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利偉:神舟十八號乘組確定!3位老航天員,仍無緣中國空間站

環球科學貓 2024-04-13 16:10:31

時間也進入到了倒計時!神舟十七號返回,神舟十八發射等任務——都將在4月下旬開啓,不得不說,一個新的任務執行繁忙階段又要來了。

當然,對于這一次任務,不少人對航天員討論比較熱議,特別是在“老帶新”的策略之下,不少人也希望看到非常多的老航天員再次進入到中國空間站。

然而,似乎也並不是每一位航天員都可能連續性的執行任務,這不,我國還有多位老航天員是屬于前兩批次的,沒有進入過,那還有可能性嗎?下面就詳細來看看情況。

這裏就先說明一下關于神舟十八號,神舟十七號的問題,再來說明一下航天員。

確定了!4月下旬我國發射神舟十八號,神舟十七號返回

沒錯,我國發布的2024年4月的航天目錄數據顯示,我國在4月下旬進行這兩個重大任務節點的轉換,當然,我國神舟十八號任務是先進行,然後再進行神舟十七號的任務。    

對于神舟十八號來說,我國航天員乘組是已經確定了,只不過在進行封閉式的訓練,這是我國楊利偉公開說明了的。當然,很多人有點不理解,爲什麽航天員都確定了,還要進行保密?這是什麽情況?

不理解無所謂,我國就是要保密,由于航天員的身份特殊。所以,在公布之後,可能會牽涉方方面面。

所以,不少人每次看到說確定了,又在說又沒有名單,這完全正常,這是我國的航天策略。

那麽,能夠知道已經確定就不錯了,還想知道更多,沒有機會,我國一般具體的名單是在任務執行的數小時前進行公布,也就是在4月下旬。

我國會舉行神舟十八號航天員的發布會說明,大家等待即可。

而確定的航天員除了在基礎性訓練之外,還在進行增強訓練,實現實力上的進一步提升,這就是神舟十八號的情況。

而對于神舟十七號返回,是與神舟十八號航天員完成了6人同時在軌輪換任務之後,然後返回東風著陸場,這個是沒有多大改變的。

東風著陸場已經是我國常態化執行任務區域,其優勢非常明顯,如:僅需一支搜救力量即可滿足各任務段的搜救任務需求、東風著陸場建設維持費用低,搜救能力強、可帶動和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等。

所以,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4月下旬前往東風著陸場,觀看航天員湯洪波、唐勝傑、江新林的返回過程,這就是神舟十七號,神舟十八號任務的基本情況。

這不,雖然還不知道神舟十八號航天員的具體名單,但是作爲“老帶新”的策略來講,我國還沒有進入空間站的老航天員並不多了。

前兩批16名航天員,還有3人未進入空間站,能有機會嗎?

沒錯,雖然神舟十八號任務執行的航天員名單還不知道,但是,我國前兩批次的老航天員,還有3位沒有進入,分別爲楊利偉、劉旺與張曉光,這3位航天員都也執行過任務。

楊利偉——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特級航天員、中國首飛太空第一人,他成功完成太空之旅後,使得中國成爲世界上第3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航天活動的國家。

劉旺——神舟九號航天員,在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組合體正常飛行狀態下,航天員劉旺操作飛船姿態控制手柄,對組合體飛行姿態進行控制試驗。

這是中國航天員首次在空間實施對飛行器的姿態控制,試驗取得成功,劉旺成爲第一個駕駛神舟飛船的中國人,開創中國人太空“開飛船”的曆史。

張曉光——中國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神舟十號航天員,與聶海勝、王亞平執行過太空任務,在首次太空授課之中,張曉光主要承擔攝像任務。

太空不是地面,在失重環境下,人體無法像地面一樣穩定站立,要把長達40分鍾的太空授課完美呈現出來,這對從未使用過攝像機的張曉光來說,無疑是不小的挑戰。

所以,從這三位老航天員的情況來看,都是具有一定實力的,如果執行“老帶新”的任務,那完全是具備的。那他們還有機會嗎?

從已知的情況來看,這3位航天員基本可以否定了,在神舟十八號之中是不可能出現的。

楊利偉就不用說了,自己已經表態可能還要去迎接神舟十七號航天員,那就直接否定了,而在3月,航天員張曉光出現在線下了,2月,航天員劉旺也返回母校。

所以,在神舟十八號任務執行之下,這3位老航天員也不可能執行了,只有看未來了。當然,從我國航天策略的情況來講,未來3位航天員再次得天的可能性越來越小。

我國未來任務更加年輕化

沒錯,我國走的航天路線已經明確說明了,要讓更多的年輕人上中國空間站。

所以,這三位老航天員應該沒有多大的機會了,當然,他們也是爲中國飛天任務的執行,提供了重要的支持,這是沒什麽爭議的。

而且,我國不是已經宣布了,第四批次的航天員也已經完成了選拔,那就有更多的年輕航天員執行任務。很顯然,就算是我國執行老帶新的策略,也將實現新一批次的航天員來進行帶領了,這就是大概的情況。    

所以,期待我國更多的航天員加入。而且未來我國空間站還會出現國外航天員,我國已經在神舟十七號任務執行的時候宣布了,正式邀請國外航天員加入。

同時,也宣布了印度,日本等17國項目加入,未來無論是國外航天員,還是國外項目等等,大家都將看到不一樣的情況。

而中國空間站也將真正轉變爲國際空間站,在未來,從三艙位升級到六艙位之後,也將變得更大,那個時候的中國空間站,也將變成不一樣的狀態。

很期待這些空間站的任務或者相關性的策略早點執行完成,這就是大概的情況。

13 阅读:14726
评论列表
  • 老黑 12
    2024-04-15 00:41

    以前都是飛行員轉航天員,往後可能是科學家了,上次有個就是教授

    正觀 回覆:
    航天員和科學家是兩個概念!航天員的主要工作是對飛船的操控及太空站的作業和維護,符合條件的科學家進駐空間站的主要任務是科學試驗。不可能互相替代!
  • 2024-04-15 00:51

    培養的肯定是新人換舊人,強大的祖國繁榮昌盛[點贊]

  • 2024-04-13 20:52

    推測一下,從現在開始基本上首批航天員不太可能有再上天的機會了。第二批航天員已經成爲中堅力量,三批航天員已經開始接過接力棒了

  • 2024-04-13 16:51

    明年發射天舟九號貨運飛船和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

  • 2024-04-15 07:38

    其實看到哪國的航天員,都不應該出現日本的航天員!

  • 2024-04-15 06:39

    到底誰上

環球科學貓

簡介:用眼睛看科學,用科學的思維看世界(原創內容禁止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