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晉國無公族,卻讓卿大夫坐大?因爲晉國曆史上發生了2件大事

一國之君中國曆史 2024-05-11 10:35:10

晉國公室衰弱,卿大夫坐大,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曲沃代翼,二是三軍六卿制。

一、曲沃代翼。

曲沃是一個地名,在今山西省臨汾市曲沃縣,這裏住著晉國的小宗曲沃桓叔的後代。

翼也是一個地名,在今山西省臨汾市翼城縣,這裏住著晉國的大宗晉昭侯的後代,這裏也是晉國最初的都城。

小宗是國君的直系親屬及後代,大宗是指國君這一系的子孫。

晉國國君有很多兒子,但繼承國君之位的只有一個兒子,這就是大宗,只有繼承國君之位這一系的後代子孫才是大宗。

而其他沒有繼承國君之位的子孫都是小宗,小宗本質上是沒有繼承權的。

所謂的曲沃代翼,指的就是居住在曲沃的晉國小宗通過武力吞並了居住在翼城的晉國大宗的事件。

這一事件的本質是晉國公族之間的自相殘殺,也是晉國在春秋早期的內戰。

事件的起因是:晉國第十二任國君晉昭侯把曲沃這塊地封給了自己的叔叔姬成師,姬成師就是曲沃桓叔,這是曲沃小宗的創始人。

《史記·卷三十九·晉世家第九》:昭侯元年,封文侯弟成師于曲沃。曲沃邑大於翼。翼,晉君都邑也。成師封曲沃,號爲桓叔。

最爲神奇的是,曲沃比當時的晉國都城翼城還要大,這就導致晉國小宗的實力不亞于大宗。

曲沃代翼

分封就分封吧,晉昭侯分封,把自己的叔叔封的比他自己還要大,這種騷操作著實讓人理解不了。

晉昭侯在世的時候,倒也相安無事。

直到公元前739年,晉國發生了內亂,晉國大臣潘父弑君,殺死了晉昭侯,然後迎立曲沃桓叔爲國君,但晉昭侯的支持者不同意,殺死潘父,並發兵攻打曲沃桓叔,曲沃桓叔兵敗,無法入主翼城。

晉國人立晉昭侯的兒子姬來爲國君,是爲晉孝侯。

曲沃桓叔雖然沒能得到國君之位,但曲沃和翼城的梁子算是結下了,晉國開始一分爲二,曲沃與翼城開始公開對立,並發生了持續60多年的戰爭。

曲沃桓叔去世後,他的兒子曲沃莊伯、孫子曲沃武公與翼城的大宗晉孝侯、晉鄂侯、晉哀侯、晉子小侯、晉侯缗不斷戰爭。

曲沃武公殺死了晉哀侯、晉子小侯、晉侯缗三任晉國國君,與此同時,身在翼城的晉國大宗公族盡數被殺。

曲沃武公成爲晉國實際的國君,他用珍寶器物賄賂當時的周天子周釐王,以換取周天子的承認。

周釐王于是分封曲沃武公爲晉國國君,是爲晉武公。

這是嚴重違背周禮的逾越事件,晉國小宗通過武力殺死晉國國君並自立爲君,對後世造成了嚴重的影響,似乎在鼓勵這種逾越行爲,也就越來越沒人把周禮當回事了。

小宗吞大宗

晉武公在位一年後就去世了,他的兒子姬詭諸繼位,是爲晉獻公。

曲沃代翼雖然成功了,但晉國動亂的根源由此種下。

晉獻公繼位之後,他這一系就成爲晉國大宗,而晉獻公的兄弟及叔叔們就成爲晉國小宗,晉國的形勢就發生了巧妙的變化。

由于曲沃代翼的影響太過惡劣,晉獻公成爲國君之後,總是擔心晉國小宗效仿曲沃代翼來奪他的君位,晉獻公因此對晉國公族(小宗)很是擔心和防備。

《史記 卷三十九 晉世家第九》:八年,士蔿說公曰:“故晉之群公子多,不誅,亂且起。”乃使盡殺諸公子,而城聚都之,命曰绛,始都绛。

晉獻公八年,公元前670年,晉國大夫士蒍(wěi)對晉獻公說:晉國原有很多公子,不殺死他們就要發生動亂。

晉獻公聽從了士蒍的話,准備誅殺所有公子,同時在聚地修築城邑作爲晉國國都,改名叫绛,開始定都定绛。

這是一次政治大清洗,爲了防止小宗取代大宗的事件再次發生,晉獻公一不做,二不休,把所有晉國公子全殺了。

這就是曲沃代翼的副作用,自己搶了大宗的君位,消滅了大宗一系,自己成爲大宗,然後反過來擔心小宗來搶自己的位子,采用殘酷的政治清洗,消滅所有潛在競爭者,不就能徹底保證大宗的安全與地位鞏固嗎?

