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女子將幼童抛下22樓,還有點人性就別拿精神疾病當擋箭牌

戲說金融 2024-04-01 18:04:32

中午正在用餐,手機彈出一條新聞:4月1日,重慶巴南區一小區,一名女子把小孩從22樓高處扔出窗外,致小孩當場死亡。

一開始以爲是愚人節的惡作劇新聞,但點進去一看,整個人原定抑郁了,緩了好久都緩不過來,心裏堵著一口氣,滿腦子都是孩子在半空中掙紮和呐喊的畫面。3歲的他甚至還不知道什麽是絕望,只能無助和恐懼,然後離開了這個世界,就好像從來沒來過一樣……

整理了一下關于這條新聞目前媒體爆出來的信息,如下:

1、該女子所住小區周邊的商戶透露,近期該女子有疑似精神失常的行爲;

2、該女子是在跟婆婆吵架後,先持刀將婆婆砍傷,然後再將自己3歲的孩子從22樓扔下;

3、該女子在抛下3歲孩子的時候,她旁邊還站著另外一名稍微大一點的小孩,據透露,她還想繼續行凶,也要將第二個小孩也抛下,但被制止了。

在這一事件中,有不少媒體根據周邊商戶和鄰居的反饋,將該女子的行爲視爲“突發狂躁症”。

狂躁症屬于精神疾病的一種,它有兩個明顯特征,一是無法自控,二是具有暴力行爲。

當然,目前這種說法也只是媒體根據自己了解的一些情況的猜測,最終是否如此還需要嚴格的司法鑒定程序和漫長責任劃定流程。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最終的結果對于該女子的命運影響是天差地別的,畢竟從法律的角度來看,如果當事人在行凶的時候屬于精神疾病發作期間,則不需要擔負任何法律責任;但如果當事人在作案過程中有控制能力或者意識清醒的話,這便是妥妥的故意殺人,是需要承擔相應的刑罰後果。

以目前可以搜集到的信息來看,該女子並沒有精神病史,最起碼在醫院沒有病史證明,畢竟周邊人證明其精神狀態疑似有問題,只是在最近幾天。而且,從其先砍傷婆婆,馬上又將小孩丟下樓的行爲來看,目標很明確,只傷人不毀物也不自殘,被制止後馬上能恢複平靜並配合警方筆錄。以個人經曆來看(後面詳說),不太像突發狂躁症或者突發精神疾病者所爲(當然,肯定也有醫學上的患者個體差異)。

如果真的是患上了精神疾病,那麽這女子也是受害者,也值得同情。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當這個的狂躁症過去的時候,她肯定會爲自己的行爲感覺痛不欲生,只有自責悔恨和輕生的念頭,而不會爲自己發作時的狂躁症做辯護,因爲這一刻,面對怎樣的懲罰對于她來說已經不重要,心已死。

相反,如果她不斷強調自己過得多壓抑,多委屈,行凶的時候多麽無法自控,完全沒有意識等等。那麽,在她的潛意識裏只有想逃脫法律的懲罰,只有自私的人性。換句話說,這種人很有可能在作案期間是可以自控的,只是激情過度放任自己和報複他人罷了。

我們同情精神疾病的受害者,但也不會忽略有些心理扭曲的人。

爲什麽說“有點人性就別拿精神疾病當擋箭牌”呢?

很簡單,因爲你已經做了毫無人性的事。若是有意爲之,則死有余辜;若是疾病使然,則多爲尚存的親人著想,畢竟第一次發作就如此泯滅人性了,家裏還有一個僥幸逃脫的小孩呢?誰能保證下次發作的時候,會不會又有一個無辜的幼小生命毀于魔手。

在這個案例中,除了情緒健康之外,婆媳關系毫無疑問是另一個熱議的焦點。

事實上,對于很多中國已婚女性來說,從古至今,婆媳關系都是情緒健康或者心理健康中極其重要的影響因素。

在這一關系中,如果非要朝夕相處,那麽就需要各自寬容各自優質。

作爲婆婆而言,自己也是從兒媳走過來的,自己應該明白不被婆婆善待的不容易,女兒何苦爲難女人。而且對兒媳好了,對兒子對孫子孫女的生活也是一種無形的幫助,最起碼能少些矛盾,多些歡樂。

