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攤牌,法律抗爭到底

鋅刻度Znkedu 2024-05-13 16:31:46

是非曲直一目了然

撰文/陳鄧新

編輯/ 李   季

排版/ Annalee

面對美式“霸淩”,TikTok毫不退縮。

2024年5月7日,TikTok及其母公司字節跳動向哥倫比亞特區聯邦巡回上訴法院提交起訴書,質疑《保護美國人免受外國對手控制應用程序侵害法案》違憲,要求法院阻止該法案的實施。

這意味著,TikTok拿起法律的武器進行反擊。

事實上,TikTok CEO周受資在該法案簽署之後就已公開表態:“我們哪裏也不去……我們會堅持法律抗爭”。

一場捍衛程序正義、公平競爭、言論自由與國際經貿規則的“自衛戰”,拉開了序幕。

封禁罔顧事實,起訴爭取主動權

TikTok的命運,又有了新變數。

之前,彭博社報道美國兩黨參議員都打消了針對TikTok“不賣就禁”的念頭,不承想被打包加塞的手法“蒙混過關”了。

對此,字節跳動明確表態,沒有任何出售TikTok的計劃。

而TikTok的態度更爲鮮明:“這項違憲的法案是TikTok禁令,我們將在法庭上挑戰它。我們相信事實和法律站在我們這一邊,我們最終會獲勝。”

不難看出,訴諸法律成爲唯一的選擇。

在長達77頁的起訴書中,TikTok直言不諱地指出該法案存在罔顧事實的諸多問題,從商業、技術、法律層面來看都不可能實現。

譬如,TikTok平台包含一個由數百萬行軟件代碼組成的代碼庫,對于一組全新的工程師來說,要充分熟悉源代碼來執行平台的持續的、必要的維護和開發活動需要花費數年的時間,因此在法案所要求的270天之內,一個全新、大型、可替代的工程師團隊是根本不存在的,這種根本的重構更是遙不可及。

此外,該法案沒有考慮TikTok爲“入鄉隨俗”作出的種種努力。

事實上,爲了打消外界的疑慮以及適應美國市場,TikTok不斷推進本土化,將美國用戶的所有數據存儲在美國甲骨文公司的雲服務器上,並成立了一個專門的美國數據安全公司(TikTok US Data Security Inc),擁有管理所有美國用戶數據的唯一權限。

而爲了提升信任度與透明度,TikTok還允許甲骨文查看內容審核後台系統、算法推薦技術等,並成立內容咨詢委員會(TikTok Content Advisory Council),由國外的高校學者、技術專家、領軍人物等組成,共同爲TikTok美國運營出謀劃策以及進行第三方監督。

對此,美國公民自由聯盟國家安全項目副主任帕特裏克·圖米表示:“迄今爲止,這些禁用TikTok的措施根本沒有具體的公開證據支持。”

此背景下,越早起訴越可以掌握主動權。

重慶敬友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周玉婕律師告訴鋅刻度:“提交訴訟之後,原告可以申請臨時禁令,以暫時禁止該法案的執行,爭取更多緩沖時間。”

沒有證據,法理上站不住腳

該法案罔顧事實之外,還存在嚴重的合憲性問題。

實際上,TikTok受《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的保護,沒有令人信服的理由,不能隨意剝奪TikTok用戶發聲的合法權利,也不能限制其從國外獲取信息。

周玉婕律師表示:“《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對言論的容忍尺度,在不同時期標准不一樣,從阿布拉姆斯訴美國案、尼爾訴明尼蘇達州案、紐約時報訴合衆國案、布蘭登伯格訴俄亥俄州案、裏諾訴美國公民自由聯盟案等一系列經典判例來看,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傾向考慮公衆的利益。”

周玉婕律師進一步表示,以往言論限制的合憲案例,必須滿足嚴格審查的先決條件,擁有充分的、可信的、公開的事實依據。

問題在于,該方案沒有羅列具體的證據,僅僅對TikTok可能被濫用以及造成的影響表達了擔憂,背後的法律邏輯是“推測性的”。

“該法案沒有闡明TikTok構成的任何威脅,也沒有解釋爲什麽TikTok應被排除在國會同時強加給其他所有平台的評估標准之外。”起訴書如此闡述。

另外,該法案未考慮過任何限制性較小的替代方案,這與《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要求的最小限制性原則相沖突。

再者,該方案也違反了《美國憲法第五修正案》,這是另外一個重要的交鋒點。

具體來看,該法案違反了《美國憲法第五修正案》的“正當程序條款”,沒有任何理由的情況下區別對待TikTok,剝奪其應享的平等保護權利;該法案違反了《美國憲法第五修正案》的“征收條款”,“私有財産”不得“未經合理補償而被征用爲公共使用”。

周玉婕律師指出:“該法案存在諸多明顯的法律漏洞,可以讓TikTok聘請的科文頓·柏靈律師事務所處于有利的辯護地位,存在全部或部分推翻法案的可能。”

公開資料顯示,科文頓·柏靈律師事務所是美國的一家老牌律所,尤爲擅長處理中美經貿摩擦,其經手的涉及中國337調查幾無敗績。

譬如,2016年針對中國鋼鐵的“337調查”,在科文頓·柏靈律師事務所牽頭之下中國40家鋼企取得反壟斷、盜竊商業秘密、虛構原産地三個訴點全勝。

公衆利益之下,法院權衡利弊

其實,TikTok的法律抗爭之前已取得兩次勝果,其核心論點均獲得法院的支持。

2020年,時任美國總統通過行政命令對TIkTok發出禁令,但行政命令超出《美國國際緊急情況經濟權利法》的授權。

到了2023年,蒙大拿州州長簽署禁止下載TikTok的法案,不過被成功攔下,沒有于2024年1月1日生效。

蒙大拿聯邦地區法院米蘇拉分院法官唐納德·莫洛伊裁定:“在禁止TikTok的過程中,(蒙大拿州)立法機關既損害了用戶的第一修正案權利,又切斷了許多人賴以生存的收入來源。”

牛津經濟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23年TikTok爲美國貢獻了242億美元的GDP,爲小企業主帶來147億美元的收入,至少提供了22.4萬個就業崗位。

23歲的芝加哥居民艾曼·喬杜裏控訴:“TikTok對小企業和內容創作者來說非常重要,這是我的全職工作。這讓我非常擔心自己生活在這樣一個國家——不去關注真正重要的事情,比如槍支管制、醫保和教育,而是批准這樣的禁令。”

更爲重要的是,TikTok也是美國中小公司“出海”的依仗。

作爲一個擁有10億月活的超級平台,TikTok的用戶遍布全球,美國市場之外的歐洲、中東和拉美等地區潛藏著巨大的商機。

《美國人有多依賴TikTok?》一文表示:“TikTok也是一個增長迅速、代表著新的投放渠道和營銷陣地的全球化的平台,那些需要觸達歐洲東南亞和拉美市場的美國公司,像中國出海公司一樣,開始依賴著TikTok。”

從這個角度來看,TikTok並非孤軍奮戰。

TikTok既是美國大量內容創作者的商業變現平台,也是美國中小公司“出海”的渠道,還是700萬家小企業提振銷售業績的利器,更是1.7億美國用戶的應許之地。

如此一來,法院權衡利弊之下才會作出冷靜的決策。

總而言之,面對莫須有的罪名,TikTok奮起抗爭,是非曲直一目了然,完全不懼“看到別人的好東西就要想方設法據爲己有”的強盜邏輯,勢必將法律抗爭進行到底。

畢竟,公道自在人心。

0 阅读:46

鋅刻度Znkedu

簡介:每日一篇科技調查,走進商業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