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玩越野,真的危險嗎?

定焦One 2024-05-17 11:11:36

定焦(dingjiaoone)原創

作者 | 黎明

編輯 | 魏佳

很多喜歡玩車的人,內心都有一個越野夢,開著一輛“方盒子”,馳騁大西北,說走就走。

即便是完全不懂車的人,看到體型方正的奔馳大G呼嘯而過,也忍不住回頭多看兩眼。

于是乎,越野能力,成了近幾年新造車的一大賣點,廠商們賣車的一個抓手。無論是真做越野車的,還是賣SUV的,都要拿越野說事。甚至一些以城市家用爲主要場景的車型,也要開到野外試車場,讓KOL們試駕一番,然後鼓吹“越野全能”。

這其中很多是新能源車,包括純電車,仗著起步快、加速猛、軟件強,再陡的坡也能沖上去,再大的坑也要踩一下。更有甚者,直接往水裏趟,當船開。

硬派越野圈子裏的硬核玩家長城汽車,有點看不下去了,董事長魏建軍站出來,說了一句引發爭議的話:“電動車在某種意義上,做純越野是非常危險的。”

他的理由是:上坡時電動車一慢,就沒有扭矩(可以理解爲使物體發生轉動的力),在車輪飛速打滑的狀態下,偶爾扒住了一個硬物,這車就可能躥出去了。

換言之,電動車能爬上坡都是輪胎在打滑“撓”上去的,不是真正的爬上去。

“保定車神”的這番“暴論”,讓一些燃油越野玩家稱贊,也讓一些電動車的忠實擁趸開罵,評論區炸開了鍋。尤其是競品車企的粉絲,情緒激憤地沖出來,對長城一番狂轟濫炸。

吵歸吵,抛開立場,電動車玩越野,真的危險嗎?

電動越野,很危險?

在討論電動車越野之前,我們先看看傳統的越野怎麽玩。

傳統燃油越野車,基本都采用機械四驅結構。四驅車的基本運作原理如下:

發動機産生動力,通過曲軸旋轉;

動力傳遞到變速箱,通過不同的齒輪比調整轉速和扭矩;

分動箱將調整後的動力分配到前後軸;

動力通過傳動軸傳遞到前後差速器;

差速器允許車輪以不同的速度旋轉,同時將動力傳遞到車輪。

這一整套流程裏,一頭一尾比較關鍵——發動機的動力,以及車輪對地面的牽引力。

玩越野一定離不開爬坡,爬坡能力主要由發動機扭矩決定,爬得怎麽樣要看四個輪子跟地面如何互動。有些車發動機扭矩太小,爬坡就會很吃力,陡點的坡爬不上去;有些車加速很強,輪子轉飛快,但輪子要麽懸空要麽原地打滑,也是爬不上去。

資深越野玩家“顔之永恒”對「定焦」說,扭矩的放大,很多時候是通過齒輪減速比來實現。變速箱、分動箱、差速器,實際都是齒輪減速,換擋就是調整減速比,通過多級減速比來調整輸出的特性。

越野跟賽車不同,賽車追求的是快,越野追求的是慢。在爬陡坡或者穿越炮彈坑這些場景裏,基本就是低速蠕行,來回“玩弄”四個輪子。

比如,有時候要讓四個輪子按同樣的速度轉,有時候某個輪子打滑或懸空,就要“指定”某個輪子用更快的速度轉。所以資深越野玩家都會配備“三把鎖”(差速鎖)。差速鎖在特定場景“鎖”住車輛自帶的差速器,差速器允許車輪以不同的速度旋轉,鎖住之後就失去了差速作用。

這一頓猛如虎操作的最終目的,是要將更多的扭矩傳遞到有抓地力的車輪上。

綜合而言,越野車相比家用車,更看重瞬時大扭矩輸出以及低速工況下持續扭矩的輸出。

這兩點,第一點是電動車的強項,起步加速快就是因爲瞬時扭矩輸出大,但對于第二點,則被魏建軍認爲是電動車的弱項,他的原話是:“電動車一慢,就沒有扭矩。”