作爲媳婦而言,一定要學會如何處理代溝,懂得適當放低姿態,不要什麽都硬剛硬頂。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遇上什麽自己覺得對方做得不對的,可以先讓對方心情好了,再委婉表達,適當撒撒嬌什麽的,效果會好很多。實在不行,跟老公曉之以理,讓老公去跟婆婆說。

作爲婆媳關系中的第三者——丈夫,這一角色的作用越來越具有決定性,一個高情商會處事的丈夫,往往能讓婆媳關系變得更加和洽。要做到這樣,其實也不難,多跟媽媽講她兒媳背地裏對她有多好,同時多跟老婆說媽媽如何默默關心她和小孩。不過,這種方法也不是什麽情況都有效,畢竟還是有特殊存在的:

比如丈夫在異地務工或者在家時間極少;比如有其他因素造成了妻子和母親的情緒激變;比如妻子或母親的性格過于倔強等等。

說到這裏,我想起了我的家庭,突然對父親在這樣事情上的處理方式,又多了幾分敬佩。

哥哥出生那年,姥姥和姥爺先後去世了,母親一下子陷入了抑郁。雪上加霜的是,一歲左右的哥哥發燒,父親在醫生建議下給他餵了頭孢,之後便下地幹活了。沒多久,就傳來了哥哥口吐白沫的消息,當父親趕回的時候,哥哥已經夭折。原因是母親爲了給哥哥降溫,聽從鄰居建議,用酒精給剛服下頭孢的哥哥進行全身擦拭。

父親沒有責怪母親,只是自責,但是有重男輕女思想的奶奶馬上要和母親拼命,本身就悲痛欲絕的母親,一下子就崩潰了,從此染上了精神疾病。

父親做的第一件事便是馬上把家搬出去,將母親和奶奶隔開,之後每天都陪著母親,每天都在哄她。感覺效果一般後,父親馬上又到處借錢,將母親送往專門的精神病治療中心治療,半年後,母親情況好轉,得以出院,但必須每天服藥(至今三十多年過去了依然需要每天服藥)。

後來我出生了,可能産後抑郁又加重了母親的病情,父親只好將我寄養到親戚家,再次送母親去治療。在我記憶中,小時候,母親常常有控制不住自己行爲的舉動,父親一有什麽不順她心,就會掀桌子會自殘,甚至有一次由于豬染病虧錢了,拿刀砍了好幾頭健康的豬(但從未傷害過我們姐弟,這就是爲什麽我不理解重慶女子會在第一次發作就將親生兒子抛下高樓的原因)。而父親總是會自己默默收拾東西,之後又教我和姐姐去哄媽媽。

後來,隨著家庭經濟逐漸好轉,我們慢慢長大,母親的情況也趨向穩定。而穩定了的母親,似乎也看開了很多,奶奶去世前兩年,由于摔倒骨折,長期臥床,母親還主動提出接她過來一起住,並不嫌髒累,親自伺候奶奶的吃喝拉撒睡。

話說回來,重慶這名女子做出這樣的舉動,是凶手肯定也是受害者,得不到合適的排解是悲劇發生的根本原因。但是,如果純粹是婆媳關系,拿刀砍婆婆的舉動,可以理解,哪怕突發狂躁也目標明確。但是將小孩抛下高樓,這個就有點可怕了,說明她潛意識裏會將平時自己的不順委屈和煩躁,在一定程度上也歸罪于自己的小孩。

如果不是精神疾病,那就更可怕了,畢竟心理扭曲的人可比精神病患者恐怖得多。

因此,爲了剩下那個小孩的健康,留下一些人性吧。

現在成年人的壓力越來越大,要懂得排解,懂得保護自己保護自己的家庭。感覺自己情緒要崩潰的時候,可以放下一切,讓自己去釋放一會,或許哪怕是一會,結果就完全不同。

本文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裏,歡迎點擊關注!

“戲說金融”原創作品,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0 阅读:77

戲說金融

簡介:大白話語言,幽默解讀關于金融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