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刺”華爲後,奇瑞何以上市?

銀箭財經 2024-01-16 00:47:08

奇瑞與華爲,又掀起新一輪的吃瓜大戲。

2023年11月28,經過兩年時間的研發與籌備,奇瑞與華爲聯合推出的智界S7正式上市。可是還沒有等到智界S7上路,緊接著在2023年12月20日,奇瑞忽然宣發了,與智界S7幾乎相同配置,價格卻大幅降低的星紀元ES。

一時間,奇瑞“背刺”華爲的聲音甚囂塵上。然而沒過幾天,進入2024年後,這場風波似乎又“反轉”了。

智界S7上市一個多月後的2024年1月份,不少車主爆料稱,智界S7的訂單至今依舊顯示在排單中,不僅遲遲無法交付,在線下展廳也沒見到智界S7的展車。甚至還有傳聞稱,智界S7是華爲單方面提前上市,奇瑞作爲生産方甚至連生産線都沒有搭建完成。

當然,爆料與傳聞的真實性仍需要進一步證實。只是如此一來,究竟是奇瑞“背刺”華爲,還是華爲只顧KPI不顧奇瑞“死活”,已然引發了吃瓜群衆大規模的討論。

結合新能源汽車市場現狀,針對這場可能繼續反轉的背刺風波,我們有著以下推測:

1.奇瑞和華爲的糾紛背後,可能存在著難以調解的利益糾紛。畢竟智界S7上市時,正值問界M7口碑暴漲的階段,無論是奇瑞還是華爲,都沒有道理在這個時候給華爲智選車業務“抹黑”。

2.不管這一輪背刺事件最終以怎樣的形式收尾,奇瑞都將成爲最大的受害方。尤其是奇瑞與近期透露“准備上市”的計劃籌備,很可能會遭到非常沉重的打擊。

一、智界S7高開低走,奇瑞和華爲互相“背刺”?

世間熙熙攘攘皆爲利,這世上所有的矛盾,最終都繞不開一個“錢”字。

作爲華爲智選車模式下推出的第二個品牌車型,有著華爲與賽力斯合作經驗打底,再加上問界M7在上市後不斷刷新著銷售紀錄,各方面對智界S7能達到怎樣的高度,報以極大的期待。

回顧問界M7在2023年下半年的猛然發力,2023年國慶節期間,問界M7的大定數據達到12萬台。10月份售出1.2萬輛、11月份售出1.7萬輛、12月份售出2.5萬輛的銷售數據,更是將理想L7和特斯拉Model3遠遠甩在身後。

根據2024年第一周的銷量數據統計,問界M7交付量達到5900輛,預計2024年1月總銷量大概率會超過2.4萬輛。以單車30萬元上下的價格計算,短短4個月內,問界M7即將創下不低于234億元的銷售額。

那麽,智界S7的首月銷量是多少?

可能只有115輛。

是的,你沒有看錯,雖然智界S7訂單數量破萬,但根據網絡統計數據,11月交付的總量只有115輛。當然了,智界S7上市于11月末尾,統計數據不高也情有可原,但12月單月銷量統計卻也只有784輛。

“高開低走”這四個字,或許已經不足以形容智界S7上市後的表現。25萬元起的價格,也意味著智界S7的上市首秀,只有千萬規模的銷售額。

時值問界M7銷量持續發酵的關鍵階段,銀箭財觀有理由認爲,盡管智界S7瞄准的是純電轎車市場,與問界M7的增程式SUV並不沖突,但華爲基于擴大銷量成果的考慮,其營銷資源大概率會向問界M7傾斜。

作爲合作方,奇瑞必然無法接受寄予厚望的“華爲賦能”新車型上市遇冷。因此,將與配置上和智界S7堪稱“姊妹車”的星紀元ES,提前從生産計劃中搬到台前來,“蹭”合作車型的熱度,來提升自家車型的銷量,也就成了合情合理的事情。

之所以這樣推測,主要依據是在華爲智選車模式下,華爲不僅主導參與産品定義、整車設計、系統匹配等技術生産層面的規劃,還在末端零售、品牌營銷、渠道搭建等方面,爲車企提供全方位服務。

可以說,在智選模式下,華爲僅需車企提供生産線,遵循華爲成熟的設計方案生産汽車,別的什麽都不用管。

不得不說,盡管看起來服務很貼心,也很省事,但某種意義上,車企也成了華爲的“代工廠”。這或許也是奇瑞和華爲之間,最可能發生矛盾的環節。

進入新能源汽車時代後,奇瑞一直在努力擺脫“廉價”標簽,向高端汽車市場尋找增量。智界S7頂著華爲的品牌優勢,再加上鴻蒙智能座艙系統的銷量刺激,本就被奇瑞視作進入高端市場的敲門磚。

早在2022年,就有消息稱繼金康新能源、極狐汽車之後,華爲智選車業務又與奇瑞、江淮等車企達成合作。2023年智界S7上市後,華爲與長安合作推出的阿維塔12,也緊跟著面向市場。

由此可見,奇瑞能夠成爲華爲智選車模式下“第二把交椅”,一定展現出了很大的誠意。

奇瑞方面,或許是想要避開問界M7的風頭,遲一些日子再上市的。但是智選車模式下,新車型宣發工作由華爲負責,不管是什麽原因促使智界S7的上市時間定于2023年11月底,奇瑞與華爲之間大概率會有爭執發生。