有些電動車主的應對方法是:猛踩電門。電門踩到底,扭矩拉到頂,大力出奇迹。畢竟,電動車的瞬時加速能力非常強,火箭般的推背感不是吹的。

然而這種方法有兩個問題。

一是車輪飛速打滑。一位博主發布了一段方程豹5的越野視頻,視頻中車主靠猛踩電門,車輪打著滑一路冒煙,才從泥地中脫困。跟在它後邊的那輛車,被打滑的車輪噴了一身泥點子。

圖源 / 成都老陸

二是電機發熱。網上流傳著一段某電動車越野爬坡的視頻,在一個山地彎道,這輛車靠持續飛速打滑才爬上去,然後車頭開始冒煙起火。

圖源 / 網絡

這就是魏建軍說的,電動車爬坡是輪胎打滑“撓”上去的。

輪胎飛速打滑,不僅輪胎加速磨損冒煙,還會讓電機因爲長時間的低速高負荷狀態産生大量熱量,如果散熱不夠,電機啓動熱保護、動力迅速下降,甚至引發自燃。

而在爬坡過程中,輪胎飛速打滑還可能突然向後發射石頭、沙子之類的硬物。另外,打滑時一旦突然扒到摩擦力大的地面,車子會瞬間輸出扭矩,向前躥出去。

如果不明白這些原理,開著電動車貿然去越野,的確會比較危險。

“顔之永恒”認爲,魏建軍的觀點在某種程度上沒啥問題,如果讓他開燃油車去走上述場景,“只要我的腳定在2000轉,那就不會無緣無故打滑,可以做到想快快、想慢慢,除非油門沒控制好。”

都是越野,搞清種類很重要

不過,越野是一項專業運動,涉及不同場景,慢速攀爬只是玩法之一。“顔之永恒”認爲,僅憑攀爬這一個場景就否定電動車的越野能力是不恰當的。

“如果用電機去高速戈壁灘拉力,那還是很適合的。在起速方面電機很強,緊走沙、慢走水,沙子是需要速度的。”他說。

仰望U8跑沙漠 圖源 / 星夜dmo

另外,電機的技術在進步,不排除未來電機能克服當前弱點。

一位從事線控底盤的從業者對「定焦」說,現在電動車電機確實存在低速高負荷工況下效率低的問題,但相比之前,電機的低速扭矩已經提升很多了。

總結來說就是,電動車越野現在還不夠好,但也沒有那麽爛,未來可能有改觀。

更大的問題其實出在車企的宣傳上。爲了宣傳新車的續航、駕控等能力,一些廠商有意突出越野場景,甚至混淆SUV和越野車的概念。誠然,有些中大型SUV具備一定越野能力,但跟專業的越野車還是兩碼事。

即便在越野車中,也分爲硬派越野、泛越野、輕越野。很多新車只是入門級的輕越野,卻像硬派越野一樣對外宣傳,容易讓消費者造成誤解。非專業人士開著一輛輕越野SUV去硬核越野,危險系數可想而知。

“硬把輕度越野說成重度越野,會害死人的。”有用戶評價。

這跟智能駕駛的宣傳有點像。在廠商的宣傳中,L2+級別的輔助駕駛,已經可以比肩L4,各種“遙遙領先”的測試成績層出不窮。在網上經常能看到一些用戶自發上傳的視頻,車主開啓輔助駕駛後,躺在車上睡覺,或者幹脆把前擋風玻璃蓋起來,以此進行炫耀。這種行爲極具誤導性。

現在越野能再次受歡迎,也跟用戶行爲偏好和審美趨勢有關,包括近幾年興起的露營熱,也助推了越野車型的火爆。

這引出來一個問題,買越野車的人,究竟有多少是真的要去越野的?

比亞迪售價上百萬的仰望U8,是一款硬派越野車,它的原地掉頭、浮水模式,向外界證明了強悍的越野能力。但「定焦」接觸過幾位U8車主,他們都表示沒想過要去越野。

仰望U8

其中一位女車主,平時主要是在市區內用,開車接接孩子,連郊區都很少去。還有一位男車主說,“仰望還是老老實實城裏開,偶爾去酒吧夜店,拉風”。

對于這類人群而言,硬派越野的功能,我可以不用,但該有的得有。畢竟,一百多萬的豪車,誰忍心開到山地裏去造呢?

