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被裁員,應該怎麽辦?還有希望找到好工作嗎

東世說財經 2024-05-25 10:22:44

近兩三年來,35歲中年危機猶如一股洶湧的浪潮,讓無數職場人士心生惶恐。

然而,就在幾年之前,這種危機感還並不明顯,那些風光走進大廠、外企的打工者們,何曾料想到自己的職業生涯會如此短暫?

那麽,最早經曆“35歲危機”沖擊的那批職場人,現在過得怎麽樣呢?

給大家講三個真實案例,你就會明白他們是如何快速自救的!

第一位主人公,初代大廠人,自己創業過,後來成爲外企高管,去年5月被裁。

被裁後,他選擇去創業企業紮堆的城市,一邊旅遊,一邊跟這些企業聯系。

失業後三個月後,他變成了這些初創公司的“外部顧問”。

第二位主人公,原大廠部門總監。

被裁員後,他在休息的那段時間,買好200多盆綠植。

這看似閑庭信步的舉動,卻爲他未來的事業埋下了伏筆。

四個月後,他搖身一變,成爲了一家植物店的老板。

第三位主人公,某大廠主筆品牌文案。

裁他的原因很無奈,因爲他是部門裏薪資最高的,其他員工年齡小,是校招過來的。

失業不到半年後,月入3萬多塊錢,與原先在職時相差無幾。

那麽,這三位主角是如何做到快速“上岸”,找到新工作或創業成功的呢?

第一位,他既做過創業,又做過跨國公司管理,對于一些創業公司來說,他們非常需要這樣一位“過來人”,幫忙拆解公司遇到的問題,所以他順利拿到“兼職顧問”的的職位。

第二位,只用3年時間,他就從普通運營做新媒體事業部總監,管理部門20多個人。

這種人,除了有非常強的專業能力外,服務意識也超強。

而他平時的唯一愛好就是養綠植,所以很果斷就開了一家植物店。

再配合自己在新媒體方面的能力,創業就很輕松的成功了。

最後這位,一直在市場品牌這個圈子裏呆著,有審美積累,對産品、人群標簽以及定位,拿捏的非常准,再加上平常也喜歡拿手機拍照,家裏裝修還不錯,于是就轉行做起了家居博主。

以上這三位,他們的成功秘訣,不是找了什麽新工作,而是他們完全知道自己擅長什麽,幹什麽有優勢,所以在面對失業困境時,並不盲目海投或試錯,而是精准出擊、直擊目標。

如果你也正面臨著找工作的困境或失業的迷茫,不妨問問自己:你擁有哪些別人所不及的能力?找到它並善加利用,或許能讓你事半功倍地走出困境、邁向成功!

0 阅读:56
猜你喜歡

東世說財經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