智界S7與星紀元ES上市時間相隔只有22天,或許就是這一矛盾的體現。更別提二者近乎一致的配置,以及星紀元ES明顯更低的售價。

隨著時間推進,這一矛盾可能也越發尖銳起來。其中表現最明顯的,就是近期愈演愈烈的智界S7交付延期。

通過天眼查可以看到,奇瑞近些年涉及的司法糾紛中,主要集中于買賣合同糾紛,其中也包含了交付相關的問題。而今,隨著“背刺”事件的發酵,這一問題也變得越發尖銳起來。

早在上市初期,智界S7展車、試駕車不足的情況屢有發生,部分華爲門店長期“缺貨”,首月銷量的低迷未嘗不是交付問題所拖累。然而到了2024年1月中旬,仍有預訂用戶爆料,在4-6周交付的定調下,官方銷售人員仍無法保證具體的交付期限。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背刺者”星紀元ES做到了上市即交付的效率。不僅交付時間穩定在15天以內,1月7日,星紀元ES又發布了比原本售價再低2.7萬元的國潮版,還很貼心地爲已提車的用戶,推出了置換補貼和現金紅包。

這也意味著,奇瑞在高端新車型上市半個月左右,就把價格達到了20萬元以下,國潮版官方指導價只有19.88萬元。青島地區的門店,甚至爲星紀元ES打上“清倉大甩賣”的標語。

如此明顯的産能偏向,奇瑞,難道真的要跟華爲徹底“撕破臉”嗎?

二、2024碳中和開年波動,奇瑞上市破局希望在即?

無論如何,隨著“背刺”+降價的絲滑連招打出,奇瑞就算沒有徹底得罪華爲,合作關系也多少會受到影響。

這也是市場方面表示難以理解的地方。畢竟和華爲交惡,等同于給華爲旗下的華爲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留下了不太好看的印象。

偏偏在2023年底,奇瑞汽車在回應“IDG資本70億元收購奇瑞控股股票”“奇瑞控股正重新考慮將子公司奇瑞汽車的股份挂牌上市”等網絡傳聞時,聲稱除了“公司確實在准備上市”外,其余消息均不准確。

一邊籌備上市計劃,另一邊反手得罪了最有希望獲取支持的投資機構,奇瑞的離譜操作,讓很多人摸不著頭腦。

要知道,奇瑞在上市這件事情上,已經苦熬了近20年。

綜合公開資料,2004年初首次披露上市計劃後,盡管獲得了安徽省政府的出面力挺,但是由于奇瑞與上汽集團之間,存在著較爲複雜的股權關系,最終導致上市計劃暫時擱置;

2007年開啓第二次IPO計劃的奇瑞,很不巧碰上了2008年金融危機,被迫再次中斷上市進程;

2009年重啓IPO計劃後,金融危機後股市長期的低迷,再加上IPO放緩等因素的共同影響下,再次品嘗到受挫的滋味;

到了2016年,奇瑞新能源寄希望于通過“借殼”海螺型材實現上市夢想,只可惜因爲奇瑞新能源沒有取得新能源汽車生産資質,收購計劃告吹,奇瑞迎來第四次失敗。

再之後,2019年開啓“混改”後,由于當時的第一大股東青島五道口出現資金問題,一直拖到2022年9月,奇瑞啓動“瑤光2025”戰略時,才宣布“混改徹底完成”。

而在至今將近20年的時間裏,比亞迪、長城、長安、吉利等同時代車企相繼上市,只有奇瑞因爲“混改”曆史遺留問題,以及各種外部因素,沒有再重啓過上市計劃。

甚至在“瑤光2025”戰略發布後,雖然奇瑞展露出了“2025年之前完成IPO”的決心,但市場方面對此始終缺乏信任。

而且即便奇瑞能夠兌現2023年末透露的“准備上市”,在IPO審核難度持續走高的當下,想要在2024年內完成IPO,終究還是缺乏一些說服力。

更別提,2024年開年,奇瑞又“得罪”了華爲。

不過在銀箭財觀看來,奇瑞汽車想要實現2024年上市,並非完全沒有機會。

因爲年份交替的時刻,A股發生了一件跌破許多人眼鏡的事情——舊能源,“幹翻”了新能源。

進入2024年後,A股開門4連陰,新能源板塊一路回撤,而煤炭板塊屢創新高,相比2020年翻了近2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煤炭市值第一的“中國神華”,在1月5日市值超過新能源的龍頭企業“甯德時代”。

隨著燃油汽車限售時限不斷臨近,新能源反而遇冷,這背後是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逐漸走入瓶頸期,以及動力電池産能的過剩等因素。

盡管這一現象不能代表長周期的行業發展路徑,但至少在短期而言,像奇瑞這樣,在新能源轉型方面不具備優勢的傳統車企,仍有希望能夠乘著碳中和短期的波動,打開IPO困境。

而且考慮到奇瑞第三代混動科技——鲲鵬超能混動C-DM在近期發布,新能源技術方面的短板也在不斷補齊。如果一切順利的話,2024年上市的可能性雖然不算太大,但終究值得期待。

最後,還是希望這場華爲和奇瑞之間的矛盾糾紛,能夠早日平息吧。

免責聲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內容和已公開的資料信息,展開評論,但作者不保證該信息資料的完整性、及時性。

另: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文章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與否須自行甄別。

0 阅读:2

銀箭財經

簡介:洞察商業邏輯,明悉商業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