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龍擡頭,二月初一更講究,牢記:1不出,2要送,吃3樣,忌1事,寓意人壽年豐,日子越過越紅火,傳統別丟

小茉莉美食記 2024-03-09 00:05:17

正月在我國民間有著特殊的意義,它承載著開年的意義,在此期間流行著非常豐富的節日與傳統習俗,寄托著人們對于新一年的諸多美好心願。正月已逝,二月如期而至,作爲開春中的重要月份,它與春耕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在整個農曆二月中,也流行著很多傳統節日,其中最爲脍炙人口的莫過于二月二龍擡頭了。其實除了龍擡頭,作爲二月的開端,二月初一也是個非常講究的日子,在這一天所流行的傳統內容也非常多。

在我國民間傳統裏,二月初一爲中和節,在《禮記》中有著相關記載: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所謂中和者,萬物調和也,這一節日是源于唐德宗皇帝的提議,由李密設計而來的。仲春二月正值萬物萌芽的季節,而中和節的意義就在于幫助植物生長,使自然萬物達到和諧共處的理想狀態。屆時圍繞著“中和節”,民間流行著豐富多樣的習俗活動,下面就來跟大家詳細分享二月初一的講究:1不出,2要送,吃3樣,忌1事,一起來看看具體是哪些內容吧,傳統文化要了解。

1不出

在古代流行著“既望不出門,既朔不歸家”的說法,意思是在每月初一和十五,不能出門遠行。人們認爲在二月初一朔日這天,月亮和太陽同時處于地球的對立面,會對地球産生特殊的影響,容易出現不確定的因素,所以最好待在家裏平安度過。

另外進入二月,緊張而又忙碌的春耕也要開始了,此時出遠門難免會耽誤了農時,影響了收成,所以在我國古代流行著二月初一不出遠門的習俗。

2要送

在古書中有描述“二月朔日,民間以青囊盛五谷瓜果之種相贈,謂之獻生子”,這便是中和節的另一習俗——獻生子。屆時人們會用青色的布袋裝入各種作物以及瓜果蔬菜的種子,彼此之間互相贈送。仲春二月,天氣變暖,雨水漸多,春耕正當時,所以互送種子的習俗意在提醒人們及時播種,這樣才能保證收成,吃喝不愁。

吃3樣

太陽糕

相傳二月初一中和節這天,是太陽神的生辰,屆時民間會舉行祭拜太陽神的習俗,感恩其賜福孕育萬物,同時祈禱太陽神保佑新的一年裏風雨和順,萬物繁榮生長。各家各戶都要制作一種圓形的小餅,稱爲“太陽糕”。人們希望每天太陽都能夠高高升起,也希望今後的日子能夠像太陽那般火熱。

太陽糕的做法也不複雜,一般是以糯米粉混合入黏米粉和成團。之後分成小份,並且盡量整理成圓形,放到蒸屜中蒸熟,最後以5個爲一組摞到一起,其中添入黑芝麻餡或是糖餡等,然後在頂部用可食用的顔料印出太陽的形狀就完成了。

五谷飯

二月初一是個與農耕緊密相關的節日,所以這一天也吃些與作物相關的食物。所以民間流行著吃五谷飯的習俗,以此來祈禱新的一年裏作物能夠平安生長,獲得豐收。所謂的五谷飯也不難,人們會在谷物雜糧中選擇米類,豆類總共5樣或是更多,清洗幹淨以後,一起蒸熟之後來吃。當然這一食俗也符合這個季節的特點,吃些粗糧,不僅有利于營養均衡,也有助于消化,增強抵抗力。

中和酒

中和節是個古老的節日,在過去深受重視,在此期間民間會通過娛樂,宴飲等活動來慶祝,從早上一直到晚上,人們會頻頻舉杯,開懷暢飲。

同時在《廣記》有記載:村舍作中和酒,祭勾芒神,以祈年谷。由此可以看出,中和節這天還流行著祭勾芒神的習俗,這是我國古代人民非常信奉的“春神”和“農神”。春耕之際以中和酒來祭拜,希望勾芒神能夠保佑新的一年裏風調雨順,人壽年豐。

忌1事

在中和節,民間還流行放生的習俗,人們會將自己平時圈養的小鳥,小動物等帶到野外,讓其回歸自然。這一內容正是體現了中和節的內涵,自然萬物和諧共生。而與之相反的砍伐樹木,捕殺鳥獸動物便是這一天所忌諱的。春天是動植物迸發活力,小動物們繁殖的季節,此時要善待它們,保護它們,幫助它們更好的生活。這樣才能獲得長遠的發展。

本文系小茉莉美食記原創,碼字不易,嚴禁不良自媒體抄襲、搬運。歡迎大家點贊,收藏和轉發!感謝您的支持!

0 阅读: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