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昭宗是怎麽淪落到連漢獻帝都不如的?即位時的十萬禁軍呢?

劇盤風雲錄 2023-08-30 14:49:09

唐昭宗,作爲唐朝最後的皇帝,面臨著比其他朝代末代皇帝更爲艱難的局面。他在父親唐僖宗去世後即位,當時朝廷內外的形勢極爲嚴峻,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尚有十萬禁軍。然而,他的處境卻令人同情,甚至與漢獻帝相比都有過之而無不及。那麽,是什麽原因導致了這樣的結果呢?

首先,我們得回顧一下唐朝的曆史。唐朝在安史之亂後,雖然一度恢複過元氣,但在晚唐時期,由于各種內憂外患,國力逐漸衰弱。尤其是黃巢之亂後,唐朝的統治基礎被嚴重動搖,進入了“藩鎮割據”的局面。各地的軍閥雖然表面上仍尊崇皇帝,但實際上卻各行其是,朝廷的命令往往無法得到執行。

在這樣的背景下,唐昭宗即位時,雖然朝廷尚有十萬禁軍,但這些軍隊的實際掌控權並不在皇帝手中。禁軍的將領們大多是地方軍閥的代表,他們與朝廷的關系複雜,且彼此之間存在著紛繁複雜的利益矛盾。因此,盡管禁軍數量龐大,但在唐昭宗的統治期間,這些軍隊並沒有發揮出應有的力量。

其次,唐昭宗自身的能力和決策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他雖然在即位之初抱有重振唐朝雄風的雄心壯志,但限于自身的才能和魅力,無法有效地整合朝廷內外各種力量。同時,他在處理政治矛盾和內部紛爭時,往往舉棋不定,政策搖擺,使得朝廷內部的局勢更爲混亂。

同時,唐昭宗面臨的另一個困境是外部的壓力。在唐朝末期,各地軍閥雖然互相爭鬥,但在對付唐朝這一點上卻有著出奇的團結。他們紛紛以各種理由向朝廷發起挑戰,爭奪更大的權力和地盤。唐昭宗雖然試圖通過軍事手段壓制這些挑戰,但由于禁軍的控制權問題以及自身統治的不穩定,往往力不從心。

在這樣內憂外患的困境下,唐昭宗的統治每況愈下。他被迫頻繁地遷都逃跑,甚至一度被俘,處境極爲狼狽。而當初看似強大的十萬禁軍,由于各種原因,如軍閥間的矛盾、士兵的嘩變等,未能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唐昭宗的命運就此注定:他連同他的朝廷,逐漸被各地的軍閥所吞並,最終唐朝滅亡。

與漢獻帝相比,唐昭宗的處境更爲艱難。漢獻帝雖然也身處亂世,但曹魏的權力始終牢牢掌握在曹操手中,漢獻帝的地位雖然下降,但基本的人身安全和生活保障還是有保障的。而唐昭宗則在唐朝末年的混亂中完全失去了對局面的控制,被各種內外部勢力所左右,最終落得身死國亡的下場。

總結來說,唐昭宗即位時雖然朝廷尚有十萬禁軍,但由于內外的困境和自身的局限,他無法有效地利用這支力量。反而是在他的統治期間,唐朝的局勢每況愈下,最終導致了唐朝的滅亡。唐昭宗的遭遇既是他個人的悲劇,也是整個唐朝曆史的縮影。

0 阅读:1217
评论列表
  • 2023-08-31 09:15

    漢獻帝絕對是末代皇帝(君王)裏過得最舒服的那幾個之一。東漢末年那情況,諸侯都沒把皇帝放眼裏,在老曹那起碼不用擔心人身安危,只要躺平日子就能過得好。有人可能會說在劉備那會更好,漢室江山可能會被光複,起碼不會被曹操捏手心裏。但是劉備那可是要稱王的,漢獻帝一去,稱王大計基本就涼了一半。而且漢獻帝一去,劉備手下又該聽誰的呢?劉備打出的旗號就是信義,“匡扶漢室”,要是不交出些權力,那就是“不忠”,那麽漢獻帝在劉備那八成也不好過。袁術袁紹那完全不用考慮,八成被廢,畢竟這兩都有稱帝的想法。孫權劉表劉焉之類的不用考慮了,漢獻帝即便想去,人家也不收。想來想去,還是老曹那好。[笑著哭][笑著哭][笑著哭]

    黑夜 回覆:
    漢獻帝還有許多人擁護他,還是有點號召力的。而且大漢滅亡也很悲壯,當劉備漢中之戰勝利,關羽襄樊之戰威震華夏,中原許多勢力要麽起兵反曹,要麽就是蠢蠢欲動,搞得曹操焦頭爛額,有一種大漢再興的感覺。不像大唐,滅亡的窩囊。
  • 2023-08-31 11:57

    舉報

  • 2023-08-31 06:45

    唐僖宗是唐昭宗的父親? 什麽人都可以寫曆史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