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對美俄施壓,108國轉頭對中國提要求,我方霸氣拒絕簽字

洞察軍事 2024-05-22 11:16:21

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熱武器的發展已遠超冷兵器時代。從核彈的毀滅性力量,到集束炸彈的密集打擊,現代武器的殘酷性讓人不寒而栗。而集束炸彈,這個在二戰中讓英軍損失慘重的彈藥,至今仍是多國彈藥庫中的一份子,且不斷發展,威力越發強大。

2008年,曾有108國聯名要求銷毀和禁用,並簽署了《集束炸彈公約》。當時,我國拒絕簽字。奇怪的是,美俄也沒簽,沒人說啥,這100多國卻向中國施壓,要求我們簽。這究竟怎麽回事呢?

集束炸彈,被稱爲“子母彈”,它的威力源自一個巨大的母彈體內裝載的大量子炸彈,數量在幾十、幾百、幾千不等,可根據作戰需求,決定炸彈的種類和數量。

在戰場上,無論是用于空襲還是地面攻擊,集束炸彈都能在短時間內,對敵方造成巨大傷害,特別適用于打擊裝甲集群,敵軍陣地,以及摧毀敵方基礎設施,可造成廣泛性傷害。因爲技術限制,這些炸彈打擊准確特別低,一旦使用,就會不可避免的造成平民傷亡。

這種彈藥的使用方式多樣,既可將子炸彈捆綁于飛機下進行投放,也可采用裝填式,在半空中爆炸後,子炸彈掉落地面,再進行二次爆炸,摧毀目標。然而,集束炸彈的殺傷力雖強,卻也伴隨著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未爆彈。在空投過程中,約有30%的子炸彈可能不會完全爆炸,掉落地面,成爲潛在的威脅,戰後會造成許多無辜的傷亡。

比如,科索沃戰爭,美北約投放了1392枚母彈,戰後,地面上有34744枚未爆炸的子炸彈。在海灣戰爭中,美軍也對伊拉克投放了大量的集束炸彈,戰後發現的未爆彈超17萬枚。最經典的就是越南戰爭,可憐的老撾,人在家中坐,炸彈從天上來。

戰後遺留彈超800萬枚,大部分都是集束炸彈,這都是美國的手筆,讓老撾大量的土地無法耕種,窮得叮當響。在現代的俄烏沖突中,俄軍也有使用集束炸彈的案例。而中國,從80年代研究集束炸彈,一直只放在倉庫吃灰,從未使用過。

奇怪的是,面對強大的美俄,又是集束炸的使用過,大量持有國,生産國。這100多國視而不見,未敢提出半句要求。卻要求我們簽字。這雙標玩得溜啊。當場,我方代表就給出了拒絕態度:就算美俄簽,我們也不簽。要知道,集束炸彈本就算常規武器,中國合法擁有。

盡管其容易造成誤傷,但中國持有只爲自衛,增強威懾力。任何事情,只有拳頭夠硬,話語權才存在。對于大殺傷性武器,你可以不用,但必須擁有,利劍在手,敵人才不敢來犯。中國熱愛和平,但不代表可以讓你們隨意拿捏。之所以這些國家,不敢向美俄施壓,無非就是忌憚美俄的強大軍力罷了。

中國作爲一個擁有悠久曆史的文明古國,深知和平的重要性,中國也從未入侵過他國。同時,曆史的慘痛教訓,也告訴我們,只有擁有足夠的軍事實力,才能確保國家的安全與發展。因此,在面對銷毀集束炸彈的要求時,中國選擇了保持謹慎的態度。

0 阅读:635

洞察軍事

簡介:分享古今中外軍事武器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