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嗣同被斬首前,妻子大喊:我想爲你生孩子!他卻說了句“狠話”

長風文 2024-05-20 06:10:13

1894年,清朝東北的藩屬國發生戰爭,被迫向清朝乞援。東邊倭國瞅准機會發兵屢屢挑釁清朝的宗主權。

消息傳回國內,朝野上下嘩然一片。

區區三島倭國,雖然不是中國屬國,但幾千年來一直亦步亦趨學習中原文化。咱這些年是一直被西洋各國輪番按在地上欺負,但怎麽也輪不到你這反骨仔來耀武揚威吧!

士可忍孰不可忍,這樣都忍了,那我面子往哪放。

朝中絕大多數人堅決主張用武力收拾倭國。在這樣情況下,即使有些人比較清楚最近倭國發展狀況,建議避戰求和、再圖將來的聲音也被淹沒了。

此時清國經過洋務運動已經初步建立起了海軍和軍工業,不僅自我感受良好,而且給世界上其他國家的觀感都不錯。

戰前很多人都預想著這次會完勝,取得近幾十年對外戰爭的第一次勝利。

還有人更敢想,上書建議要抓住這次戰爭的機會,將倭國從地圖上抹除,變成中國的一個省。

然而接下來事態的變化,卻出乎大部分人的意料。

被寄予厚望的陸軍與倭國第一次交鋒就遭到慘敗,後面屢戰屢敗一路潰逃到國內了;號稱亞洲第一、世界第三的北洋水師,也在海戰中遭受到毀滅性的打擊。

倭國挾勝利之威獅子大開口,清朝屈辱因此簽下了《馬關條約》,不僅割讓了一個省的土地,而且還要天價賠款3.4億兩白銀。

這場戰爭以倭國全勝而告終,清國被碾壓得體無完膚,徹徹底底的暴露了清國的實力,更加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和進程,一時之間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

在這將亡國滅種、危急存亡之時,很多有識之士意識到國家如果再拘于陳規舊法,只會更加落後,最後走向滅亡。

要想改變、要想富國強兵,必須進行全面改革,向西方學習。于是維新變法運動逐漸在全國興起,並且走進了光緒皇帝的眼中。

光緒看到了康有爲、梁啓超等愛國人士的奏章深受感染,他清楚知道當今世界格局,自己這個王朝的落後,于是兩方經過一番深入溝通後,便決定實施變法。

1898年6月11日光緒公開頒布《定國是诏》實行變法,隨即與維新派人士欲“畢其功于一役”,不顧國人的吸收能力,不計後果、不留後路、風風火火的下達了數百件旨意條例。

光緒雖然是皇帝,但朝政大權很多都掌握在西太後慈禧手上。光緒改革開始後,幾乎涵蓋了社會的方方面面,嚴重的沖擊了一些人的根本利益。

一些保守派便團結在慈禧身邊,當改革威脅到他們的安全和利益時,慈禧果斷出手阻止了變法。

慈禧組織變法的手段也很簡單,軟禁了光緒,捕殺維新變法人士。就這樣,改革僅僅百日就宣告失敗了,史稱“百日維新”。

參與變法的志士們因此逃的逃,被捉的捉,被殺的殺。湖南譚嗣同就是此次變法中重要的一員。

譚嗣同,字複生,出身世家,卻未有纨绔之氣。10歲時他拜歐陽中鹄爲師,在師長的影響下,從小就有一顆愛國之心。

譚嗣同在學業上勤奮上進,務求廣博,什麽書都會讀,接觸了算學、格致、西方科學、史地等書籍的他有一顆明是非的心。

青年時的他離家遊曆豐富自己,結識了不少名士,“義俠”王五就是其中之一。

《馬關條約》的簽訂,讓他更加深刻認識到民族的弊病,于是回鄉創辦學堂傳播新思想,以待來日。

維新變法時譚嗣同受梁啓超、康有爲等人的舉薦,成爲了變法運動的主力之一。

變法遭到破壞失敗時,譚嗣同本有多次機會能逃出去,大刀王五就曾自告奮勇說護送他逃走,可他卻甘願被捕入獄。

入獄後他家人也沒有放棄營救他,可都被他拒絕了。其中最大的原因還是譚嗣同自己下定了爲國流血的決心。

譚嗣同的結發妻子李閏在外多方奔走,可也深知自己丈夫爲人,也就放棄了營救。

可是李閏有件事放不下,自己夫妻結婚多年,卻沒有給老譚家留下一子兒半女。

爲了彌補這個遺憾,她在獄中探望丈夫時,鄭重的說道:還有機會,我想爲夫君生個孩子,不能讓譚家無後!”

然而譚嗣堅定的拒絕了妻子的請求,並且說出了一段“狠話”。

“現在這個世道如此腐朽黑暗,我甯願他不要出生,否則這世上豈不是又多了個麻木的活著的奴隸嗎!”

譚嗣同的話語讓人佩服的時候,又讓人痛心,但這就是世道現狀。

他就是想改變這個世道,才會參與變法,變法失敗後選擇不逃走,因爲他覺得各國無不從流血而成,他願意流血犧牲喚醒沉睡的國人。

1898年9月28日,在獄中留下“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兩句豪言壯語的譚嗣同,與其他五位維新志士,被押赴北京宣武門菜市場執行死刑。

譚嗣同是排在第五位受刑,因其是“圍園殺後”的主導者,慈禧太後以及保守派對他恨之入骨。這些人爲了折磨他,便用鈍刀對他行刑。

據說他在挨了28刀之後才斷氣。在這過程中他始終不求饒不喊疼,只是在慨歎“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譚嗣同的死,確實也讓無數仁人志士對清廷失望透頂;而他流下的鮮血也讓這些人保持清醒,那就是:丟掉幻想,唯有鬥爭。

之後國內掀起了一波接一波運動浪潮和反清起義,最終辛亥起義要了清朝的命。

而譚嗣同的徒子徒孫,也秉持著他的思想和夢想繼續前進,使得中華民族走出了黑暗而蒙昧的時代,迎來了全新的時代。

0 阅读: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