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甯遺體維護費達100萬,大半民衆要求下葬,普京:誰也不能動

罐子軍史說 2024-05-20 12:21:53

在俄羅斯的莫斯科,有一個特殊的存在,它既是曆史的見證者,又是蘇聯的奠基人——那就是列甯的遺體。近年來,隨著維護費用不斷攀升,民衆對于維持這一傳統的態度開始多元化。有大半民衆認爲,可以讓列甯入土爲安,這樣能減少維護費用,利于其他方面的發展。然而,俄羅斯總統普京對此卻堅定立場:誰也不能動。

列甯是國際公認的無産階級革命偉大的精神領域,是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一戰時期,他帶領了俄國十月革命,擊退了14個資本主義國家的武裝力量,成立了蘇維埃,還打破了帝國主義的政治、經濟封鎖。然而一次演講時,卻遭到了敵方的刺殺,2枚子彈擊中了列甯,雖然沒有生命危險,但卻嚴重影響其健康。因爲子彈有一顆靠近其頸部,當時的醫療落後,沒辦法安全取走子彈。

做了手術後,列甯在1922年5月開始中風,右側偏癱,但他依舊堅持工作。到了10月,其身體健康惡化,列甯還是堅持帶病工作。直到1924年1月21日,列甯因中風去世,其出殡時有90多萬民衆自動參加其追悼會,爲了紀念列甯,牢記其對蘇聯的貢獻,其死後國家決定將其遺體進行防腐處理,放置水晶棺供民衆瞻仰。

二戰爆發後,因爲德軍的大舉進攻,列甯遺體被迫轉移,因爲條件落後,保存不當導致其遺體腐爛,最後只剩下頭部了。二戰後,蘇聯就用臘爲其補充其他地方。但每年的維護費都是高昂的。而列甯,作爲蘇聯的奠基者,其影響力一直延續至今。他在曆史上的地位不可撼動,但對于他的遺體維護費用,卻成爲了一個備受爭議的話題。

因爲蘇聯解體後,其遺體由俄羅斯接管。由于西方經濟制裁,俄羅斯長期經濟低迷。據報道,每年爲維護列甯遺體所花費的資金高達100萬,這一巨額支出引發了部分民衆的不滿和質疑。這些贊成下葬列甯遺體的人們認爲,如今的俄羅斯已經不同于當年的蘇聯,維護這一傳統並不再具有現實意義。他們認爲這筆巨額支出可以用于其他更需要幫助的領域,比如教育、醫療等。

此外,隨著時間的推移,對列甯的崇敬或許已經不再像過去那樣普遍,因此保留遺體可能並沒有意義。然而,普京總統的態度卻是堅決的。在面對民衆要求下葬列甯遺體的呼聲時,他強硬地表示:只要我在一天,誰也不能動。對于普京而言,列甯作爲俄羅斯曆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其身後的遺體具有象征意義,代表著俄羅斯的榮耀和自豪。他認爲,放棄這一傳統,將是對俄羅斯曆史和文化的背叛。

普京的立場引發了社會的廣泛討論。支持者認爲,維護列甯遺體是對俄羅斯曆史的尊重和傳承,是對國家根本道德價值觀的捍衛。而反對者則認爲,將列甯遺體下葬是一個現代化舉措,有助于俄羅斯社會的進步與發展。這場關于列甯遺體的爭論或許還將持續一段時間,但無論結局如何,列甯,作爲一個傳奇般的存在,他對蘇聯,乃至俄羅斯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

0 阅读:488
评论列表

罐子軍史說

簡介:每日與您分享各種武器裝備與軍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