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貝爾莎”攻城重炮的前身—42厘米Gamma重迫擊炮

丹書戰史 2024-05-20 23:02:23

進入20世紀初,歐洲局勢日益緊張,戰爭陰雲籠罩著歐洲各國,紛紛開始擴軍備戰,其中德國不僅需要制定一個行之有效的作戰計劃,還需要一些可以攻破要塞的重型武器。在1906年,克虜伯公司開始爲德軍研制一款口徑達42厘米的重迫擊炮,通常將它稱爲Gamma迫擊炮(Gamma-Gerät),其實應該劃分爲攻城炮或榴彈炮,官方文件裏的名稱是“采用16倍徑炮管的42厘米短艦炮”(42cm kurze Marinekanone L/16),據稱這個奇怪的名字與保密工作有關,讓人誤以爲是某種艦炮。

Gamma是一款戰鬥重量達到150噸的重型火炮(包括底座等笨重部件),它的主要任務是協助口徑更小的305毫米攻城炮,擊毀比利時、法國等國修建的要塞工事,如著名的列日要塞。原型火炮在1911年進行測試,1912年第一批Gamma火炮進入德軍開始服役。

305毫米攻城炮

Gamma可以看作是305毫米“Beta”攻城炮的放大版,因此兩款火炮看起來有些相似。Gamma不具備機動能力,它只能拆解後通過10節鐵路貨箱進行運輸,每節車重量在20~25噸之間,加上炮彈、炮兵、衛兵等配置,一列火車只能運輸一門火炮,伺候一門Gamma需要大約250名士兵。

在使用前需要在預設陣地上建造一個混凝土平台,等待10天完全硬化後才開始安裝火炮底座,鐵軌直接修抵陣地後方,方便零部件和彈藥的裝卸。火炮采用16倍徑身管,炮管長6.723米,通過螺紋炮闩閉鎖,炮管射擊仰角在+43°~+75°,方向射界左右各23°。

該炮使用可在軌道上滑動的龍門架輔助裝填彈藥,起初配備886千克的混凝土穿甲彈和760千克的高爆彈,它的射速較慢,不同資料數據不同,有的說5分鍾一發,有的說8分鍾一發,最大射程在12500~14100米之間。

Gamma火炮作爲一種特種武器,總産量只有約10門,一戰期間還建造了18根備用炮管,單根炮管的壽命約1000發,它參與了一戰前期對列日要塞的攻擊,盡管出現過一些機械問題,但火炮總體上表現非常好,精度高且威力大,例如它參與進攻法國莫伯日要塞,只用了一天就結束戰鬥,隨後接連攻克其他要塞,德軍將它作爲敵方重裝要塞的“敲門磚”,非常好用。

上圖就是1914年被Gamma命中後的瓦夫爾-聖凱瑟琳堡壘,這座比利時堡壘擁有裝甲頂,從照片可以看出用料非常紮實,可依然承受不住420毫米穿甲彈的攻擊,已經完全報廢失去修複價值。

隨著空中力量的崛起,飛機既能從空中進行偵查,還能直接發起攻擊,Gamma火炮不得不考慮安全防護,德軍在一戰期間給一些火炮安裝了裝甲罩進行保護,可以有效保護炮兵。

機動性差是Gamma火炮的一大弊病,並且它嚴重依賴鐵路進行部署,爲此克虜伯公司以它爲基礎開發了牽引版的榴彈炮,它被稱爲M裝置,它還有個更出名的綽號叫“大貝爾莎”,其實Gamma有時也被這樣稱呼。

“大貝爾莎”安裝的是11.9倍徑的短炮管,這樣做有效降低了整體重量,戰鬥狀態下全重42.6噸,最大射程縮減到9300米,它雖然也需要進行拆解運輸,不過可以用馬匹分開拖曳各部件,只需要1天時間即可完成組裝,效率提高了不少。

爲了解決“大貝爾莎”的射程問題,克虜伯公司後來又開發了30倍徑的新炮管,它可以直接安裝在“大貝爾莎”的炮架上,不過口徑縮小到305毫米,發射333千克重的炮彈,最大射程16.5千米,從外形上就能看出它的炮管要細長得多。

塞瓦斯托波爾前線的Gamma

這些寶貴的重型火炮大多在一戰期間幸存,少量火炮因彈藥提前爆炸導致損失,可作爲戰敗國,德國不允許擁有重型火炮,因此所有Gamma火炮被拆解銷毀或移交給戰勝國,原本以爲已經沒有火炮幸存,克虜伯公司在一戰後偷摸用搜集的零部件組裝了一門,還研制了1003千克重的混凝土穿甲彈。

塞瓦斯托波爾前線的Gamma

這門拼裝火炮在二戰前作爲測試火炮使用,二戰爆發後進入作戰部隊,原本打算用來攻擊法國的馬奇諾防線,隨著法國快速投降而沒有開一炮,1942年參加了進攻塞瓦斯托波爾的戰鬥,最後一次作戰地點是華沙,該炮最終毀于盟軍空襲。

4 阅读:244

丹書戰史

簡介:觀三千年戰史,品海內外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