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一下課就直播”,教育工作不應如此隨意|新京報快評

新京報評論5 2024-02-29 22:30:20
老師去做直播,總要掂量一下是否會影響主責主業。 ▲重慶榮昌區某學校一名唐老師一個月直播超百場。圖/網絡視頻截圖 文 | 遲道華

據澎湃新聞報道,近日,市民鄒先生向記者反映,其發現多名自稱老師的博主發學生視頻吸粉,這些“老師”工作期間直播,接受打賞牟利。其中,重慶榮昌區某學校一名唐老師一個月直播超百場,“一下課就直播”。對此,重慶榮昌區教育衛健委工作人員回應稱,情況屬實,已責成學校要求該名老師在上班時間段內禁止直播。此外,若收到學生家長的打賞,需退回費用。該名工作人員稱,該校系私立學校,唐老師不是在編在崗的教師。

老師做直播,只要內容合法合規,本無不可。但直播到沉迷于此的狀態,甚至“一下課就直播”,顯然有違教師崗位要求。而且,發學生視頻吸粉,更涉嫌侵犯未成年人肖像權和隱私權,讓老師這一具有某種社會尊崇地位的職業,斯文全無。從事教育工作,不應如此隨意。

唐老師一個月直播超百場,意味著其平均每天直播都要3場以上,唐老師直播時間如此頻繁,甚至臨上課時還直播,難怪有網友質疑其“心不在教學上”。如此心無旁骛做直播,不能不讓人懷疑她能拿出多少心思用在教學上,又有多少精力來關心學生?

需明確的是,老師的上班時間不應只是上課時間,備課、批改作業等,都是老師的分內事。現實中,有些老師因爲教學任務較重,可能還要加班加點完成備批輔改工作。

所以,類似博主“唐老師”下課後就認爲“沒有用上班時間直播”的看法,顯然站不住腳。

老師和主播,兩種職業並無沖突。但老師去做直播,總要掂量一下是否會影響主責主業。當一個老師不是忙于教學工作,而總想著“另辟蹊徑”,通過直播打賞賺外快,其是否稱職就可能成爲問題。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對老師的愛崗敬業提出明確要求,“對工作高度負責,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學生”等,這是老師理應具備的職業道德。老師對本職工作的這份“認真”,自然需要消耗足夠的時間和精力。

從這個層面而言,有人認爲沉迷于直播的老師有違師德,並不過分。

而且,由于老師職業的特殊性,其直播間的粉絲中有多少是學生家長,其接受的打賞中又有多少是家長們曲線送禮的結果,可能只有老師自己心裏清楚。這種牽扯不斷的微妙關系,理應是家校共育理念下,身爲老師應及時主動撇清的。這不僅關系到教育公平,更影響老師自身的從教前途。

榮昌區教育衛健委要求涉事老師“收到學生家長的打賞需退回費用”,正是基于此項考慮。

需認識到,直播行業作爲一種新興的互聯網應用,接下來或許會有更多老師,尤其私立學校老師,有利用業余時間入行試水的沖動。

對此,類似不得收取家長打賞、不得利用上班時間段直播、不得隨意發學生視頻等,需在更高層面有明確的規制辦法,以防止校園、學生成一些老師直播的“風景”,讓嚴肅的教育工作爲網紅背書。

這也是作爲老師的博主們需謹慎對待的,想要“兩者兼得”沒有問題,但若越了邊界,卻很可能得不償失。

撰稿 / 新京報評論員 遲道華

編輯 / 徐秋穎

校對 / 李立軍

“低彩禮可第一順位擇校”,緣何引發爭議 | 新京報快評

不拖欠賬款,就是支持民營企業發展 | 新京報社論

與教育教學無關的活動一律不能進校園,該落地了 | 新京報快評

第5例艾滋病治愈患者出現,根治還有多遠?| 新京報專欄

“蘋果取消造車”,庫克也被迫“二選一”了?| 新京報專欄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