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都是茶葉,爲什麽綠茶可以放進冰箱裏,白茶岩茶卻不可以?

小陳茶事 2024-03-14 09:21:21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于大魚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春天,是青綠色的。

古畫裏提到青綠二字,很多人會想到那幅鴻篇巨制《千裏江山圖》。

群山之間,層巒起伏。

水榭亭台,零星點綴。

幾處院落,散落山間。

隨著畫卷徐徐展開,悠然惬意的畫面,讓人心生向往。

欣賞圖中的山水細節時,除了感慨王希孟天賦異禀的畫工外。

最值得陳贊的地方是,絹布上的那抹青綠色,曆經千年後依舊鮮亮。

固色穩定,久不變色的原因與所用顔料有關,用的是礦物質材料。

那抹青綠,來源自石青與石綠。

因礦石材質屬性穩定,將它們研磨細膩,暈染至畫面上時才能久不變色。

正如色彩的維持時間,與材質相關。

泡茶喝,綠茶、紅茶、白茶、岩茶等,風味適飲期長短有別。

前段在回答一個提問,“冰箱存茶能不能延長茶葉保質期”時,簡答了一句話。

看茶論茶,因茶而定。

這篇打算接著詳細補充。

在不同茶葉之間,冰箱存茶不能一概而論!

《2》

一、冰箱低溫存綠茶保鮮。

“綠茶保存是‘常溫’好,還是‘低溫’好?”

看到這個問題時,很多人會毫不猶豫選擇後者。

肯定是低溫保存好。

綠茶是不發酵茶,綠葉清湯特色顯著,風味清新鮮爽。

將綠茶放入冰箱後,借助低溫環境,能延長保質期。

綠茶內部的葉綠素,不至于過快轉變爲脫鎂葉綠素,造成幹茶色澤發暗。

同時,綠茶本身的鮮爽感,也能較好保留。

近期從圈內朋友那裏聽到一個消息。

朋友近期喝了一次去年的龍井陳茶,他分成小包裝密封,放在冰箱內存了快一年。

然後,又入了少量2024烏龍早龍井。

兩兩對比後,他得出結論。

“烏牛早的鮮爽度還不如陳茶(龍井)!”

他站在一個老茶客的立場,喝慣了杭州本地的西湖龍井後,再去喝外地的烏牛早。

總感覺這類早茶品種,茶味淡,幹茶雖嫩,但鮮爽不足,還沒有他放在冰箱裏的陳年西湖龍井好喝。

但他對冰箱存綠茶,抱有謹慎態度。

一方面,低溫環境雖然有利保鮮,但最多也是往後延長半年多,時間長了照樣不好喝。

另一方面,哪怕是存茶專用冰箱,在長期關著冰箱門的密閉過程中,裏面的氣味也不是那麽好聞。

有一股金屬塑料元件混合在一起的“冰箱綜合味”。

如果用冰箱存綠茶,最好是存完整真空包裝的茶葉,避免串味。

另外,將綠茶從冰箱取出來後,先別急著拆開。

不然一冷一熱的溫差下,空氣裏的水汽會順著開口湧入包裝袋內的幹茶。

將密封包裝的綠茶取出後,等其慢慢恢複常溫,再拆開包裝泡茶。

做好這個細節,才不會讓剩下的茶葉早早受潮變味!

《3》

二、冰箱存白茶不利陳化。

白茶儲存,基礎要素不外如下:

密封、常溫、陰涼、避光、潔淨、無異味。

貿然放入冰箱,低溫環境下,反倒不利後期儲存陳化。

這一切,還得從白茶的陳化原理說起。

六大茶類裏,白茶的制茶工藝比較特殊。

不殺青、不揉撚、不焙火、不煙熏。

最基礎的制茶步驟,只是萎凋、幹燥。

加工期間,沒有過多複雜操作,幹擾白茶天然原味。

因此,加工結束後,白茶的幹茶內部能保留較豐富的天然養分與風味。

後期科學規範儲存下,通過“酶促氧化”機制,白茶的內在茶味物質能發生良好陳化。

咖啡堿、茶多酚等物質會不斷被氧化絡合,整體茶性更顯溫和。

同時,包括黃酮類化合物等物質,含量會日愈提升。

但白茶的陳化,需要前提。

首先,茶葉品質要過關,幹度達標,內在茶味保留豐富。

其次,存茶要合理,長期存茶一般是“三層包裝”逐層密封打包,大箱團隊陳化,更利于聚香。

最後,常溫幹燥久存。

室內存茶適宜溫度,在20-30℃左右。

三伏天高溫時,縱使室外氣溫超過38℃,經過牆體隔熱後,傳到室內的溫度,也極少超過35℃。

只要別將存茶的紙箱放在窗台、露台、頂樓、閣樓等,就能安心度夏。

從長遠角度考慮,爲了不影響白茶儲存效果,不能貿然放入冰箱。

低溫冷藏也好,冷凍也罷,都比不過適宜區間的常溫幹燥存茶!

《4》

三、冰箱存岩茶會加速變質。

武夷岩茶的最大工藝特色,在于焙火。

無焙火,不岩茶。

曆經高溫焙茶後,岩茶的條索會越焙越緊結,茶湯醇厚漿感上升,口感滋味得到進一步提升。

同時,焙茶還能讓岩茶獲得一重獨特香氣——焙茶香。

這是由于茶葉內部的植物蛋白,在高溫下發生美拉德反應,從而生出類似烤瓜子、烤堅果、炒山核桃、烤焦糖那樣的迷人香氣。

但岩茶在焙火後,喝之前需要等褪火。

褪掉偏燥的火氣後,茶湯入口才會更柔順,好茶本身的香氣滋味才能得到完整發揮。

回到正題,繼續聊冰箱存茶。

之前有位外省茶友問,他前段買了一款2023年的足火大紅袍,近期喝感覺火氣還是有些重,能不能放進冰箱褪火氣?

聞言,趕緊攔住了他。

冰箱存茶與武夷岩茶之間,完全是八字不合。

武夷岩茶的褪火,僅需保持原封密封,常溫靜置等待就行。

通常,茶客們買入手的岩茶,默認可以拆開直接現喝。

如果需要額外褪火,商家會進行告知。

已經買到手的大紅袍,如果感覺火氣太重,喝不習慣,建議再放半個月。

屆時再去對比,如果和之前比,沒有任何變化。

整體依舊茶香不顯,火氣偏燥,聞著有微微焦糊味。

那就不要浪費時間了,這屬于工藝缺陷,是焙茶不當(焙火過急、焙成病火)。

工藝問題茶,哪怕放再久也不會好喝。

武夷岩茶的日常保存,其實不複雜。

獨立包裝泡袋的岩茶,建議放在幹燥陰涼避光的抽屜、置物櫃內,不需要放進冰箱。

因爲濕冷的冰箱,會折損岩茶的馥郁茶香,損耗焙火氣息,不利岩茶獨特魅力呈現!

《5》

還有一個星期,就是春分。

三月裏,已經有不少早春綠茶陸續上新。

但茶友們收到當年綠茶後,也別急著放冰箱。

冰箱直接存,不能讓綠茶保鮮、保香、保色。

尤其是炒青綠茶,剛經曆較高溫度殺青。

新茶上市後,那股炒豆香、烘炒香迷人。

如果直接放冰箱,反而有損特色。

通常,在還沒有入夏之前,天氣還沒有達到酷熱的時候,不建議過早將綠茶放進冰箱。

陰涼常溫環境,足夠讓綠茶安穩度過。

等到盛夏時節,將綠茶存入冰箱時,也要注意嚴密包裝,防止串味受潮。

總之,存茶這件事情,不能盲目依賴冰箱。

對絕大多數茶葉而言,冰箱並非存茶利器,相反還會毀茶。

認清不同茶葉的儲存所需,才能存好茶,享好茶!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1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