線部隊。把我萬毅留在一線,降職工作也可以。”

梁必業把萬毅的思想情況告知了林彪,林彪第三次找萬毅談話:

“松江和齊齊哈爾都不用去了,讓你繼續留在一縱,改任政委。你當政委可以不管政治工作,主要學習打仗。”

林彪這一番話,終于把萬毅點醒了。林彪用人,從來都是“能者居上,不看資曆”。李天佑自紅軍時期起就跟著林彪打仗,對林彪的作戰思想、打法套路都非常熟悉。萬毅不是不適合一縱的司令,而是李天佑更適合。

萬毅轉任一縱政委後,經常虛心向李天佑學習請教,與其相處非常融洽。其後他與李天佑緊密合作,四戰四平,與兄弟部隊一起,扭轉了東北的局勢。

1948年2月,東北野戰軍組建第五縱隊,萬毅也由一縱政委改任五縱司令員,劉興元擔任政委,吳瑞林擔任縱隊副司令員。

在遼沈戰役中,萬毅率五縱投入殲滅廖耀湘集團的作戰中,他與6縱、10縱緊密配合,爲全殲廖耀湘兵團做出了重要貢獻。

遼沈戰役後,東北全境解放。萬毅擔心自己是東北人,會被留在東北工作。因此他專門給東野發電:

“我要求隨野戰軍入關,在解放全國的作戰中繼續鍛煉自己,希望組織上考慮留東北的軍事幹部時,不要考慮我。”林彪立即回電,沒有留你在東北的意思。

隨後,萬毅帶領五縱隨80萬東野大軍入關,他先占豐台,切斷了北平的退路,完成了對傅作義集團的包圍,爲平津戰役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

在後來的改編中,五縱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2軍,萬毅成爲42軍的首任軍長。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2月底,萬毅接到中央通知,去往西柏坡參加中共七屆二中全會。接到通知後,萬毅有些緊張,他是從舊軍隊裏出來的,從未見過毛澤東。

3月初,萬毅到了西柏坡,第一次見到毛澤東。看到萬毅,毛澤東風趣地說:

“萬毅同志,我說百家姓裏除了姓伍的,姓陸的,姓千的,姓萬的以外,還有什麽姓與數字有聯系啊?你姓萬,是不是對這方面有研究啊!”

毛澤東特有的幽默,讓參與會見的人都笑了,萬毅緊張的心情也放松了下來。萬毅說:“不知道,數字姓氏,主席講的,我還是第一次聽說,過去從來沒有這樣的考證。”

後來在吃飯時,毛澤東對萬毅開玩笑:“萬毅同志,你算是“張作霖的余孽”啊。”

萬毅說:“主席,我不能算張作霖的余孽,張學思才算啊!”

張學思是張學良的弟弟,張作霖的兒子,當時在遼甯省擔任省主席。看來萬毅的幽默,也不遑多讓。

1955年,萬毅被授予中將軍銜。1977年,萬毅到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擔任顧問。1982年,萬毅當選中顧委成員。1984年,萬毅雙目失明,要求退出中顧委。

1987年,鄧小平親自給萬毅頒發了一級紅旗勳章。在他生命的最後,他每天都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鍛煉身體,積極關心著國內、國際局勢,關心國家經濟發展。同時還十分關心東北軍黨史、軍史資料的搜集工作。雖然目不能視,但依然精神矍铄、神采奕奕。

1997年10月31日,萬毅將軍在東北與世長辭,享年90歲。

3 阅读:362
评论列表
  • 2023-03-30 21:07

    好家夥,李天佑剛上來就敗走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