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宋清輝:加速搶灘數字經濟“新藍海”

宋清輝 2024-05-02 10:17:08

當前,數字經濟作爲我國經濟“穩定器”的作用日益凸顯;未來,隨著我國數字經濟全面邁入加速擴張期,有望進一步激發數字經濟産業集群的“乘數效應”。與此同時,數字經濟産業集群集聚成勢,也能夠爲新質生産力蓄勢賦能,進而催生更多的新質生産力噴湧而出。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

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迅速發展壯大,已成爲推動中國式現代化、賦能新質生産力高質量發展,以及加快實現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又一重要新引擎。未來,要想進一步發揮數字經濟這一引擎的積極作用,一方面,要進一步加快數字經濟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工作,以夯實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石;另一方面,則要持續築牢獨立自主的數字經濟創新體系,以加快推進數字經濟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進而築起可信可控的數字經濟安全屏障。

總體而言,當前數字經濟已深度融入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當中,並激發出高質量發展的澎湃新動能。接下來,全國各地應在以下三方面發力,加速搶灘數字經濟“新藍海”。

首先,應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基礎設施,打造數字經濟發展堅實基石。當前,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僅次于美國,擁有全世界最大的數字經濟市場,數字經濟頂層設計日趨完善,但是在數字經濟基礎設施方面,與美國尚有一定的差距。數據顯示,我國在數據存儲設施建設方面相對落後,美國等西方國家的計算設施和存儲設施的投資比例是2∶1,甚至1.5∶1,我國則是3.3∶1。此外,我國數據中心災備建設投入也與西方國家有較大差距,這些短板均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數字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因此,我們亟需迎頭趕上,大力鼓勵數字經濟相關企業,加快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加快數據標准化、規範化建設步伐,以盡快形成可推廣、可複制的經驗成果。否則,相對薄弱的數字經濟基礎設施、數據權屬不清晰、孤島效應突出等問題將會進一步凸顯,難以承載起我國日益繁榮的數字經濟生態。

其次,應集中力量突破數字經濟領域關鍵核心技術,進一步壯大數字經濟核心産業。總體而言,雖然我國在部分數字經濟領域的核心技術已處于“領跑”狀態,但仍然存在關鍵核心技術不足、産業鏈與創新鏈融合程度不高,以及整體競爭力大而不強等一系列問題。因此,我們應進一步發揮自身優勢,集中力量突破數字經濟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並努力攻克一大批“卡脖子”技術問題,牢牢地把數字經濟發展自主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但是,要想打好這一場數字經濟關鍵核心技術領域的攻堅戰並非易事,還需要進一步加大在數字技術、光通信、5G增強、量子光信等領域的研究投入力度。相關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中,基礎研究所占比例長期保持在6%左右,而發達國家一般占比在10%至15%。因此,未來應進一步完善R&D經費多元化投入機制,並大力鼓勵地方持續加大R&D投入,爲數字經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基礎能力進一步提升奠定堅實基礎。

最後,應加速數字經濟産業集群成勢,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經濟産業集群。在此背景下,全國不少地方都在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新機遇,因地制宜發展數字經濟産業,以期形成集群化、特色化發展效應,促進當地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最終爲區域經濟更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力。

當前,數字經濟作爲我國經濟“穩定器”的作用日益凸顯;未來,隨著我國數字經濟全面邁入加速擴張期,有望進一步激發數字經濟産業集群的“乘數效應”。與此同時,數字經濟産業集群集聚成勢,也能夠爲新質生産力蓄勢賦能,進而催生更多的新質生産力噴湧而出。

各地進軍數字經濟的“沖鋒號”已經吹響,都在爭相打造領先的數字經濟産業集群,此舉不但有助于推動數字經濟産業發展能級穩步持續提升,而且還有助于數字經濟産業集聚區的形成,進而打造出數字經濟産業發展新高地,支撐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作者系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著有《中國韌性》)

0 阅读:5

宋清輝

簡介: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大魚號