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最逗的國家,被河南人“占領”?當地人喝胡辣湯、飚河南方言

陋室文史 2024-05-23 16:38:45

來源:中國知網 大河網

人類的曆史就是一部遷徙史,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人離開家鄉到異地打拼,才讓不同的文化得以交融,並因此誕生了新的風俗習慣。

在我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下,全球有150多個國家加入了進來,中方與之進行了深度的合作,彼此都收獲滿滿,這就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體現。

一帶一路將全球化加速了,也因此出現了不少有趣的現象,比如非洲一個國家,就吸引了大量的河南人前往。

一、飲食習慣的同化

如果你買一張機票飛到坦桑尼亞,你會驚奇地發現,這個非洲國家的大街上,爲什麽有那麽多的河南飯館?

隨便找一家走進去,點上一碗胡辣湯或者河南燴面,吃上一口,地道的口味讓人忍不住豎起大拇指。

這是什麽情況?難道非洲老鐵們都來中國進修過廚藝嗎?

當然不是,坦桑尼亞的中餐館,幾乎都是河南人開的,做出來的河南美食自然正宗。

至于這裏的河南人爲什麽這麽多,還要追溯到60年前。

上世紀六十年代末期,坦桑尼亞和贊比亞之間需要修建一條鐵路,因此,坦桑尼亞政府就向國際求援。

但是一些大國並不願意幫助,畢竟在非洲修鐵路屬于無利可圖的項目,只有中國伸出了援手。

中方向坦桑尼亞承諾,不僅給坦方提供貸款,還會派出最優秀的工程師。

爲了解決工程中施工人員和當地人溝通的問題,北京外國語大學還開了第一屆斯瓦西裏語班學習班,爲坦贊鐵路工程培養了一大批翻譯。

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許多河南工人曆經千裏來到了非洲,他們在坦贊鐵路的修建中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將自己的青春和熱血也撒在了非洲大地上。

