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梁實秋欲訪問延安,毛主席點名拒絕:不歡迎梁實秋到延安

紅色風雲錄 2024-03-18 09:15:25

1940年初,梁實秋一行登上一輛破舊的大汽車,伴隨著車身稀裏嘩啦的東搖西晃,朝著成都方向緩緩駛去。這是國民參議會組織的一支慰勞視察團,准備利用兩個月的時間,到整個華北前線巡視慰問。

作爲成員之一的梁實秋,原本在接到通知的時候,並不打算參與其中,但在參政會秘書長的勸說下,梁實秋想到自己自抗戰以來,一直蟄居在後方,並沒有真正做到共赴國難,如今有機會上前線巡視,至少可以親眼看到前線的實際情況,也算是爲抗戰做了些有益的事情。

慰勞團抵達西安之後,隨即開始慰問視察工作,他們先向蔣鼎文獻旗,再向胡宗南獻旗。但胡宗南對慰勞團的到來並不感冒,幹脆裝病不肯接見。

按照原定計劃,慰勞團抵達西安之後,就要前往延安。對于去延安訪問,梁實秋有著很大的興趣,因爲在與友人的談話中,梁實秋得知延安是一個沒有官僚氣的地方,老百姓甚至可以直接和官員談話。這樣的現象,是梁實秋在國統區從未見過的。

因此,梁實秋等人便找到八路軍辦事處,請他們通報延安方面,協商具體的行期。幾天之後,重慶方面轉來毛主席致國民黨參政會的電報,據梁實秋回憶,電文的大意是對慰勞團訪問延安甚表歡迎,但不歡迎梁實秋的到來,如果一定要來,延安方面便以高粱酒和小米飯招待。

毛主席在電文中點名不歡迎梁實秋,弄得梁實秋一時間有些尴尬,其他慰問團團員不明所以,出于對梁實秋的考慮,遂決定放棄延安之行,改爲前往鹹陽參觀“勞動營”。

毛主席在統戰工作方面向來待人熱情,盡量團結一切能夠團結的同志,爲何對梁實秋卻如此厭惡,甚至明確點名表示拒絕呢?

1928年3月,徐志摩和梁實秋、聞一多等人,創辦了《新月》月刊。創刊號上,梁實秋的一篇《文學的紀律》,讓梁實秋舉起了新月派的理論旗幟,先批判頹廢文人的浪漫行爲,後又對革命文學加以非議,甚至將魯迅作爲革命文學的障礙而加以嘲諷。

對于梁實秋的這些非難,魯迅發表文章作了評析,揭示了梁實秋要求“思想自由”的無用以及他們所具有的複雜性。而梁實秋也緊隨其後發表文章,對魯迅作了進一步責難,用激將法逼迫魯迅表明自己的政治態度和思想信仰。

對于梁實秋的用意,魯迅完全明白,于是再次發文作了巧妙地答辯,讓梁實秋的企圖落了空。不甘心的梁實秋拼湊了諸多理由,鼓吹文學沒有階級性,露骨地反對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

梁實秋的這些言論,自然受到以魯迅爲代表的左翼作家的批駁。對此梁實秋仍不肯承認文學有階級性,重複一些舊話作無力的爭辯。

這一場論戰並沒有因此而結束,梁實秋又開始針對魯迅的翻譯,指責魯迅關于無産階級文學理論著作的翻譯是“死譯”。梁實秋這樣做並非是針對翻譯本身的探討,而是借機責難魯迅和否定無産階級文學理論的著作。

其實在很早以前,魯迅就已經在譯作的後記中,解剖了自己翻譯過程中存在的缺點,但梁實秋仍針對魯迅翻譯中的缺點大做文章,可見其另有用意,因此魯迅再次發文進行了批駁。

梁實秋的種種做法被魯迅一一批駁之後,更是咬住魯迅不放,因此二人的辯論愈發激烈,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在1930年前後,梁實秋多次發表文章,直接中傷魯迅,蓄意對魯迅進行政治陷害。

魯迅看到梁實秋的這些言論之後,氣憤撰文對梁實秋作了辛辣的抨擊,將其稱作“資産階級文藝批評的走狗”。

梁實秋和魯迅的這一場論戰,從最初的學術、文藝觀之爭,逐漸演化爲共産黨和國民黨在文化戰線上的一場論戰。後來毛主席曾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點名批評了梁實秋是資産階級文藝,對魯迅的觀點表示了贊同。

1937年北平淪陷之後,梁實秋得知自己上了偵緝隊的黑名單,匆匆登上了前往天津的火車。隨著形勢越來越嚴峻,梁實秋感到不能繼續在天津待下去,決定前往南京向國民黨政府報到,爲抗日救國做一點事情。

那時候的南京已經被轟炸過幾次,各方面都是一片混亂,讓梁實秋不禁感到報國無門。不久有人告訴梁實秋,讓他去中研院的招待所,又等了幾天後,教育部發給梁實秋兩百元生活費和一張船票,讓他去長沙候命。

1938年7月,國民政府在漢口召開國民參政會,在民社黨主席的提名下,梁實秋當選參政院。雖然參政會沒有實權,但卻是在當時全國人民一致對外的象征,毛主席、鄧穎超、董必武等人也在其中。

參政會結束後,《中央日報》遷到重慶複刊,梁實秋被擔任作爲該報副刊的主編。在發刊之日,梁實秋發表了一篇《編者的話》,立刻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應,其中“有人一下筆就忘不了抗戰”“不必勉強把抗戰截搭上去”等等言論,立刻被認爲是梁實秋鼓吹文學“與抗戰無關”而加以批判。

很快,重慶的文化戰線再次被梁實秋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大家紛紛發表文章指責梁實秋,老舍甚至以“文協”的名義起草了一封公開信,指責梁實秋的言論是破壞團結,有礙抗戰文藝的發展。

這場論戰的熱潮給了梁實秋很大的壓力,趁著疏散前往北碚的時機,梁實秋辭去了主編職務,並發表文章繼續爲自己辯駁,但仍遭到衆人的批判。

以上這兩件事,便是毛主席明確拒絕梁實秋訪問延安的原因。但考慮到當時的政治形勢,梁實秋這一次延安之行的流産,其實是國共雙方的一次政治較量,和梁實秋個人並無太大關系。

在慰勞團視察之際,國共之間的沖突一直持續,並且愈演愈烈。在慰勞團視察前後,蔣介石掀起了三次“反共高潮”,從未放棄消滅共産黨,獨裁中國的目標,慰勞團的運作實際上成了蔣介石此後一系列軍事進攻的輿論先導。

國民黨從自身利益出發,操縱慰勞團變成自我維護、攻擊對手的輿論工具,共産黨爲了維護與統一戰線自己的獨立地位,斷然拒絕慰勞團的視察,而梁實秋將這件事理解爲共産黨對自己的個人成見,是完全不妥當的。

參考文獻:

[1]王芳.梁實秋:矛盾的複調人生[J].高中生之友,2010(18):29-32.

[2]榮挺進.梁實秋先生“延安之行”考辨[J].西昌師專學報,1996(03):1-9.DOI:10.16104/j.issn.1673-1883.1996.03.012.

[3]徐世強.毛澤東爲何兩次點名提到梁實秋[J].黨史文彙,2009(02):28-29.

[4].毛澤東爲何不歡迎梁實秋訪延安[J].福建黨史月刊,2014(17):30.

[5]徐世強.梁實秋訪問延安被拒的背後[J].檔案記憶,2017(02):38-39.

[6]劉炎生著. 才子梁實秋. 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1995.03.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