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龍魚:子公司牽涉進50億國企詐騙大案貪腐勾結造成國有資産巨額流失引關注

華網 2024-03-01 11:40:30

文/寒冰

近日,A股上市公司金龍魚(300999)發布公告稱,其下屬子公司廣州益海收到了檢察院的起訴書。公司被牽扯進一起損失超過50億元的離奇合同詐騙案當中。

該公告顯示,益海嘉裏金龍魚糧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金龍魚)下屬子公司益海(廣州)糧油工業有限公司(簡稱:廣州益海)于2024年1月11日收到安徽淮北市人民檢察院淮檢刑訴〔2023〕16號《起訴書》,廣州益海原總經理柳德剛作爲被告人、廣州益海作爲被告單位牽扯進這起合同詐騙案當中。

起訴書認爲,在廣州益海作爲中轉倉儲方期間,廣州益海及原廣州益海總經理柳德剛配合雲南惠嘉及其負責人張利華等人實施合同詐騙犯罪,構成合同詐騙罪的幫助犯,導致國企安徽華文損失超過50億元。不過,金龍魚方面否認了相關指控,稱廣州益海只是作爲倉儲方,並沒有參與詐騙。那麽,事情的來龍去脈到底如何?金龍魚方面到底應不應該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呢?

因提供倉儲服務 卷入巨額國資詐騙案

《發現•華網》梳理本次案件的詳細來龍去脈,發現事件的當事方主要有三家,分別是益海(廣州)糧油工業有限公司,公司隸屬于世界五百強企業新加坡豐益國際有限公司,幾十年來,在國內投資了衆多的糧油食品加工、研發等項目。其全資股東是益海嘉裏金龍魚糧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系一家外商獨資企業,具有一定倉儲能力。

另外兩家則分別是安徽華文國際經貿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安徽華文),其控股股東是安徽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系一家國有控股企業,以國際貿易及合作爲主業;另一家爲雲南惠嘉進出口有限公司(簡稱:雲南惠嘉),系一家從事棕榈油貿易的民營企業,曾是國內最大的棕榈油融資商。

要追溯事件的起因還得回溯到2008年,這三家公司之間的主要商業行爲是雲南惠嘉同安徽華文開展棕榈油代理進口業務。安徽華文作爲代理方、雲南惠嘉作爲委托方,雙方簽訂了進口協議,安徽華文同雲南惠嘉指定的國外供應商簽訂進口合同,按約定雲南惠嘉應于進口合同簽訂後兩日內向安徽華文支付貨款總值5%或10%的定金,安徽華文負責對外承兌或付彙,雲南惠嘉應在安徽華文對外承兌或付彙前支付貨款余額。

之所以和金龍魚子公司廣州益海扯上關系,是因爲這些進口棕榈油到港後,會分別中轉在雲南惠嘉指定的廣州益海倉庫或第三方東莞飛亞達等倉庫。2008年到2014年期間,廣州益海作爲中轉倉儲方,與安徽華文、雲南惠嘉分別簽訂了《中轉協議書》,負責儲存這些進口的棕榈油。

按照三方協議約定,廣州益海可憑安徽華文提貨委托書或貨權轉讓通知書傳真件發貨,傳真件發貨風險由安徽華文承擔,傳真後二個工作日內將提貨委托書原件或貨權轉讓通知書原件郵寄給廣州益海。

本來從各方面看,這一切都還算正常貿易結算流程,但是,雲南惠嘉的負責人張利華卻動起來歪心思,他首先通過向安徽華文的董事長王民和副總兼財務總監王小虎等人行賄,達成了一項“先貨後款”的交易協議,也就是說,雲南惠嘉可以先拿到貨物,再在約定的期限內支付貨款。

這樣一來就出現了交易漏洞,雲南惠嘉可以利用先拿到貨這段時間,將貨物轉賣給其他買家,從中賺取差價,或者用貨物作爲抵押,從銀行或其他渠道獲得融資。而通過行賄王民等人獲得此項特權後,張利華並不滿足當初的約定額度,而是變本加厲,違背了與王民的約定,嚴重超出額度獲取貨權。