這確實是防止小宗篡位的辦法,但由此導致一個後果:晉國無公族。

曲沃桓叔的後代成爲晉國國君

晉國國君一旦繼位,就會對付小宗與公族,要麽殺掉,要麽流放。

國君總是需要有人來輔佐治理國家的,既然晉國無公族,那麽國君就會重用卿大夫來治理國家,因此晉國卿大夫的地位越來越高。

國君賢明時,尚能壓制卿大夫,一旦國君昏庸,就無法壓制卿大夫,國君就成爲執政的卿大夫手中的傀儡。

曲沃代翼是晉國曆史上最重要的一件事,改變了晉國的政治生態,一步步造成卿大夫坐大的局面。

晉獻公把晉國公族殺光了之後,又開始對自己的兒子下手。

晉獻公寵愛妃子骊姬同,想廢長立幼,立自己的小兒子奚齊爲太子,讓自己的三個兒子外出鎮守邊境,讓太子申生鎮守曲沃,讓公子重耳、公子夷吾鎮守蒲地和二屈。

沒多久,骊姬陷害太子申生要謀殺晉獻公,晉獻公大怒,殺了太子申生的老師,申生逃到了曲沃,不久在曲沃自殺而死。

之後,骊姬又陷害重耳和夷吾兩位公子,重耳和夷吾害怕被殺,于是逃走了。

晉獻公認爲兩個兒子有謀反之意,于是發兵攻打重耳和夷吾,但沒能成功,重耳和夷陵兩位公子開始的逃亡生涯。

公元前651年,晉獻公去世,骊姬之子奚齊繼位爲國君。

晉獻公繼位後,殺死所有公子

一個月後,晉國大夫裏克在晉獻公的葬禮上殺死了奚齊,晉國另一位大夫荀息于是立晉獻公的小兒子卓子爲國君,結果卓子又被裏克殺死,荀息也自殺而死。

裏克想迎立重耳回國繼位,但重耳拒絕了,不久,夷吾在秦國的支持下回到晉國,繼國君之位,是爲晉惠公。

晉惠公在位14年,去世後傳位于兒子姬圉,這就是晉懷公。

晉懷公繼位前在秦國當人質,聽說父親晉惠公病重,偷偷從秦國逃回晉國,此舉導致秦國不滿,秦國找到重耳,以三千人資助重耳回晉國。

晉懷公由于地位不穩,不受支持,逃離國都,不久被殺,其在位時間僅一年。

重耳成爲晉國國君,是爲了晉文公,他是晉國曆史上最著名的國君之一。

重耳繼位爲君的曆史,再一次說明了晉國的大宗與小宗之爭是非常殘酷的,晉文公繼位後,繼續維持晉國無公族的局面。

《左傳 宣公 宣公二年》:初,麗姬之亂,詛無畜群公子。自是晉無公族。

既然晉國無公族,那只能是卿大夫崛起了,最後就是三家分晉。

晉獻公的幾個兒子也是逃亡在外二、三軍六卿制

晉文公執政後,創建了一項制度,加速了卿大夫篡權的進度,這就是三軍六卿制。

《左傳 僖公 僖公二十七年》:于是乎蒐于被廬,作三軍,謀元帥。......乃使郤縠將中軍,郤溱佐之;使狐偃將上軍,讓于狐毛而佐之;命趙衰爲卿,讓于栾枝、先轸。使栾枝將下軍,先轸佐之。荀林父禦戎,魏犫爲右。

楚國攻打宋國,宋國向晉國求救,晉國因此在被廬閱兵,建立三個軍,商量元帥的人選。

最終,晉國以郤縠率領中軍,郤溱輔助他。派狐偃率領上軍,狐偃讓給狐毛而自己輔助他。任命趙衰爲卿,趙衰讓給栾枝、先轸。命栾枝率領下軍,先轸輔助他。荀林父駕禦戰車,魏犫作爲車右。

