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上學後,我親眼見到了女孩們的“戰爭”有多隱秘、多可怕

陪寶寶寫日記 2024-05-14 11:17:38

表妹上大二,她們宿舍裏住著五個女生。

表面上看她們和睦相處,但實際上,她們之間有六個不同的微信群。每個群都有不同的成員組合,沒有一個群是所有人都在的。

這些微信群成了她們溝通的隱秘戰場,每個群都有著自己的秘密和議題,而被排除在外的人則完全不知情。

女兒上學後,我親眼見到了女孩們的“戰爭”有多隱秘、多可怕,這種女生在社交互動中的複雜性和微妙性,其實敏感的家長在孩子上學後就能感受得到。

隱性霸淩很早就存在,孩子不說,但家長得懂

朋友家孩子依依上幼兒園中班,她的好朋友叫豆豆,最近依依每天都很不開心,朋友問了她好久,她才說出原因。

原來,豆豆最近非要找依依要她每天睡覺都要抱著的洋娃娃,可是沒有這個洋娃娃依依午睡就睡不著,于是拒絕了豆豆。

豆豆很生氣,不光自己不再跟依依玩,還開始在小朋友中散播依依的謠言,說依依這不好那不好,並且拉著其他小朋友一起孤立依依,這讓依依十分傷心。

依依問媽媽:“媽媽,我不想送給她我的玩具,是我做錯了嗎?是不是想繼續做她的好朋友,我就必須要按她說的去做呢?”

看到傷心的女兒,朋友知道孩子陷入了人際交往的泥沼中,她先是鄭重地告訴女兒:“你不想送給豆豆你的洋娃娃就直接拒絕,做得很對,洋娃娃是你的,你可以選擇讓誰玩不讓誰玩,也有權利送人或者不送人,她不跟你玩,並且慫恿別人也不跟你玩,是她的做得不對,真正的朋友是不會強迫別人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她這樣對你不值得你把她當好朋友對待,至于她拉著班級其他人一起孤立你,這件事媽媽會幫你處理的!”

隨即,朋友給幼兒園老師打電話,把孩子現在的情況跟老師做了溝通,著重強調讓老師留意班級孩子是不是孤立了自己孩子。

最後,朋友跟幼兒園老師約了時間,去班級做了一節公開課分享,帶著給孩子買的《兒童自我保護繪本》,分享主題就是校園霸淩。

朋友的這種行爲,給了依依極大處理沖突的信心,也讓其他孩子認識到自己的行爲是不當行爲,豆豆也當著媽媽和老師的面跟依依道了歉,並且跟依依重新做回了好朋友。

小學的孩子社交其實就已經很複雜

事實上,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學習使用關系侵略的手段來處理沖突,比如豆豆,就是用典型的社交關系來懲罰依依,這種關系侵略包括友誼撤回、冷戰和八卦等行爲。

這種無師自通的隱性霸淩,似乎是女孩子天生就會的,這是爲什麽呢?

首先,女孩的早熟,使得她們在早期的社交互動中觀察到並學習了類似的行爲。

其次,女孩天生情感比男孩更敏感而細膩。

最後,比起男孩,女孩社交行爲更易受媒體和環境的影響。

當女孩進入小學時,她們的社交行爲變得更爲複雜,這一階段,女孩們開始更加意識到自己在同伴群體中的地位,並學會使用更複雜的社交策略來維護或提升這一地位。

從事多年教育事業,我見過太多女孩間隱蔽卻可怕的關系霸淩。

在學校這個集體中,同學之間的一點小矛盾,都可能會轉化爲更加精心策劃的排擠行爲、形成小團體或派系、以及通過非言語信號傳達歸屬感或排外感。

在這個年齡階段,女孩們也可能開始使用更隱蔽的方式傳播八卦或散布不實信息,以達到欺負他人的目的。

這種隱性霸淩的複雜性,在于它往往難以被成人覺察,因此,我們更應該培養孩子自我保護能力,以及對人際交往中這些微妙行爲的敏感性,並通過教育和引導幫助女孩更好地融入他人,學會更健康、更積極的溝通和解決沖突的方法。

家長在孩子社交中應該起到什麽樣的引導作用?

a. 學會理解和共情:

很多孩子遇到社交問題跟父母溝通時,得到的回應要麽是“她不跟你玩你就不跟她玩呗”,或者是“人家爲啥只不跟你玩?”

這種回答即敷衍又傷人。

當女兒遇到社交問題時,家長應該首先做的是傾聽和理解,還要通過反映女兒的情緒來讓孩子感到共情,如“你現在感覺很傷心對嗎?”

這種方式可以讓女兒感覺到她的感受被理解和接受,這對于她處理負面情緒是非常重要的。

b. 通過角色扮演和討論媒體中的情節來幫助孩子理解和管理情緒:

例如,家長可以和女兒一起看一部電影或者一本繪本,然後討論其中的人物如何處理他們的社交沖突,進而延伸到自我,討論如果自己遇到類似情況該如何處理。

這種方式可以讓孩子在輕松的情境下來思考問題,找到解決沖突的策略。

這不僅能增強孩子處理問題的能力,還可以增強家長與孩子之間的聯系。

c. 教孩子解決沖突的方法:

如果女兒覺得某個同學故意排斥她,家長可以先鼓勵她直接與對方交流,告知對方自己的感受,並明確告訴對方自己不喜歡這種行爲。

往往這種“直面剛”的態度,會讓對方在欺負自己的時候有所忌憚,這種勇氣也會幫助孩子學會直面沖突。

d. 教孩子識別霸淩行爲,學會保護自己:

朋友帶到幼兒園分享的防霸淩主題的繪本,名字叫《兒童自我保護繪本》,這套繪本主要教孩子以下內容:

讓孩子明白在正常的關系相處中,我們不能欺負他人,也不能被他人欺負;

讓孩子認識什麽是霸淩行爲:

比如嘲笑他人是屬于關系霸淩、推搡他人是屬于肢體霸淩、冤枉他人是情感霸淩、什麽行爲是屬于身體侵害、被別人強制霸占物品是屬于財物霸淩、被排擠是屬于社交霸淩等。

讓孩子知道拒絕他人並不是一件令人羞愧的事,相反,不能直面自己的感受,才更易被他人傷害。

當孩子學會拒絕他人、重視自己的感受、尊重他人、直面人際交往困境,才能真正變得內心強大,學會保護自己。

這套《兒童自我保護繪本》非常適合3-8歲孩子,對于孩子學會辨別霸淩行爲,提升自我保護意識非常有幫助,如果您家裏有這個年齡段孩子,強烈建議給她備一套,鏈接放在這裏,點擊即可購買!

我們作爲家長,讓孩子學會應對學校中的社交沖突,這不僅是幫助解決即時問題,更是培養她們長期社交技能和情感智力的重要過程。

我們不僅要給孩子提供支持和理解,還應教導孩子如何以健康、積極的方式處理沖突。

作者:等風來

兩個孩子的職場媽媽,左手執筆右手帶娃,喜歡讀書、寫作、畫畫、堅信即便生活一地雞毛,內心也要擁有自己向往的詩和遠方,關注我,持續給您提供更多育兒幹貨。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0 阅读:306
评论列表
  • 2024-05-14 18:42

    女人的戰爭![並不簡單][呲牙笑]

  • 2024-05-15 08:51

    什麽叫霸淩?人的成長沒有一帆風順的,孩子遇到問題如果自己解決不了,就大人幫一下!長大之後遇到的麻煩更多

陪寶寶寫日記

簡介:今日頭條簽約作者,多平台育兒原創,專注育兒知識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