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張良、英布,推斷劉邦活了61周歲

拾星飛船 2024-05-05 11:10:53

劉邦因爲是一個平民出身,曆史上對他出生時間沒有明確記載。

當然劉邦後來貴爲帝王,完全可以讓史官記錄下自己的真實出生年月。但也許是出于塑造自身神秘性的考慮,劉邦沒有這麽做。

所以《史記》、《漢書》中都沒有對劉邦生于哪一年的記錄。

而等到劉邦作爲皇帝去世,已經是天下大事,所以時間是明確的——公元前195年。

但不清楚劉邦生于哪一年,就不知道劉邦的壽命是多少,對他事迹、性格的研究都會有不便。

等到了劉邦去世後五百年的晉朝,史學家們開始推測劉邦的年齡,分別有62歲(周歲61)和53歲(周歲52)之說,因爲古人年齡說的都是虛歲,這樣往前推斷劉邦的出生年,就有了公元前256年和公元前247年兩種說法。

史學界爲此爭論了一千多年,至今尚無定論,拾星船當然也無法確定的考證出劉邦年齡,但作爲一個曆史愛好與研究者,卻必須得根據自己的理解,推斷出劉邦的年齡來,這樣才能更好的秦末漢初這段曆史。

拾星船的推斷主要基于兩點,一是根據張良的年齡。

已知張良的父親,張平死于公元前250年,因爲張良還有個弟弟,即使他弟弟是個遺腹子,那張良也至少要生于公元前250年。

項羽設下鴻門宴要殺劉邦,項羽的季父和張良關系好,偷偷跑到劉邦軍營找到張良,讓他趕緊逃跑,別和劉邦一起白白送死。

張良趕緊報告給了劉邦,劉邦一聽聽張良報告說,就問張良:“項伯比你大還是小?”

張良說:“比我大。”

劉邦說:“你把他叫進來,我用對待兄長的禮儀接待他。”

這裏的一個前提是,劉邦有生命攸關的大事求項伯。

如果張良比劉邦大,那劉邦問這句話就沒意義,因爲如果項伯比張良小的話,難道劉邦就要以弟弟對待項伯?

如果不然的話,張良說項伯比我小,劉邦還得再問一句:“那項伯跟我比,誰大誰小?”

劉邦不會這麽問,司馬遷也不會寫,因爲太啰嗦。

所以只有劉邦和張良同齡,或比張良大才說的過去。

因爲有求于項伯,所以即使項伯比自己小,那他也會借張良的身份,叫一聲項伯大哥,以示尊重。

司馬遷這樣寫,也是爲了體現劉邦成大事不拘小節,能屈能伸的性格。

另一個佐證就是劉邦在去世那年英布造反,英布跟手下的人說:“皇帝年老了,不能親自帶兵,他的將領,我只擔心韓信和彭越,現在都已經被殺了,那就不足爲慮了。”

如果此時劉邦是52歲,英布應該不會稱劉邦老了,因爲劉邦自起兵以來,包括登基稱帝後到處平亂,一直是戎馬一生的。

52歲的年紀,哪怕是說他患病了,也不應該說他老了。

但倘若是61歲,則說的過去,即使是劉邦一直親自帶兵,但畢竟已經年過花甲,而劉邦有病的消息一定也傳到了英布耳朵了,因爲在那個年代的認知裏,六十多歲的人得病的原因就是年老體衰了,所以英布說皇帝老了,是解釋得通的。

當然,史學界有人拿劉邦當時發過的诏令“舉民年五十以上,有脩行,能帥衆爲善,置以爲三老,鄉一人……”來佐證,五十歲在漢初被認爲是老人。

但書面的東西是書面的,真正研究秦漢曆史會發現,當時人們實際行爲和禮法有很大出入,如項伯是項羽的季父(就是叔叔),劉邦和項羽約爲兄弟,那直接就應該以叔叔的禮儀接待項伯,幹嘛還再問張良誰大誰小呢?

還有劉邦女兒魯元公主嫁給了張耳的兒子張敖,張敖的女兒張嫣嫁給了劉邦的兒子漢惠帝劉盈,即使張嫣可能不是魯元公主所生,是張敖之前妻子生的,那夫妻兩人也是差了一輩。

所以如果去摳當時禮法、官方規定的字眼去談“老”這個字該用于哪個年齡,是沒有什麽意義的,英布說這句話的時候,肯定是會按照世俗的理解去說,而不是照著禮法、文書去說。

所以拾星船,通過這兩件人情世故的事例,推斷劉邦是生于公元前256年,享年61周歲。

喜歡【拾星船】原創的朋友,請點一下贊、在看、分享一下吧。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