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再度升級!我國宣布對歐、美、日啓動反傾銷調查

羅sir職話 2024-05-20 12:36:07

用實際行動捍衛自己的利益。

5月19日,商務部公布稱,決定即日起對原産于歐盟、美國和日本的進口共聚聚甲醛,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

此前一天,央視旗下的社媒賬號還曾警告稱,歐盟對中國接連發起反補貼調查,“我們其實也有充足的反制手段。”

商務部公告表示,根據多家公司代表中國共聚聚甲醛産業提交的反傾銷調查申請,審查後決定自2024年5月19日起開始立案調查。期限爲明年5月19日前,特殊情況下可以延長6個月。

商務部介紹稱,共聚聚甲醛可以部分替代銅、鋅、鉛等金屬材料,可直接用于或經改性後用于汽車配件、電子電器、工業機械、日常用品、運動器械、醫療器具、管道管件、建築建材等領域。

而這也不是我國第一次針對共聚聚甲醛發起反傾銷調查。

早在2017年,我國就曾對韓國、泰國和馬來西亞進口的共聚聚甲醛征收反傾銷稅,在5年期的措施到期後複審,又裁定自2023年10月24日起繼續征收5年的反傾銷稅。

到今天,隨著歐美日對我國貿易的圍追截堵,貿易摩擦持續升溫之際,我國和歐美日之間的貿易緊張,可能會演變成一場全面的貿易戰,亦或是看誰率先妥協,經過談判達成共識。

這也是今天我們所面臨的最大不確定性,如果分歧存在且不可磨合,那麽剩下的選擇就變成了要麽繼續加征關稅,要麽坐下來談判達成共識。

不論是選擇哪種,對我們來說,都算不得一個好消息。

這一輪貿易問題上的分歧,不論是其深度還是廣度,都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我們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而美國和日本分別位居第一和第三,如果算是歐盟在內的一衆西方經濟體,那麽這場預計曠日持久的經貿摩擦,可能會牽連全球前十大經濟體更進一步的加征關稅。

當然,我們可能是其中相對被動且單一的存在。

這個分量,對我們來說絕對是沉甸甸的。

在世界前十大經濟體中,美國、中國、日本、德國、印度、英國、法國、意大利、巴西、加拿大,這十個經濟體中,我們可能會直面其中八個經濟體的貿易壓力,除了巴西之外,幾乎沒有一個經濟體和我們的關系特別密切。

這不是一個好消息。

哪怕我們如今還是德國的最大貿易夥伴,但德國作爲歐盟的成員國,歐盟對我們加征關稅,也會讓身爲成員國的德國不得不遵守。

美國更是首當其沖,美國一個國家的GDP就占全球GDP的31%,失去了美國市場,我們就失去了全球最大的消費品市場,這一點毋容置疑。

今年5月14日,美國總統拜登宣布,他將對我國價值180億美元的商品加征關稅,180億美元看起來不多,但換算成人民幣也高達上千億元了,除此之外歐盟的關稅也蠢蠢欲動。

這幾個國家聯合在一起的貿易關稅壁壘,應該說是相當驚人的。

在經貿關系決定著人們的就業、收入、以及對生活幸福感受高低的今天,經濟問題大于一切,決定著一個普通人最基礎的需求。

因此,這場貿易戰不論最終如何發展如何演變,只要還在持續下去,對任何一方來說,都不會太好受,都會承受巨大的損失。

唯一的區別就在于,誰承受的損失更大,誰承受的損失更小。

損失更大的一方,自然就更經不起長時間的貿易摩擦,因爲時間越長,也就意味著承擔的成本更大也更高。

而我們,一定是損失更大的一方。原因其實很簡單,首先就是我國14億的人口體量,這個人口規模已經大于歐美日三者之和了,除此之外,我國的人均GDP更低,作爲一個事實上的中等收入國家,普通人的抗風險能力顯然是要弱于歐美日的。

更重要的是,由于我們的社會保障體系較爲薄弱,因此貿易戰如果雙方真的打到上頭的地步,那麽關稅壁壘的成本,商品賣不出去的成本,最終承擔代價的,一定是普通人的收入、就業和對未來的壓力。

從博弈的角度來看,不論歐美出什麽招數,我們的代價顯然要更高。

但代價高,不意味著我們應該露怯。

我們今天反制歐美日的目的也很簡單,那就是讓對方也感受成本,感受到代價,這可以很好爲以後的談判留下一些籌碼和空間,爲我們自己爭取更大的利益。

但就目前來看,雙方的貿易摩擦遠遠沒有到落幕的時刻。

這可能僅僅只是一個開始。

此前,歐盟已經對我國制造商是否在其市場上傾銷補貼商品展開了多項調查,但值得注意的是,歐盟的加征關稅還沒有出爐。

歐盟去年10月啓動針對我國進口電動車的反補貼調查,根據法規,此案需要在13個月內調查完畢,但啓動調查9個月後便可針對我國電動車施加臨時措施,外界預期歐盟很快就會對我國電動汽車加征臨時關稅。

而這次我們啓動針對歐美日的反傾銷調查,其大概率應該也是我們已經收到“風聲”,確定了歐盟會對我國一些産品施加關稅,日本也是同樣的道理。

今年2月份,歐盟還對我國鐵路巨頭中車公司的子公司“中車四方股份公司”展開調查,中車之後就退出了保加利亞火車項目的競標。

今年4月,歐盟還針對我國太陽能企業競標羅馬尼亞太陽能發電園區進行反補貼調查,調查啓動後,兩家太陽能企業也撤回了競標申請。

這些調查都是根據2023年7月歐盟實施的《外國補貼法案》啓動的,根據該法案,企業有義務通知歐盟委員會,然後歐盟委員會必須評估補貼是否會讓企業能夠提出過有利的報價,進而對歐美市場造成負面影響。

歐盟的這些調查顯然引起了我們的不滿,這也是我們對歐美共聚聚甲醛發起反傾銷調查的原因。

從長遠的角度來看,貿易摩擦似乎越來越廣,越來越深,最後如何收場我們幾乎很難預料到,但從眼下雙方都措辭強硬的步調來看,這場貿易戰可能會以五年甚至是十年爲周期。

這是宏觀經濟的周期性問題。

爲什麽歐美對我們老是不公平?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客觀來看,過去我們剛剛引入市場經濟,我們的確有資格先對歐美不公平,例如在我國投資的外資,51%股份必須由國人持有,也要提供所有知識産權,外資汽車品牌進來,也必須要提供技術成立合資品牌,以扶持國産汽車崛起等等。

到今天,這可能是歐美自身意識形態轉變的一個重要抓手;過去我們引入市場經濟,對我們的扶持和一些技術轉讓,是得到了大家的共識。

但隨著歐美保守主義的崛起,這一行爲不再變得被那麽接受,當對等原則被提及越來越多次的時候,我們可能需要慢慢去接受這麽一個事實,那就是我們再無特殊可言。

升溫的貿易摩擦,崛起的保守主義,這個世界終究還是變得太顛了。

end.

作者:羅sir,關心經濟、社會和我們這個世界的一切,好奇事物發展背後的邏輯,樂觀的悲觀主義者。

2 阅读:486
评论列表
  • 2024-05-20 23:50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 2024-05-21 06:25

    中國人民團結一致,共同對外,。中國人民是勤勞旳民族。只要團結,沒有過不去的坎。加油。國人們。

  • 2024-05-21 14:26

    堅持就是勝利,再難也要去面對,去打破,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讓人民有吃苦的心理准備。

羅sir職話

簡介:樂觀的悲觀主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