但這樣一來,由于牽扯到第三方存貨方,貨物賬目可能對不上。因此,爲進一步掩蓋犯罪事實,張利華又向時任安徽華文棕榈油業務員韓琦行賄,由韓琦配合雲南惠嘉員工使用僞造的貨權轉讓通知書取得貨權,同時由雲南惠嘉員工將蓋有私刻廣州益海等倉儲單位印章的“對賬函”提供給韓琦,再由韓琦提供給安徽華文財務部門,使安徽華文賬面上棕榈油數量與“對賬函”上倉儲數量一致。

此外,爲進一步實現侵占目的,張利華等人還行賄了負責倉儲方面的廣州益海工作人員喻平及柳德剛,在雲南惠嘉使用僞造貨權轉讓通知書獲取貨權,應對安徽華文現場核庫以及從雲南惠嘉購買涉案棕榈油過程中柳德剛等人提供了幫助。就這樣,一場各環節“蛀蟲”集體參與、悄無聲息侵吞國有資産的犯罪行爲持續進行了幾年。

圖片來源:金龍魚公告

直到2014年年底,因雲南惠嘉無力支付保證金及貨款,安徽華文暫停其業務,事情才敗露出來,安徽華文立即向公安機關進行了報案。

經過多年的偵查,檢察院最終認定,雲南惠嘉及其負責人張利華,以及其員工等人,構成了合同詐騙罪,而廣州益海及其負責人柳德剛等人,則構成了該犯罪的幫助犯。此外,張利華還涉嫌行賄罪,而王民、王小虎等安徽華文的高管,以及柳德剛等人也涉嫌受賄罪。

按照《起訴書》所稱,此次事件共造成安徽華文直接經濟損失32.3億元,間接損失20.15億元,其中因廣州益海、柳德剛配合實施犯罪造成安徽華文直接經濟損失18.81億元,間接損失11.67億元。這些人的犯罪行爲,直接導致了國有資産的巨額流失,給國家和社會造成了嚴重的損害。

否認各項罪名指控律師說法不一

由于涉案金額巨大,又涉及到一家千億市值的上市糧油巨頭金龍魚,會影響其二級市場股價穩定,因此,2024年1月29日,金龍魚對外發布公告稱,子公司廣州益海收到刑事起訴書,但子公司不認同起訴書所認定的事實和指控的罪名。

按照上述《起訴書》所稱,廣州益海工作人員喻平及柳德剛接受張利華等人的行賄,在雲南惠嘉使用僞造貨權轉讓通知書獲取貨權、應對安徽華文現場核庫、從雲南惠嘉購買涉案棕榈油過程中提供了幫助。

但針對檢察機關的這一判罰,根據金龍魚公告,廣州益海聘請的辯護律師和咨詢的刑法專家認爲,廣州益海不構成單位犯罪。相關意見包括:安徽華文與雲南惠嘉之間的交易實質是融資性的貿易行爲;廣州益海始終嚴格按照合同約定實施中轉貨物出庫或貨權轉讓;廣州益海與雲南惠嘉之間的棕榈油買賣價格均是正常的市場價格;廣州益海對于雲南惠嘉與安徽華文之間的交易結算情況並不知情。

同時,對于《起訴書》認定的事實和指控的罪名,廣州益海並不認同,也不認同《起訴書》所述損失與廣州益海的行爲具有因果關系。

隨後,金龍魚發布的公告顯示,雲南惠嘉通過向安徽華文時任棕榈油業務經理韓琦行賄,在韓琦的幫助下以僞造貨權轉讓通知書、僞造安徽華文韓琦簽字和印章的形式,將中轉于廣州益海的貨物所有權進行轉讓。同時,廣州益海還定期向安徽華文郵寄庫存確認單。安徽華文始終未就貨權轉讓事宜與庫存情況向廣州益海提出過異議,並與雲南惠嘉多次共同僞造虛假的庫存確認單來應對審計機構的審計。

自從業務停止後2014年7月至2021年12月長達七年多期間,安徽華文從未向廣州益海主張提貨,雙方未發生任何民事仲裁或者訴訟。由此可見,安徽華文相關工作人員的貪腐受賄問題才是造成此次國有資産流失的主要原因。