等到項目結束回國時,很多人因爲對非洲的感情,又從國內來到了非洲工作。

中國人在海外總是團結的,隨著第一批河南人在坦桑尼亞定居,越來越多的河南人也紛至沓來,慢慢地,坦桑尼亞的“河南味兒”越來越濃。

“同化”坦桑尼亞人民的第一步,就是從飲食開始。

在河南人沒去之前,坦桑尼亞人的傳統主食叫做烏伽黎(ugali),是一種用玉米面做成的團子。

這樣樸素的食物,跟咱們的河南美食比起來就遜色多了,當胡辣湯和燴面的香氣傳到街上,坦桑尼亞人民“瘋狂”了,他們湧入河南面館大快朵頤,一時間就被中華美食所傾倒。

從飲食結構上來說,河南與坦桑尼亞都是以碳水爲主食,這也是河南美食容易被坦桑尼亞人民接受的原因。

坦桑尼亞人吃飯都是用左手,和印度傳統有些類似,在我們今天看來,確實是有些不衛生。

河南美食占據坦桑尼亞後,面對滾燙的胡辣湯和燴面,他們也不得不用起了餐具。

河南美食竟然還促進了坦桑尼亞的飲食衛生,實在是令人意想不到。

二、文化的流行

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最能打開溝通障礙的就是美食,其次就是語言。

河南美食受到歡迎之後,許多坦桑尼亞人也希望學習河南菜,河南的飯店裏,也需要坦桑尼亞的員工,因此,學中文甚至學河南方言就成爲了潮流。

一家由河南夫妻開面館內,丈夫負責煮面,妻子則忙于打小料、招待客人和上菜,來消費的坦桑尼亞客人們,會學夫妻倆的話。譬如“中哩”、“俺老公”等等。

弄得店內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實在是別開生面的一幅場景。

可見,美食是一個地區人們特有的生活方式締造的,其中不僅蘊含著當地人的口味,還保留著曆史源頭的文化特征,即便去到千裏之外,這種文化特征也不會消失。

美食的傳播,又成爲了語言的媒介,河南美食傳到非洲,非洲人民就會想去學習制作這種美食,語言、文化就這麽傳播開來了。

坦桑尼亞的大學裏幾乎都有孔子學院,因爲河南美食,他們隨之愛上了中國文化,也樂于學習漢語,甚至選擇到中國留學。

在這種奇妙的交融中,兩國之間不僅建立了友誼的橋梁,還促進了文化的交流。

河南方言的傳播,就讓河南的民間藝術得到了發揚,傳統的豫劇在坦桑尼亞遍地開花。

很難想象一個黑皮膚的非洲人,身著戲服唱出《穆桂英挂帥》,因爲豫劇,京劇、川劇等劇種也由此進入了非洲人民的視野。

三、深度、長久的合作

如今,我國幫助坦桑尼亞建立了達累斯薩拉姆的港口,中國的醫療隊也源源不斷前往坦桑尼亞,這種無私的援助,是中坦兩國友誼的見證。

在中非産業園區推介會上,有一名在坦桑尼亞經商二十多年的河南同胞接受了采訪,他叫做李軍(化名),早在千禧年初就來到了坦桑尼亞。

“那個時候就是聽說在坦桑尼亞修路可以掙錢,我當時也沒結婚,想著出去闖闖,就來了。”如今的李軍春風滿面,一副成功人士的樣子。

來到坦桑尼亞之後,李軍先是當工人,沒多久工程結束,腦子活泛的他沒有回國,而是盯上了餐飲業。

“非洲人喜歡吃我們的中餐,你只要手藝好點,不存在掙不到錢。”李軍表示。

李軍的餐館開起來之後,很快就受到了當地人的歡迎,生意一直很好。

隨著中國對坦桑尼亞的投資越來越多,他看准了機會,開始做中非貿易,最後更是涉足了建築業。

如今20多年過去,他已經是當地小有名氣的富豪了。

李軍表示,在坦桑尼亞,有很多像他這樣的人,大家都是因爲某個契機來到坦桑尼亞,通過辛勤的工作一步步收獲了成功,這離不開中國的大戰略和坦桑尼亞穩定的政局。

河南和坦桑尼亞的故事非常感人,兩地相距何止千裏,但憑借人民之間的彼此擁抱,雙方都被對方的文化所折服。

這種溫情還上升到了國家層面,讓更多人因此受益。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非之間的合作會繼續深入,人民的生活水平會繼續提高。

參考資料:

中國人與坦桑尼亞鐵路建設之曆史考察——兼論坦桑尼亞早期中國移民——李湘雲(知網)

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7qHjwMDcsG2xmDr-pQFFeu0S8XLtTD78suSMwGhpnJnHj492plLSJDkCXAkFEnGHAChFqcsFZYmEychHGBVcvmi0GttVlC5IPXBbpEuNj66WPOmEhhuNuKIxUcO4phQPkHGGusV2kYc=&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

開放河南 聯通世界丨萬裏之外的“鄉”聚——大河網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4274523305012566&wfr=spider&for=pc

26 阅读:21963
评论列表
  • 2024-05-24 14:07

    小蒼娃我離了登封小縣,

    玩家 回覆:
    再不能坦桑尼亞吃燴面~
  • 點心 19
    2024-05-23 16:52

    願河南人把坦桑尼亞建設好,願我們的同胞在外發展壯大。

  • 盤子 18
    2024-05-23 21:57

    學不會非洲話,那就教他們學會河南方言[捂臉哭]

  • 2024-05-23 21:53

    要說中國有影響力的是河南人,山東人,東北人,溫州人,福建人,廣東人,四川人,別的可忽略。

    Sa 回覆:
    廣東有影響力的都是潮汕人,福建有影響力的都是閩南人,這些人和溫州人都是說閩南話,來自河南。
    龍輝 回覆: Sa
    廣東的梅州人還是很有影響力的,在東南亞國家從政的基本上祖籍都是梅州的
  • 2024-05-24 00:21

    好像還有個在非洲當酋長的

  • 2024-05-24 12:45

    也就只有非洲人不挑食了

  • 2024-05-23 18:17

    70後,80後的河南人90%是練家子,會武術

    男人哭吧不是罪 回覆:
    山東比河南多吧
  • 2024-05-25 15:16

    河南總部最有影響力[點贊]去那裏都不忘本的發展

  • 2024-05-23 20:25

    作爲河南人我覺得河南燴面就是普通河南老百姓吃的面而已,河南有很多美食和河南水席

  • 2024-05-23 18:58

    最具代表河南話的是一個字“中”。

  • ANAM 2
    2024-05-23 20:24

    巴鐵小飛,河南走遍世界

  • 2024-05-23 19:07

    還有個許昌大哥在非洲說河南味英語。

  • 2024-05-23 21:25

    “是因爲做餐館的中國老名叫王國傑”,這句話咋斷句?

  • 2024-05-25 07:05

    你如果坦桑沒有,胡說八道,拼湊的新聞?你知道幾個坦桑的中餐館?

  • 2024-05-25 07:04

    你去過坦桑沒有

  • 2024-05-26 16:04

    中國人只要說“中”的就是俺河南人。[點贊][點贊][點贊]

  • 2024-05-28 01:28

    他們吃豬肉不?

  • 2024-06-05 18:36

    又一新是開封九十年代以前最好的幾家飯店之一(單純吃飯,沒住宿客房和其它設施那種)

  • 2024-05-23 19:22

    不容易,真心不容易!紮根在外的老鄉們,你們辛苦啦!年下回來老家轉轉!

  • 2024-06-07 15:10

    說河南話,走萬裏路!

  • 2024-06-11 14:16

    我只相信,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現在只是還用的著你[笑著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