豪車造不起,那麽,如果是二十萬上下的越野車呢?

iCAR03是奇瑞推出的一款SUV車型,外觀硬派,有著時尚方盒子造型,售價只要十多萬。乍一看這似乎是一輛硬派越野車,但實際開過的人說,“這車就是給城市代步又喜歡方盒子造型的人用的,‘越野’也就是偶爾回村跑點土路。”

有一些用戶僅僅是看中了它的外觀。“完全切入我的審美,主要城市代步,愛好釣魚。審美從小到大都是方盒子。”一位女生說。

在車企的宣傳攻勢下,傳統硬派越野SUV和家用城市SUV,開始有點讓人傻傻分不清楚。對于用戶而言,把硬派越野車當成城市SUV開沒問題,無外乎就是費點油,但要是反過來,可就不是幾腳油的事了。

關比亞迪什麽事?

長城老總的一番話出來後,被一些人解讀爲針對比亞迪。

比亞迪的方程豹豹5,被稱爲仰望U8的“弟弟”,是實際被很多人拿去越野的一款車。這款車前後雙電機,基本由電機驅動,所以電動車越野遇到的問題,它也要面對。不過它的後橋電機帶有低速檔位,可以放大扭矩,相當于也能實現低速後驅。

眼尖的用戶指出,這還是跟低速四驅差得遠,遇到阻力大的情況,前後輪扭矩不能同步,就很危險。

這些技術細節,其實絕大部分普通用戶並不關心。有一位用戶評論魏建軍的發言:“關鍵是有多少用戶是要玩極端越野的?你不能因爲自己所謂的極端越野,把其他的輕度越野客戶全部都涵蓋進去,格局小了。”

過去長城一直在玩硬派越野,而且玩得很好。在這樣一個曾由進口及合資品牌車型占主導地位的細分市場,長城憑借網紅車型坦克300和坦克500打開市場,成爲國産品牌第一。這兩款車型一開始都是燃油車,後來長城又推出了插電混動版。

坦克500 圖源 / 長城汽車官網

這個市場的問題是,太細分太小衆了。就像我們在前文說的,真正玩越野的硬核玩家沒多少人。廠家沒法通過規模效應賺錢。

所以,那些近兩年才進軍越野賽道的車企們,要跟行業老大長城競爭,就得另辟蹊徑。于是它們盯上了輕越野。奇瑞探索06、極石01,都是在主打越野功能的同時強調自身的家用屬性,長城自己的哈弗猛龍,也是這個定位。

長城的越野車一直沒有做純電,其他車企的産品既有插混,也有增程,還有純電,從不同技術路線打過來,圍攻長城。牧馬人4xe是插混,猛士917有增程版和純電版,仰望U8則是4個電機單獨控制四個車輪。

這個時候魏建軍站出來,對純電車做越野進行攻擊,實則是在防守。因爲,敵人已經快打到門口了。

威脅最大的還是比亞迪,比亞迪一直想從越野車市場分一杯羹。

一年半以前,坦克300和坦克500的插電混動版推出後,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就說要設立一個新品牌,後來確定爲“方程豹”。

去年8月,比亞迪舉辦500萬輛新能源車下線活動,打出“在一起,才是中國汽車”的標語。長城汽車首席技術官王遠力針對這一口號說,“如果只是口頭上強調在一起,那一定是嘴上蜜糖,內心砒霜,那還不如先打一架再在一起吧。”

一周後比亞迪發布方程豹豹5,作爲與長城坦克“先打一架”的上陣選手,雙方展開正面競爭。

現在,兩家車企之間的明爭暗鬥已是明牌了。所以當長城指出純電車做越野的劣勢,會被解讀爲針對比亞迪。

客觀來看,新能源越野車相關的技術還在發展中,無論是插混還是純電,都遠沒到終極形態。

對于普通人而言,越野很酷,但也存在風險,搞清楚自己開的車適用于哪些場景,是越野的第一步。

*題圖來源于長城汽車官網。

0 阅读:13

定焦One

簡介:深度影響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