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戰爭之前,英國爲何廢除了《日英通商航海條約》?

人文之光 2024-05-20 13:08:46

說起晚清,很多人首先想到晚清時期清廷和列強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但其實,在黑船來航事件之後的日本,也被迫和列強簽訂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不過隨著日本明治維新以後,日本和其他列強不斷交涉,基本上都廢掉了這些條約。唯獨和大英帝國簽訂的《日英通商航海條約》,英國不願意廢除。

當然,爲了廢掉這個條約,當時的日本外相陸奧宗光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英國人卻遲遲不肯松口。鑒于當時日本還是個又窮又弱的島國,而英國是當時世界上的“超級大國”,所以日本即便是對英國不爽,但畢竟限于實力不濟,也只能隱忍。

而甲午戰爭卻爲日本廢掉這個不平等條約提供了機會。

1、平衡術大師:大英帝國

大英帝國的本土,滿打滿算不過英倫三島。甚至愛爾蘭都被視爲英國的殖民地。但是大英帝國卻偏偏能通過這麽小的體量,來維持一個龐大的日不落帝國體系。這其中的原因之一,莫過于英國擅長搞“平衡術”:也就是采取雇傭兵模式,利用亞洲人壓制亞洲人。比如英國在殖民印度時期,就經常利用印度土邦王公之間的矛盾,來對印度進行征服和統治。

當然,英國人需要經營印度這些殖民地的同時,也要防止其他列強做大來“搶生意”,所以,這就意味著英國還需要其他非殖民地地區搞平衡術。

比如東北亞地區。

東北亞地區,包括清帝國的東北部版圖、清朝的附屬國韓國以及日本、沙俄的遠東地區。按照英國的設想,可以適當利用清朝牽制沙俄,當然英國也不希望清朝能夠做大。當然清朝和沙俄也都有自己的盤算。所以這導致了甲午戰爭前夕,東北亞的局勢變得格外錯綜複雜。

日本是一個先天不足的小國,但同時也是可以作爲牽制清朝和沙俄的力量。其實不光英國人意識到了這一點,就連法國人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中法戰爭期間,法國開始煽動日本利用韓國的壬午兵變搞事情,並借此削弱清朝的實力。

而對于日本的利用,在甲午戰爭前夕,英國人也發揮到了一定的境界。

2、英俄的盤算

沙皇俄國對東北亞地區垂涎已久,但是清朝的龐大以及日本的強悍,讓沙俄無從下手。所以甲午戰爭前夕,沙俄表示默許日本對清朝發動戰爭。按照沙俄的盤算,只要把清朝的勢力從韓半島趕走,那沙俄就能介入半島的事務。這就等于日本人自費錢糧,充當了俄國人的打手。

當然比起俄國人的盤算,英國人更是棋高一著。

比起利用清朝牽制沙俄,日本無疑更有性價比。並且英國人也推測出:一旦清朝勢力在戰爭後被趕出韓半島,那麽,沙俄和日本的矛盾也必將激化。所以英國也不斷拱火,希望能夠看到日俄之間爆發戰爭——畢竟,英國如果直接爲東北亞的利益和沙俄開打,英國即便能成爲戰勝方,其損失也是不小的。但如果利用日本人和俄國人火拼,既可以消耗俄國人的實力,壓制俄國人在東北亞的勢力,還能順路消耗一下日本的實力。

所以:甲午戰爭前夕,俄國人把日本視爲用來對付清朝的打手、炮灰,而英國人則把日本人視爲對付清朝的炮灰同時,也把日本人視爲對付俄國人的炮灰。

3、日本的要求

日本人其實也清楚英國人的圖謀。但是明知道被利用,戰爭還是得發動。因爲先天不足的日本不通過擴張,還真搞不出資本主義。當然,日本人也本著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發,再度向英國提出希望廢掉不平等條約(日英通商航海條約)。英國人考慮爲了鼓勵日本積極當炮灰,于是也就同意了日本人的請求。

就這樣,在甲午戰爭爆發前夕,日本近代史上最後一個不平等條約遭到了廢除。

1 阅读:16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