這便是晉國三軍六卿的由來。

晉國設置三軍六卿的原因是:爲了制衡這些執政的卿大夫。

在軍隊中執掌大權的卿大夫,在朝中執政就是另一家,讓軍權和政權互相制衡,便于國君來控制。

也就是說在軍隊中的一把手,和朝廷執政的一把手,不是同一家人,其他家族則輪流等著接班執政。

這種方法看起來似乎沒問題,但前提是晉國國君必須賢明,有手段,一旦晉國國君昏庸,不理朝政,卿大夫們就完全掌控了軍政大權。

三軍六卿制

到了趙盾執政時期,將軍政大權合一,使得卿大夫成爲軍政一把手,這樣就導致了卿大夫勢力膨脹,這是從趙盾開始的。

晉國三軍是:中軍、上軍、下軍。中軍地位最高,上軍次之,下軍最次。

每軍設一名將,一名佐統領軍隊,三軍的將領地位從高到低是:中軍將、中軍佐、上軍將、上軍佐、下軍將、下軍佐。

軍或佐去世後,由其子孫後代世襲,擔任晉國三軍六卿的人,都是晉國的卿大夫。

三軍六卿後來分別改過五軍十卿、六軍十二卿、四軍八卿,後來又改回三軍六卿。

六卿不僅有兵權,而且還是執政者,軍政大權集于一身,因此競爭非常激烈。

最初,晉國有十余個家族來爭奪六卿的職位,分別是:狐氏、先氏、郤氏、胥氏、栾氏、韓氏、中行氏、智氏、魏氏、範氏、趙氏。

六卿采取輪流制執政的方式,這些家族在不斷的政治鬥爭中逐漸退出曆史舞台。

狐氏在趙盾執政時發生矛盾,趙盾處死狐鞫居,其余族人逃出晉國。

先氏勾結犬戎作亂,在公元前596年被晉景公滅族。

晉國十一家卿大夫,內鬥只剩下三家

郤氏因爲過于蠻橫,于公元前574年被栾書陷害,晉厲公派遣胥童滅其三族。

胥氏族滅了郤氏,後栾書與中行偃攻打晉厲公,殺死胥章,胥氏隨即滅亡。

栾氏因爲被人陷害而反晉,率軍攻打晉國而失敗,晉國其余六卿聯合起來滅亡栾氏。

範氏和中行氏因爲涉及趙氏內亂,協助邯鄲午攻打趙鞅,後又攻打晉定公,被趙氏和晉國人聯合擊敗,逃出晉國。

智氏因爲率領韓氏、魏氏想要滅亡趙氏,結果韓、趙、魏三家聯手殺死了智伯,滅亡智氏。

最後十余家卿大夫只剩下韓氏、趙氏、魏氏,最終三家分晉。

曲沃代翼打擊了晉國公族,三軍六卿導致卿大夫坐大,最終韓、趙、魏取代了晉國,這是曆史發展的必然。

17 阅读:3968
评论列表
  • VIMITY 14
    2024-05-15 17:24

    姬成師他哥姬仇把周攜王殺了,姬仇自己後代也被弟弟姬成師殺了好幾代,然後晉獻公又殺了祖宗姬成師的好幾代人,晉國公室亂殺還能強嗎。

  • 2024-05-12 14:05

    哪個國家沒有發生過,晉國自己搞死自己

  • 2024-05-19 22:20

    UC難得的好文[點贊]

  • 2024-05-13 19:02

    弑君多導致混戰。混戰多導致氏族崛起

  • 2024-05-19 22:31

    [呲牙笑][呲牙笑]

  • 2024-05-17 23:52

    宗族和諧講規矩才能強大服人。古人誠不欺我也,亂來終究得不到好結果

  • 2024-05-13 10:29

    說到底還是晉室自己作

  • 2024-05-15 13:07

    劉邦不就是範氏的士會的後裔嘛。秦國別子,不算是範氏的人。

  • 2024-05-26 18:52

    先診違背了晉文公的命令,于是戰場自殺 介子推隱居山林,沒想到被晉文公一把火燒死 晉文公疑似被狐堰活埋了[笑著哭]

  • 2024-05-13 22:55

    好文章

  • 2024-05-17 21:42

    亂是有原因的。

  • 楚國公族勢力大,秦國其實已經達到平衡了,但是胡亥這老六將公族屠殺,導致趙高勢力擴大

    用戶16xxx21 回覆:
    趙高也是秦國公族的吧
    用戶18xxx06 回覆: 用戶16xxx21
    公族當太監[得瑟]虧你想的出來
  • 2024-05-14 13:31

    曹丕只讀左公羊,不讀史記,也同樣栽跟頭,吃了宗室太弱的虧。

  • 2024-06-08 22:36

    公族當了卿以後都不會認自己是公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