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家狂魔霍華德:爲花完遺産瘋狂揮霍,20年後竟然成了世界首富?

人間史名人錄 2024-05-17 18:11:53

1976年4月5日,夕陽西下的休斯敦略帶燥熱,醫院的泰特斯醫生接到一個神秘電話,對方告訴他要馬上前往太平間,處理一起“特別”的案件。

而當他走進冷氣逼人的太平間,眼前的一幕讓他愣住了。一具瘦骨嶙峋的屍體靜靜躺在解剖台上,似乎訴說著過去的輝煌與荒唐。屍體是那位曾引領無數夢想與瘋狂的億萬富翁——霍華德·休斯。

霍華德曾是好萊塢的寵兒,航空業的翹楚,身價超過十億美元的傳奇人物。那個晚上,泰特斯醫生的手術刀不只是在屍體上劃過,也仿佛劃開了一個時代的序幕。

一個不一般的童年

1905年12月24日,霍華德·休斯出生在美國休斯敦。父親老霍華德·休斯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創立了“休斯工具公司”,母親加諾則是一位來自英國的貴族。霍華德的童年在富裕的家庭中度過,但並不快樂。

霍華德的父親是個天才發明家,他發明的旋轉鑽頭可以穿透堅硬的岩層,這項發明使得家族財富迅速積累。

然而,富裕的生活並沒有給霍華德帶來太多的快樂。霍華德的母親加諾崇拜貴族式教育,強調紀律和傳統,而父親則主張自由和創造力。這種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讓霍華德在成長過程中倍感壓力。

霍華德在學校裏很不合群,他性格內向,發育遲緩,常常被同學們嘲笑和捉弄。他討厭去學校上課,經常裝病待在家裏。盡管如此,霍華德在機械方面展現出了驚人的天賦。

11歲時,他開始拆卸和修理家裏的收音機。父親看到兒子的興趣後,特意爲他買回了專業的工具。12歲時,霍華德已經能夠熟練地拆裝收音機,對機械構造産生了濃厚的興趣。

接著,他又迷上了騎自行車。霍華德憑借高超的騎車技術交到了朋友,性格逐漸開朗起來。13歲時,他已經不滿足于自行車的速度,轉而開始研究父親的摩托車。在父親的支持下,霍華德學會了拆卸和組裝摩托車,機械的魅力深深吸引了他。

霍華德的童年是充實又苦澀的,但那時的他並不知道自己未來的人生會發生多麽大的轉變。

霍華德的夢想之旅

1921年,霍華德的母親加諾在一次手術中意外去世。兩年後,父親老霍華德·休斯也因心髒病突發去世。18歲的霍華德在短短兩年內失去了雙親,成爲了孤兒。

父母去世後,霍華德繼承了巨額遺産和休斯工具公司的股份。然而,在霍華德·休斯的生命中,追求夢想似乎比維持家族企業更爲重要。

他的生活轉折點始于1924年,當他決定將手中的公司管理權交給專業經理人,自己則投身于更富有挑戰和興趣的電影制作領域。

霍華德進入電影界的初衷並不僅僅是爲了娛樂大衆,更多是爲了實現自己對電影藝術的熱愛。他在洛杉矶購買了125家電影院,並開始大規模制作電影。

在這個過程中,他既是導演也是投資者,他將大量資金投入到電影制作中,這包括購買設備、聘請最好的人才,以及制作成本高昂的場景和特效。

在他眼裏,這是爲了實現自己的夢想不得不做出的投資,但在旁人眼中,他便是在揮霍父母留下來的遺産,這時,誰也沒想到20年後他會獲得如此大的成功。

霍華德制作的第一部電影《花花公子荷根》雖然商業上並未成功,但他並未氣餒。轉而投入更大的精力和資本制作了《阿拉伯之夜》,並憑借這部作品贏得了第一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這次成功證明了霍華德的實力和天賦。

然而,霍華德的野心不止于此。1928年,他開始籌備另一部電影《地獄天使》,這是一部描述一戰中空戰的大片。霍華德爲了增加電影的真實感,斥巨資購買了87架真實的飛機,並建立了一座專門的機場。電影的拍攝過程中,霍華德親自參與設計空戰場景,要求場面必須震撼,效果必須逼真。

電影中的一場戰鬥場景,霍華德在導演椅上指揮著:“讓攝影機跟上那架飛機,我要每一個機翼的震動都拍進去。不,那個角度不行,換!”