對于廣州益海是否要負法律責任,有律師分析稱,要結合案件事實細節判斷。比如,該案中比較重要的細節是廣州益海對于安徽華文與雲南惠嘉在改變貨權釋放方式及僞造貨權轉讓手續等方面是否知情。同時,單位犯罪的成立要滿足主觀上體現單位的意志、客觀上爲單位(全體成員或絕大多數成員)謀取非法利益的條件,這些要素判斷時要結合對當事人詢問筆錄、證人證言、審計報告等案卷綜合認定,目前僅從公告的事實還無法下定論。

但也有律師表示,廣州益海作爲中轉方,是倉儲合同中的保管人,倉儲保管人的核心義務是管理貨物、清點貨物,類似“保險櫃”。原貨主安徽華文將貨物存進廣州益海,廣州益海有責任檢查單證真實性、貨單一致性。一旦出現單證造假、無單放貨、貨物交付錯漏,還是存在涉嫌刑事犯罪的可能性。若因爲檢查疏忽被僞造的單據提走貨物,中轉方可能需要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當然,一切最終仍需要以法院的判決爲准。

金龍魚上市即巅峰已陷增長“瓶頸”

《發現•華網》發現,從目前來看,此事件似乎並未對金龍魚股價等二級市場表現造成過大的影響,公司股價反而在2月開始隨著大盤的連續上攻收獲了一波持續的陽線。但是,盡管公司股價未受影響,其近年來的業績卻不容樂觀。

圖片來源:同花順

2月21日,金龍魚發布的2023年業績快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515億元,同比下降2.3%,實現淨利潤28.5億元,同比下降5.4%,實現扣非淨利潤13.2億元,同比下降58.5%。

金龍魚稱,2023年營業收入較2022年略有下降,主要是因爲産品價格下跌的影響超過了銷量增長帶來的營收貢獻。公司廚房食品、飼料原料和油脂科技産品的銷量較2022年增長較好,但是主要産品的價格隨著大豆、大豆油及棕榈油等主要原材料價格下跌有所回落。

盡管“理由充分”,但需要注意的是,金龍魚的淨利潤已經是連續三年下滑。2021年及2022年,金龍魚淨利潤分別爲40.32億元和30.11億元,分別同比下降31.15%和24.12%;扣非淨利潤分別爲49.96億元和31.84億元,分別同比下降43.17%和36.27%。這也是自2020年10月上市以來,金龍魚年報首次出現營收淨利同比雙降的情況。

2020年10月,金龍魚在創業板登陸上市,當時以較強的盈利能力而被市場人士譽爲“油茅”。2020年,金龍魚實現淨利潤爲60.01億元,扣非淨利潤更是達到87.92億元。但是,上市完成後,金龍魚業績開始“變臉”。

隨著業績下滑,金龍魚還延期多項募投項目。2月21日晚間,金龍魚宣布延期蘭州新區糧油食品加工基地項目(一期)、益海嘉裏(青島)食品工業有限公司-食品加工項目、油脂壓榨精煉及配套工程建設項目等。5個項目涉及食用油壓榨和加工、面粉生産、飼料開發等産能設施及配套設施。

而隨著近幾年主業發展乏力,金龍魚也在尋找新的業績增長點,其中中央廚房和預制菜是重點發展板塊之一。2021年,金龍魚成立央廚食品事業部,投資建設中央廚房園區,主要生産學生餐、營養餐、預制菜等産品;2022年,金龍魚推出“豐廚”品牌。

但是,“豐廚”品牌發展似乎並不好,至今在淘寶、拼多多等平台仍找不到幾家網店,而且在售産品也極少,線上平台整體銷量慘淡。

此外,央廚項目所依賴的預制菜這一熱門賽道,似乎發展前景也面臨不少阻礙。一方面,部分消費者現在排斥預制菜,認爲預制菜添加劑多、屬于垃圾食品;另一方面,預制菜行業從業者魚龍混雜,缺乏標准導致産品質量參差不齊。金龍魚未來的增長“密鑰”到底在哪,目前仍未可知。《發現•華網》也將持續關注。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發現.華網”所有,如需轉載請在文後留言,經允許後方可轉載,並在文首注明來源、作者,文末附上“發現.華網”二維碼。

0 阅读:8

華網

簡介:《發現雜志》旗下,以立足金融,輻射經濟、服務社會爲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