隨著攝影師調整位置,飛行員駕駛飛機做出一系列高難度動作,每一個動作都令在場所有人屏息。霍華德的執著和完美主義在這一刻得到了體現,他不惜一切代價捕捉每一個細節,以確保電影的震撼效果。

《地獄天使》的成功不僅僅是在票房上,更在于它如何塑造了霍華德在電影界的地位。然而,這種成功的背後是巨大的財力投入和個人品牌的塑造。

在拍電影上,他從不吝啬花錢,從《地獄天使》的拍攝過程也可以看出這一點,他希望自己的親手打造的電影能有最佳的展示效果。

事實上,他也的確做到了,但是他在電影行業的“揮金如土”也讓人們對他産生了揮霍金錢的刻板印象。

很多人都認爲他遲早有一天會因此而破産,但誰也沒想到他的財富不僅沒有減少,反而越來越多,甚至一步一步成爲了美國的億萬富翁。

霍華德的家庭背景和早年經曆,塑造了他獨特的性格和追求。當他進入某個行業時便不會吝惜花錢,而正是這些看似不計後果的投資,最終讓他的財富實現了倍增,奠定了他成爲世界首富的基礎。

當霍華德在電影事業上馳騁時,他的另一個夢想——飛行,也在悄然萌芽。1932年,霍華德成立了休斯飛機公司,開始轉戰航空業,這是他多元化投資的另一個裏程碑。

他不僅投資制作飛機,還親自參與設計和飛行測試,他的飛行員生涯同樣是傳奇的一部分,他曾經創下飛行速度紀錄,最快環球飛行紀錄。

1939年,休斯入主環球航空公司,在他的經營下環球航迅速扭虧爲盈,他也因此成爲美國的第一位億萬富豪。

從孤獨巅峰到終極隱退

隨著霍華德·休斯的商業帝國在多個領域展開,他的個人生活卻逐漸陷入了深度孤立。他的晚年生活成爲了一個富有戲劇性的對照:一方面是巨大的成功和財富的積累,另一方面則是精神上的崩潰和孤獨。

進入晚年時,休斯內心的煎熬越發明顯,他患上嚴重的強迫症,生活中他對細菌的恐懼達到了極端,幾乎不允許任何人進入他的房間,甚至連最親近的助理也需要通過嚴格的消毒程序。

他的日常生活被嚴格的規則所束縛,這些規則包括了如何開罐頭、擺放物品的具體位置,以及對食物的異常挑剔。

一次,他在與助理討論日程時突然中斷,指著一排放置不整的文件,聲音裏帶著不易察覺的顫抖:"請把這些文件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重新排列。我需要有序,我...我需要控制。"

在這種情況下,休斯的商業決策能力也受到了影響,雖然他依然通過電話會議管理他的商業帝國,但他的指令越來越反複無常,時常一改再改。

在他的指導下,公司仍然在運轉,但許多決策開始顯得缺乏前瞻性,有的甚至導致了巨額的經濟損失。

在他的最後幾年裏,霍華德·休斯的身體狀況急劇下降。他的飲食習慣不佳,經常只依靠少量的牛奶、巧克力和罐頭豌豆維持生命。

在一次偶然的醫療檢查中,醫生發現他的身體各項指標都在告急。醫生嘗試勸說他接受治療,但休斯拒絕了:"我的身體,我的選擇。我不需要別人來告訴我怎麽活。"

霍華德·休斯的生命最終在1976年走到了盡頭。他在從墨西哥飛往休斯敦的飛機上逝世,他的最後時刻並不伴隨著響亮的新聞頭條,而是在幾乎完全的孤獨中結束。

當法醫在進行屍檢時,露出了一絲驚訝:"這就是那位傳奇的億萬富翁?他的身體狀況比我見過的任何病人都要糟糕。"

霍華德·休斯的故事最終轉化爲一種悲劇,他的一生充滿了跌宕起伏,而他的結局則是對于一個孤獨靈魂的深刻反思。即使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也可能在內心深處感到空虛和孤獨。

從敗家到首富的反諷

霍華德·休斯的故事讓我們深刻地看到,即使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也可能在背後隱藏著無法預見的挑戰和內心的苦楚。從一個繼承巨額遺産的年輕人,到成爲全球首富,再到最後的孤獨晚年,霍華德的生活軌迹仿佛一部戲劇,充滿了轉折和諷刺。

盡管霍華德以敗家著稱,他在電影、航空及其它領域的投資確實幫助他積累了更多的財富,但這種看似瘋狂的揮霍最終未能帶給他真正的滿足和幸福。他的財富雖在不斷增長,心靈的寂寞和痛苦卻也隨之加劇。

在回顧霍華德·休斯的一生時,我們看到一個從極致奢華到極度孤獨的轉變,這不僅僅是一個關于財富如何塑造個人命運的故事,更是一個關于心靈空虛如何侵蝕一個人精神的警示。霍華德的故事提醒我們,財富和成功能夠帶來許多東西,但它們無法買到幸福或治愈內心的創傷。

0 阅读: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